7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7 08:32:52

7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行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因子宫肌瘤而行剔除术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月经过多而行手术者44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0例,较前减少2例;术前下腹坠痛及腰部酸痛者15例,11例消失,2例较术前减轻;术前尿频12例、便秘6例均消失;原发性不孕4例,1例妊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常用方法之一,既可清除肌瘤结节,又能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对维持生殖内分泌功能及患者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75-02

子宫肌瘤多见于生育期妇女,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较高。据统计,妇女终身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高达20%~25%。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主要方法。因保守治疗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其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可靠性差,故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1]。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最常应用的术式是子宫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少数患者由于年轻要求保存正常月经,或由于未婚、未育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也有由于病情需要而作简单肌瘤摘除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子宫内分泌功能逐渐被发现[2],以及有关子宫切除后卵巢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的报道增多[3],使得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前明显增加。本文就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治疗特征做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6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术后均病理检查确诊,并有确切随诊记录。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34.00±5.32) 岁;其中,40岁以下59例,占77.63%,40岁以上17例,占22.37%;月经过多者43例,占56.58%;下腹坠痛及腰酸痛者15例,占19.74%;因下腹包块而出现尿频者12例,占15.79%;便秘6例,占7.90%;无症状B超检查发现16例,占21.05%。合并卵巢囊肿6例,占7.90%,输卵管积水5例,占6.58%;贫血52例,占68.42%。

1.2手术指征

术前常规宫颈刮片,排除子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之可能。术前患者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多,继发贫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因子宫肌瘤致反复流产和不孕;有盆腔肿块压迫症状;子宫肌瘤数量较少,要求保留子宫者。

1.3手术治疗方案

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操作如下:①探查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数目以确定切口位置及深度;②以橡皮管暂时紧束子宫峡部以减少出血。③多采用纵行或弧形切口,尽量在同一切口剔除多个肌瘤。④切开肌瘤包膜,剔除肌瘤后修整子宫,肌瘤太大,切口较深,分层缝合关闭死腔。⑤对合并的卵巢囊肿及输卵管积水作相应的处理。⑥子宫峡部前壁肌瘤、宫颈肌瘤先打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阔韧带肌瘤先打开阔韧带前后叶,再行肌瘤剔除,避免损伤膀胱、输尿管。⑦术前Hb

2结果

本组76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证实:肌壁间肌瘤56例,浆膜下肌瘤合并肌壁间肌瘤14例,宫颈肌瘤4例,阔韧带肌瘤2例;单发肌瘤49例,占64.47%,多发性肌瘤27例,占35.52%。手术时间为35~100 min,平均(45±15) min,手术中出血量(30~150) ml,平均(50±15) ml。术中均无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术后无盆腔继发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回报:76例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其中,囊性变3例,透明变性2例。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1个月,其中子宫肌瘤复发3例,占3.95%。术后月经恢复正常40例,较前减少2例;术后下腹坠痛及腰部酸痛消失11例,较前减少4例;术后尿频、便秘病例均消失;1例妊娠成功。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肌瘤生长速度及对生育的要求。一般认为,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不孕不育患者,肌瘤直径>3 cm者,应手术治疗[4]。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子宫全切术及保留子宫的手术,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是:保留子宫,不影响产巢功能,并对有生育要求者有妊娠机会[5]。资料显示不孕症患者子宫剔肌瘤除术的妊娠率一般为40.0%。子宫肌瘤剔除术解除了肌瘤导致的不孕症和反复流产及相关症状。子宫不仅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有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功能,本身还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许多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子宫切除后,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尤其是FSH升高明显,可以会引起相应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器官,重要的是维持了正常的生理及生殖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维护了女性身体及精神特征。

手术中最易发生的是并发症是出血和邻近脏器损伤。出血主要是分离时层次不清,未沿肿瘤包膜分离,可致出血。有时虽然层次适宜,但肌瘤与血管或肌层粘连致密,此时勿强行钝性分离,应该用止血钳钳夹后再切断结扎;邻近脏器损伤主要可因宫颈肌瘤较大,可致膀胱、直肠、输尿管位置变异,术中可能损伤相应的器官。当输尿管位置不清时,应打开盆腹膜游离输尿管,使其远离肿瘤,在直视下进行肌瘤剔除。

总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由于保留子宫,并发症发生率低,其费用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吕悦,夏淑静.子宫肌瘤的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4):347-349.

[2]艾浩,刘凌,靳权,等.子宫的内分泌功能[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3):47-49.

[3]艾浩,薛晓鸥,温玉库,等.绝经前单纯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6):413-415.

(收稿日期:2008-03-17)

上一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下胸段损伤3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