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招标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10-07 07:54:25

串通招标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起到了规范作用。但是,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建筑市场招标投标中明招暗定,虚假招标、陪标、串标、围标等违法行为依然发生。因此,规范招标投标人行为,加强对工程交易行为的监督,防止人为因素干扰,做到依法监督、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就更为重要。下面重点针对建筑市场中存在的串标围标突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串通招标原因与分析

串通招标指的是招标方与某一投标人事先达成中标意向或中标协议,然后在招标过程中采用种种手段排斥其他投标人,使意中的中标人最终成为“合法”中标人的行为。在当前建筑工程招标中,这种行为时有发生,极大地损害了投标人对真实招标的信心,也严重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规定,给建筑市场交易环境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1、串通招标的手法有明显的违法和隐性违法。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与招标投标申诉机制的建立,前者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后者钻制度的漏洞。他们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和好处,不惜损害国家、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互相串通,进行不正当的违法行为。由于串通招标具有一定隐蔽性,很难暴光查处,而外表竟争手续和投标资料符合招标投标的条理性,使监督部门很难确定串通招标的依据,从而吸引了一部分市场主体铤而走险。

2、高回报率的经济利益是串通招标根本动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招标前与投标人进行事前“勾兑”,钻法律法规的空子。个别机构只顾经济利益,放弃原则,放弃职业道德,充当行业中的“伪军”,共同侵蚀国家利益,使串通招标现象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严重者,将导致出现重大经济问题。

3、招标与合同履约在某些工程中的实施脱节,本应招标投标是合同缔结的过程,而重要环节应在合同履约中执行,由于往往在招标时蒙混过关,但在合同履约中缺乏监督招标中的承诺,缺少“招标立法”和“合同履约执法”联动环节,使串通招标有机可乘,致使招标投标的环境有所破坏,市场的发育不能良性发展。

二、 当前造成串通招标的主要制度缺陷

1、评标办法自由裁量权无限扩大。当前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划分标段,确定工期、报价方式等权力来规避正当的招标。招标人可以通过非价格因素的权重设置预定中标人,对于划分标段,招标人可以多划标段,然后让所有投标人参加,而在这一过程中,投标人可以相互“陪标”,同时标段多,工程量小,使一些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认为不值得参与,从而放弃竞争。

2、法律条款比较原则化,使串通招标者逍遥法外。如《招标投标法》第50、51、52、53、56、62、63条等,这些条款的设定很难取证。因为只有价格因素可以明确量化,其它因素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下,招标人通过设定各因素的权重等手段来影响中标,使招标人通过“合法”手段规避相关法律责任。

3、对评标专家约束力不够。我国的评标专家最大特点是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如果说有的话,最多是取消资格和少量的罚款,而这一点处罚是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惩戒作用。实践中发现,评标中业主代表就暗示或明确提示,评标专家给予倾斜,或者某些评委就探询业主有无意向,这些行为屡见不鲜,给评标的公正性带来极大的危害。

4、工程交易成本巨高不下,也是影响正常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的制度障碍。要使投标企业降低成本,保护投标人合法利益,应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一是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降低“寻租”成本,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三是合理选择招标投标的方式,减少投标成本。四是确定不低于工程成本的合理低价。五是完善招标投标信息网络,提高信息透明度。六是强化规则,防止约束和注意事前事后交易成本的控制。这些事项的存在都与招标投标的各项制度存有缺陷密切相关。

三、 对策与建议

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串通招标行为,首先要堵塞制度的漏洞,制订行之有效的招标投标规则和相关的各种措施办法,加强建筑市场联合行动,发挥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来强化和履约保障制约机制,确保建筑市场工程交易行为的有序发展,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积极推行电子招标和计算机辅助。由于招标投标工作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又是多方关注的热点,再沿用传统的评标和监管方式,已无法实现最佳的监管效果。采用电子招标投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是有效保障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它的最大优势是量化指标,数据分析,对论证各投标人的工程总价,综合单价及单价构成合理性,降低评标人的主观臆断,排除人为干扰,防止操控评标,防止不正当竞争,发挥有效制约作用。

2、加快建设信用评标体系。依托各地有形建筑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搭建信用评价平台,把市场主体优劣行为在公开信息网络上公布,同时将企业诚信状况纳入到评标之中,实现互通、互用、互认,使责任主体守法经营,依法交易。

3、加强招投标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评分标准、评标报告,不低于工程成本的评标依据和废标标准等一系列有效制度,引导企业合理报价,理性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引导和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适时加大招标后期的合同履约行为,有效遏制和打击恶性竞争和串通招标的行为。

4、进一步完善投标申诉、投诉机制。在有形建筑市场内设置统一、有序、独立高效的投标申诉和投诉机制,将中标人、中标价格等应在有形建筑市场公示,依靠投标人的互相监督,促进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

上一篇: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下一篇: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要着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