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性和相异性原理的普适性与基本性

时间:2022-10-07 07:34:07

【摘 要】相同性和相异性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也是事物间最基本的关系。相同性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充要条件。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表现出趋同性与趋异性。事物总是与自身某些特性具有最相同的事物发生联系组合,同时,事物也总是使组合后的新事物和自身某些特性相比具有最相异性。按照最相同性与最相异性原理,事物间作用后的状态一般是各种量之间比式的定值或极值,例如最小作用量、最大熵等原理。

【关键词】相同性;相异性;趋同性;趋异性;最相同;最相异

所谓相同性是指事物间的特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相异性是指事物间的特性完全不一样;而处于相同性与相异性之间的是相似性。

一、相同性与相异性在自然界、科学中普遍存在

自然界中的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都起源于宇宙大爆炸的最初时刻,在大爆炸之前宇宙中什么都没有,所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同的。但由于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分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即两个物体不可能存在于同一时间与同一空间,所以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相异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将无法说明事物间的特性是相同还是相异。而狭义上的相同或相异是在一定范围、条件下的相同或相异。相同性与相异性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也是事物间最基本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八卦图中两个阴阳鱼形图案形状完全一样,但是颜色黑白相反,从中体现了相同性与相异性的思想。

在数学中,用等号(=)表示式子两边的数值相等或关系相同,而式子两边具体内容往往又是不同的;用集合表示若干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总体,而在集合中每个元素都是相异的。

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中所形成的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所具有某些相同特性的概括,即所有只要属于该概念内的事物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性。而规律是对同一概念内的事物所具有的更广泛的相同性描述。在科学探索中,各种不同现象的背后如果存在着相同性,那么这个相同性便是规律。相同性是科学研究的入口,也是科学研究的本质。

二、相同性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充要条件

事物间至少存在一个相同性条件才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否则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也不能进行任何交流。相同性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桥梁。

如果事物间具有某个相同性,那么事物便可以在这个相同性条件下相互联系、组合。如果事物间有多个相同性条件,那么在每个相同性条件下,事物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只是在不同的相同性条件下联系、组合后的结果不一样。事物间也可以在多个相同性条件同时作用下联系起来。有时事物间多个相同性条件可分为不同层次,一般地事物在同一层次内或越相近层次的相同性条件下,越容易相互联系,联系后的关系也越紧密。

事物间没有相同性条件便无法联系,但有相同性条件不一定必然会发生联系。相同性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充要条件,而不是必然条件。

三、相异性促使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在相同性条件下联系、组合,如果两个事物完全相同,组合后的事物和原先两事物没有任何区别,则无法产生新事物。如果两事物间具有相异性,并在某个相同性条件下组合在一起,那么组合后的事物可能还具有原先两事物的相同特性,但一定产生了与原先两事物不同的特性,即组合后的新事物不同于原先两事物中的任何一个事物。因为新事物和组合前的原事物相比,某些特性在数量上或性质上发生了变化。事物间相异性程度越大,相互联系、组合后越会产生与自身特性相异的新事物。

由于事物间的相异性实质是事物特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事物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即事物的相异性与事物相互区别所呈现出的信息是等价的,所以事物相互联系、组合产生的新事物所具有的新特性,也产生了新信息。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趋同性与趋异性

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使自身的某些特性长久地保持相同不变并向前传递。这是由于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资源,而事物运动、变化幅度越小,则需要消耗的能量、物质资源也越少,因而事物同自身特性更相同的事物相互联系、组合便会更容易,使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性得以保留和扩展。另一方面,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使该环境内的事物都被动地具有了某些相同特性。这便是事物发展的趋同性。

事物不断地运动发展,与不同事物每相互组合一次都会发生变化,带上了与自身相异的特性。这样相异特性在不断地增加,事物的特征、性状等属性越来越多,使事物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事物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这便是事物发展的趋异性。事物趋异性是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能量、物质资源过剩,由能源、资源推动了事物向更高级别运动、发展,直到能源、资源耗尽为止。一个事物如果不能组合进其他事物,也不能被其他事物所组合,即事物不能与任何事物发生作用,则这个事物便会停滞发展,将保持自身状态不变。

事物发展过程中趋同性与趋异性是在不同的侧面进行的,有时以趋同性为主,有时以趋异性为主。

五、最相同性与最相异性

(一)最同异原理

事物总是与自身某些特性具有最相同的事物发生联系组合,同时,事物也总是使组合后的新事物和自身某些特性相比具有最相异性,这种现象称为最相同性与最相异性原理,简称最同异原理。

事物总使自身某些特性保持与原来最相同状态,但同时也向自身某些特性最相异状态运动。在事物相互作用的的过程中,如果有多个相同特性中,事物一般是选择其中最相同的特性进行相互作用,这样的选择也是最节能量和资源。事物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果在能量和物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总选择其中与自身某些特性最相异的进行作用。

事物向最相异方向发展,实质也是信息最大化的表现,即消耗最少的能量和物质产生最大的信息量。

(二)最同异结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形成稳定的结构,而在一些结构中明显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所有特性除了相同,便是相异。有的是有很多相同特性,而只有一个相异特性;有的是有很多相异特性,而只有一个相同特性;有的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相同特性,一个是相异特性。像这样的结构称为最同异结构。在各种结构中,最同异结构往往是一种最佳结构。

(三)最同异定律

如果事物内部某个特性能保持各部分完全相同或均匀分布时,而且使与这个特性相关的另一个特性达到最相异状态,即达到极值,那么这两个特性量化后的相关比值保持一定,有时是恒定不变。把这个规律称为最同异定律。

对最同异定律举个通俗的例子。如果用一定数量相同规格的地砖均匀地辅满地面,而且地砖互不重叠使铺设的地面面积最大,那么地砖所铺的任意面积内和该面积内的地砖数量的比是个不变值,即恒定值。

(四)最同异原理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

在做决策时,如果有最佳方案,那么这个方案便是化费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

在生活、生产中,如分秒必争、分文不让、不断创新等常识都是最同异原理的体现。

最同异原理不仅体现在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在一切运动中,最同异原理都是普适原理和基本原理。与事物相关的能量、质量、信息等主要特性量化后,按照最同异原理,一般不仅体现在事物单一特性量化上,而是多个特性量化后的综合反映,事物间作用后的状态一般是各种量之间比式的定值或极值,例如最小作用量、最大熵等原理。

在科学中一般规律都可以用最同异原理进行解释,例如事物相互作用并表现出的守恒性与均匀性。所谓守恒性是指事物不管如何向自身某些特性最相异状态运动、发展,而有些特性总是不变,和原先保持最相同。所谓均匀性是指事物某些特性向着与自身最相异状态运动、发展,而有些特性总是向着最相同状态运动、发展而尽量使系统内部处处均匀相同。我们的宇宙也终将使内部变得各处完全相同,而使空间达到最大化状态,那时宇宙内处处相同,又仿佛空无一物。

上一篇:论民事判决书的释法说理 下一篇:浅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