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21:04:58

同性恋调查报告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同性恋;调查报告;同性婚姻合法化

【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志码】A

1前言

同性恋,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个敏感的话题,虽然同性恋经历了从疾病到正常现象观念的转变,世界上也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对同性恋的歧视与误解仍普遍存在,对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许多国家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与巨大的分歧。目前在中国关于同性恋的调查报告的研究都是基于异性恋眼光怎么看待同性恋的,却缺少同性恋自己的声音,由异性恋决定同性恋婚姻能否合法化是不是有失公允。为此,笔者特地做一份调查问卷,反映中国同性恋自己的声音,让大家看看同性恋人群自己的想法。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针对全国范围内的自己认为是同性恋者(在、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

调查方法:使用QQ聊天工具,通过同性恋QQ群找到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使用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全部采用网上问卷直接填写,真实有效。

开始时间:2012-08-27;结束时间:2012-12-31。

样本总数:总共有992人填写,其中有70人答卷有2题以上为空,影响答卷有效性,予删除,有效答卷922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一同性恋人群基本情况

性别:922份调查问卷,其中男性468名,占50.76%;女性454名,占49.24%。大约男女各占一半。见表1。

收入:因为被调查者中一部分为学生,所以有2成被调查者无收入。一半调查者收入在1000~5000元/月,一成以上调查者收入在5000元/月以上。见表7。

婚姻状况:因为一部分调查者还是学生,所以有超过一半人群是单身没有伴侣52.39%,有固定同的有近1/3约33.51%,一成调查者已婚。见表8。表4调查对象籍贯籍贯人数(n)比例(%)安徽434.68北京131.41重庆374.03福建424.57甘肃101.09广东535.77广西272.94贵州262.83海南121.31河北313.37黑龙江232.50河南475.11香港00湖北475.11湖南293.16江苏12713.82江西272.94吉林111.20辽宁202.18澳门10.11内蒙古171.85宁夏20.22青海30.33山东374.03上海212.29山西171.85陕西222.39四川697.51台湾00天津50.54新疆131.4100云南111.20浙江768.27本题有效填写人数919100.00

3.2同性恋性心理特征

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年龄:921名调查者中,大部分人还是15~30岁左右发生第一次性关系。由于部分调查者是学生,还未有发生性关系。见表10。

4讨论

本次通过对922名同性恋人群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各地区、各个年龄层次、各个职业人群都普遍存在同性恋人群,近一半以上居住在大城市,可能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城市普遍有更多的机遇,而且大城市相对于农村思想观念更加开放,更加能包容同性恋人群。边远地区的同性恋因为所在地区交往不便,更容易感到家里、周边环境的压力,跑到城市来。80%的同性恋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就能接受自己,而超过10%的同性恋者本身也会因为社会与家庭的观念影响,无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现实,选择逃避或接受心理辅导。正因为网络是超过60%同性恋者结交同性恋朋友的方式,因此本文引用目前网络微博的部分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批准同性婚姻合法化,或同民事结合,它们是荷兰、丹麦、比利时、加拿大、芬兰、德国、法国、英国、挪威、冰岛、瑞典、格陵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美国等国家。而在中国,同性恋目前面对困难的处境: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生育,而同性恋不可能生育,就被这些人视为没有价值或者是一种不幸\[7\]。我国学术界认为崇尚生育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歧视或反对同现象/人群的渊源和基础\[8\]。“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思想中。但是婚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子孙的繁衍?还是平等的自由感情和一生的结合?如果同性恋因为无法繁衍后代而不允许结婚的话,那么超过5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男女异性婚姻是不是也被禁止呢?其次,由于大众普遍对同性恋的无知和误解,往往同性恋关系被视为道德败坏。甚至有孙海英等名人站出来公开反对同性恋,认为同性恋是犯罪。近一半同性恋的性观念还是中间的,近五成同性恋从来没有,八成多同性恋与异往无障碍。可见,同性恋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是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败坏,或者是被异性伤害抛弃而产生的变态心理,并非社会上所说的泛滥,甚至说是犯罪。再次,中国人普遍有从众心理,努力使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不能接受有人会跟自己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同的,不只在同性恋这个问题上,在很多事情上每个人看法都是不一致的。虽然同性恋对于主流文化说是少数人群,但是少数人群就要受到排挤打压甚至歧视吗?同性恋人群虽然在人数上占一小部分(3%~5%),但是他们其实就可能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子女、同事、朋友,他们同样在你身边为这个家庭、国家做着自己的贡献。

在中国,同性恋还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同性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遭受歧视,调查中总共有八成多同性恋认为中国同性恋的处境是弱势群体,严重的歧视与不公。面对现实的压力,同性恋往往隐藏自己的性取向,有的甚至走入异性婚姻。据张北川教授估计约有1000万中国女性嫁给了男同性恋者,并且有80%~90%的男同性恋者正在打算结婚或已经结婚\[9\]。目前保守的估计,国内的“同妻”(注:因社会文化压力等原因,许多性取向为同性恋的男人与异性结婚,他们的妻子被称为同妻)人数不少于1000万。同性恋者违背自身性取向,违背“夫妻相互忠实的义务”,背着“欺骗”、“不忠诚”的骂名走入异性婚姻,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而且也侵犯了配偶的知情权、配偶权甚至健康权\[9\]。著名性社会学家刘达临教授等据其调查结果指出,中国90%以上的男同(含男双者等)已经或将会与异性结婚\[10\],而他们的异却并不知道实情,这就形成了两个情感畸形的婚姻家庭。当异得知实情后,可能会引发悲剧的产生。2012年6月15日凌晨,成都某高校外国语学院韩语教师、刚考取博士研究生的罗某,因无法接受自己作为一个同妻的事实,从科华南路一座公寓的13楼坠下,当场身亡。这是同妻的极端例子。张北川说,当前中国有关性取向和性别弱势人群的政治、法律环境,不仅与发达国家相距遥远,也明显不如南非、巴西等新兴大国,甚至落后于古巴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同者所处人权环境之恶劣,让科学与博爱痛心和耻辱;而同妻遭遇的不幸,同样让平等与自由神伤和蒙羞。

李银河说,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而且落后于非洲国家了。春晚的“找力宏”事件之所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台湾电视连续剧《两个爸爸》的热播,都显示出了同性恋这个群体广泛的群众基础。2013年1月30日下午北京平谷,两名老年男同性恋者在支持者的鉴证下举行“婚礼”。两人还在微博上积极信息,寻求网友支持,并反驳部分身边人和网友的歧视看法:“我们两个老头相爱了。”2013年2月25日北京有一对女同性恋欲结婚登记遭拒,随后广州女同性恋人欲登记结婚遭拒,此次调查显示,84.69%的被调查者支持中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如果中国通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有50.43%的被调查者表明会立即注册申请结婚。但是鉴于目前中国同性恋婚姻还未合法化现实,超过30%的同性恋者不会对任何人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五成的同性恋目前最大的烦恼是社会和父母不能接受自己,49.89%会考虑形式婚姻,4.24%目前已经是形式婚姻。形式婚姻是一个男同性恋与一个女同性恋结婚,给父母家人社会一个交代,虽然婚姻受国家法律保护,实际上就是一场戏,夫妻间没有性关系,双方在生理和人格上保持独立,这样的婚姻往往因为经济、孩子等诸多问题产生矛盾分歧。有42.56%调查者希望自己能和相爱的同性恋伴侣共度一生。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支持同性婚姻,这也是体现进步的标志。

近年来,作为社会学知名性学专家李银河几乎每届两会期间都会公开邀请人大代表能够帮忙提交或吸收相关议案,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李银河在同性婚姻提案中提出,中国允许同性婚姻有百利而无一害\[11\]。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可以使同性婚姻得到法律保障,并可以减少与其他同性间短期性关系,减少性病传播几率,同时也是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2013年2月16日,李银河曾公开呼吁今年两会期间能有代表提交和附议该议案。此后,一直从事同性恋群体公益工作的梁文辉在微博上@了多位较为活跃的全国人大代表,但未有回复。最近,百余位同性恋父母又联名公开致信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修改《婚姻法》,希望同性恋者能拥有平等的婚姻权利。受此启发,梁文辉决定通过寄信的方式“希望会有回音”,经过一天一夜搜索,终于找到百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办公地址。对于寄信的回复率,梁文辉表示有一定的担心,“有一封回复都是希望,我们主要还是希望通过行动让人大代表对此问题给予关注。”

希拉里说,同性恋人群“是完全平等的公民,享有公民权……包括婚姻权”。她表态,“从个人及政策法律角度”支持同性婚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体现一个公民基本的人权。指导AIDS防治工作反歧视的政策背景与人权理念有关。我国学术界已从反歧视和人权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这一问题\[12,13\]。在当今这个自我权利早已推崇的社会,我们却用着自己的力量去干涉别人的私人生活,而且不受法律制裁,我们认为这是有悖于中国法律精神,甚至是有悖于宪法基本人权精神的\[14\]。公平对待同性恋人群,不仅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和睦,在社会范围内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群体都有争取平等、争取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的权利\[15\]。在中国这个注重传统观念,但又强调法制、人权的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虽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一旦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会给更多中国公民带来婚姻与家庭的幸福,给中国的同性恋人群一个美好的明天。随着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得到进一步认可,我国同/艾滋病问题将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16\]。

参考文献

\[1\]39健康网.2009年中国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09-08-05.

\[2\]白璐,等.社会性别规范与男同性恋者性身份认同.中国性科学,2013(3):78-83.

\[3\]张北川,李秀芳.同.见:王滨有主编.性健康教育学.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5\]张北川.同与艾滋干预.新浪博客,2005年11月29日.

\[6\]李银河.拒绝同性恋献血是重大政治错误.李银河新浪博客,2009年7月29日.

\[7\]李银河.反对同性婚姻提案的是些什么人.新浪博客,2006年3月12日.

\[8\]张北川,储全胜.同性恋与艾滋病.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20-322.

\[9\]张健,等.同性婚姻会导致道德滑坡吗――基于对滑坡理论的反驳.中国性科学,2013(5):89-91.

\[10\]刘达临,鲁龙光主编. 中国同性恋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11\]李银河.同性婚姻提案.新浪博客,2005年12月4日.

\[12\]张北川.不利于男男性接触者AIDS预防控制的因素.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3(9):379-381.

\[13\]方德静.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以乐山市市中区为例.中国性科学,2012(3):54-58.

\[14\]张北川.同、艾滋政治与人权建设.中国性科学,2004,13(5):35-37.

\[15\]李放,等.大学生同性恋偏见程度及其与社会支配倾向的关系.中国性科学,2012(9):79-82.

\[16\]张北川,琼・高芙曼.同性恋与艾滋病防治.中国面对艾滋――战略与决策.华盛顿: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4:260-272.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次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官方首次公布了男同性恋人群为500~1000万人,国内学者估计在2 000~5 000万 左右。 中国官方没有公布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国内学者估计,这个群体人数在1 000万左右。

对于同性恋这个特殊的群体,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男同性恋,而很少人会去关注女同性恋。最近,有报道曝光了长春的数万名女同性恋的隐秘生活。

对待性取向不同的少数人,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

拉拉遭受各方暴力

我国首份关于女同性恋者家庭暴力的调查报告显示:女同性恋者半数遭受过来自父母、亲属的暴力,这个比例甚至比来自同性伴 侣的暴力比例还要稍高一些,达到48.2%。拉拉们在描述来自父母亲(包括亲属)的家庭暴力行为时,“侮辱谩骂”被列举最多;在描述来自同的家庭暴力行为时,“不理睬、漠视我的存在”则占据近1/3;这一项也成为了来自异家庭暴力的首选项 。在同中,猜疑、妒忌、吃醋的情绪与异姓伴侣其实并无二致,这也是女同性恋者之间“武力相向”的原因之一。拉拉之间暴 力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感情忠贞度产生了怀疑。由于同性恋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也为社会歧视,因此,容易彼此产生不信任感。

在遭遇家庭暴力的那一刻,她们大多数选择了沉默。

拉拉的性别划分

在拉拉圈子里,她们对自己的性别进行了划分,其中48%是男性,43%是女性,另外9%是同性恋。 在拉拉圈子里,比较强大一点、承担较多、照顾对方多一点的男性角色叫T,相对更依赖对方的女性角色是P,还有一小部分H ,她们既喜欢T,也喜欢P,而普通性取向的人,被拉拉们称为“直人”。

拉拉失业率高

中国最大拉拉社区――“拉拉后花园”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拉拉群体失业率很高,即使在工作的,也是遮遮掩掩,害怕被同事发现自己的取向。部分网友还设想在赚钱以后自己开店,或者做自由职业者,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T的特征明显

T们刻意隐藏自己的性别,她们不穿裙子,短发,平底鞋,喜欢偏男性时装,男式腕表,黑框眼镜,却比男人更崇尚时尚,衣服和发型是拉拉群最火的话题。年 轻的T喜欢网上购物。

在工作中,她们独来独往,P不会到老公的工作场所去。T对工作的要求除了工资和自身条件以外,最看重的是,工作着装问题,最害怕统一穿制服、裙子。

而P是典型的女孩子,她们娇美,长相都很出众,更容易引起异性的关注。在单位里,她们尽量隐藏自己,不化妆,少言寡语, 躲避男人的目光,更不敢和同事交朋友。

T们疯狂瘦胸

普通女人都希望自己的胸部健康丰满。而T们却讨厌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胸。她们为瘦胸想出了数好多办法,减肥、吃药、抽脂。总之,终极目标是让自己胸上只剩两个豆。最立竿见影的办法是用束胸,用胸衣把胸部勒平。即使是夏天睡觉,T也是穿着束胸 ,外穿一件男式背心。如果有人刻意去碰她们的胸,她们会非常愤怒,即使自己的老婆也不行。

伴侣不稳定易产生矛盾

拉拉互相依赖性特别强,最怕感情受伤害。即使再好的朋友,如果抢了对方“爱人”,也会拔刀相见。太原女同性恋在一个生日聚会上,曾因感情纠纷,其中一人竟拿起刀子将过生日的同性恋人捅伤致死。

孩子是永远的痛

拉拉们最不愿意提及性生活。在床上,T更主动。他们也借用工具。

年轻的拉拉都表示不想要孩子。不过,她们关注着同性生孩子的每一条新闻。前不久,“婆妈”在贴吧上公布她怀孕了,数百人跟帖祝福两人,很多拉拉留言,也希望和老婆生孩子。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态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070-02

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性指向”或“性倾向”,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同性恋是指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同性所吸引,他们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行为;虽可与异性发生一定的,但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与异性成员建立和维持家庭关系。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排除在外。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性恋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处于恋爱、结婚的适龄期,对婚恋、性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是否存在同性恋取向,以减少性取向问题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本课题对常州市大学生同性恋取向及对同性恋认知态度进行了专项调查,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常州市某高校大学生500名,男242名,女258名。

2.调查方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开始前由老师讲解填表要求,打消学生顾虑。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9份,有效率95.8%。

3.调查时间:2014年3月。

4.调查内容:(1)自编性健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取向、对同性恋的认识、对同性恋的态度;(2)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由10个分量表组成,采用5级(1―5级),共90道题。

5.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后严格筛选,将有效数据输入SPSS11.0版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二、结果

1.性取向:大学生爱恋对象的性别见表1。大学生爱恋对象主要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及无性恋者均较少,男女两性异性恋者明显高于同性恋、双性恋及无性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4.39,P

2.对同性恋的认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并看过相关报道,有59.5%的男生及63.2%的女生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79.8%的男生及77.3%的女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对上述4项的认识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破坏婚姻制度及社会稳定的认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认为同性恋是性取向发展趋势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对同性恋的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持认同态度的男生占57.8%,女生占53.0%;71.6%的男生及65.2%的女生认为法律应该接受同性恋;会接受同性恋表白的男生占11.6%,女生占11.7%;能接受亲朋好友是同性恋的男生、女生分别占51.3%、36.8%;周围人都反感时仍支持者及表示会尝试者均为少数。以上调查内容男生与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4.SCL-90评分:同性恋倾向者与异性恋者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等10个分量表得分、症状总分、阳性项目数见表4。各项评分同性恋倾向者均明显高于异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并不陌生,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介,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并看过相关报道,多数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并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后证实,有同性恋倾向学生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和其他没有归类的症状方面与异性恋同学相比差异都是非常显著的。结果表明,有同性恋倾向学生常处于一定的精神痛苦之中。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认识,这些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应诊断为心理障碍,是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有许多研究认为,抑郁症状是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1]。由于有同性恋倾向学生不能将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讲出来,他们的精神压力无法释放。随着性的成熟,他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自杀率很高。因此,社会对同性恋者应给予一定的理解,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帮助这一特殊人群从痛苦中解脱。李汉风等的研究认为,中国60%的同性恋者感到极度痛苦,30%~40%的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2],本调查结果与此研究是一致的。美国卫生部一项报告表明,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有30%是同性恋青少年,且同性恋青少年潜在的自杀可能性也比同龄人高2―3倍。因为歧视的存在,同性恋者中9%~13%的人群有过自杀行为,30%~35%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63%感觉“相当压抑”,67%感到“非常孤独”,50%以上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3]。

对同性恋的认知,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是否会破坏婚姻制度与社会稳定以及是否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上有显著差异。调查还表明,大多数同学认同同性恋。200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调查显示,认可同性恋和同性的受访者仅为10%[4]。2004年,索阿娣等调查表明,50.9%的被访者认可同性之间的恋情[5]。刘电芝等研究表明,18%的大学生对“同性恋倾向”在观念上持接受态度,42%的大学生对同性恋表示宽容和理解。张龙杰等调查发现,41.4%的学生赞成或认可同性恋,对同性恋持比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6]。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同度又有提升,且认为法律应认可同性恋的学生占到65%以上。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同性恋的社会态度越来越趋向于宽容、理解和尊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将它看作是道德问题。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理智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已从以前的“罪恶”、“变态”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宽容”、“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同可以理解为社会前进、时代进步、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记华,王高华,王晓萍,等.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19(8):536-538.

[2]李汉风.同性恋者,何时回归阳光下的生活[J].神州,2005(10):42-45.

[3]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01-604.

[4]湖南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结果惊人10%认可同性恋[N].重庆晨报,2002-10-31.

[5]索阿娣,钟盎,周芝艳,等.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以北京广播学院本科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4(4):30-38.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也许你还记得电影《费城故事》里因同性恋身份暴露而被莫名解雇的安德鲁是如何突破重重艰辛争取自己权益的,但这都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美国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都会告诉你,“是gay又何妨”(“gay”在英文中有“同志”和“快乐”两重含义)。

商业平权路

一些行业对同性恋、双性恋等跨性别(以下简称LGBT)群体的友好程度要远远高过其他行业。不过,如果你对前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广告、设计、艺术这些看起来又前卫又开放的领域,那么你恐怕需要更新一下脑中的刻板印象了。

根据美国LGBT权利倡导团体“人权运动”(Human Rights Campaign Foundation)公布的2011年度企业“平等指数”(Corporate Equality Index)报告,来自律师事务所、商业资讯公司、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生产制造业、保险业、计算机软件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共190家公司在无歧视、无偏见对待LGBT员工上获得了满分,但广告和媒体行业得分却不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律师行业,其正在成为全美LGBT最友好行业。在2006年的“平等指数”调查中,美国排行前200的律师事务所中仅有29家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到2011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倍,55家获得满分,是银行与金融业的两倍多。

事实上,近几年那些全球大企业都在互相较劲,争取出台最富有想象力的同性恋友好政策。前不久,高盛集团的老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接受了“人权运动”的邀请,成为第一位同性恋婚姻企业发言人;Google和思科公司则先后出台政策,提高同性恋员工的工资或给他们发放津贴以弥补他们多付的税金;微软和耐克也已经上书国会支持同性恋婚姻……

越平等,越美好

对企业而言,把性少数群体的友好政策写进公司条款可不光是为了保持“政治正确”那么简单。事实表明,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制定出的性别平等策略,都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回报。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对LGBT的友好包容政策无疑能为企业吸引更多优秀的多元人才,特别是那些对员工个人才能极度看重的咨询行业、银行金融行业等。要知道,在全球人才库中,有5%-10%为同性恋,一个具有歧视同性恋公司文化的企业很可能令这些优秀人才另谋高就。

现在,“平等指数”已成为美国企业间表明自己提供宽容的LGBT工作环境的最重要的参考。许多企业以获得高分为荣,甚至把“平等指数”得分放进自己的广告和公关文案。那些被“人权运动”评作“LGBT友好企业百强”的企业更是不断改善公司环境,试图在次年评比中获得更高得分。

对同性恋员工友好可能还是一项不错的市场影响手段。据美国维特康公关与广告咨询公司估计,全美LGBT群体每年累计消费8350余亿美元。嗅觉灵敏的企业自然不会忽视这个强大的细分市场,他们设计出针对LGBT群体的细分产品,为企业拓展出新的业务增长点。2011年,美林银行(MER)创建了一支专门针对同性恋市场的私人银行团队,为同性恋非营利组织及同提供金融规划和理财服务,5年累计收获10亿美元的生意。

有趣的是,在同一行业相互竞争的几家巨头之间,“平等指数”可能相差很大。以邮递和货运服务业为例,联合包裹(UPS)获得满分,而联邦快递(FedEx)只有75分。与此同时,分列《财富》五百强的前两名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和埃克森石油(Exxon Mobil)的得分表现却令人失望,前者刚过及格线,后者则获得了“-25分”的最低值。在LGBT社区,这两家企业素来在“最差雇主”名单上。

“出柜”的员工更积极

智囊团体“工作-生活政策中心”的西尔维亚・安・惠勒特和凯伦・萨姆伯格试图将公司包容政策带来的收益量化。她们发现出柜的同性恋中有47%提到他们“很信任”自己的雇主,而在还没出柜的同性恋中,这个比例只有21%。还没出柜的同性恋中有52%也提到他们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停滞不前,相比之下,出柜的同性恋中只有36%有这种想法。

由于超过六成受调查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包括严重歧视同性恋的国家地区和通过立法反对针对性向和性别认同歧视的国家和地区),这些跨国企业在延续企业文化的同时会将对性少数群体的友好政策带到了国外,也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上更多考虑如何成为对潜在LGBT消费者更友好的企业。这些努力,都为推动更普遍意义的歧视做出贡献。

2011年,40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领袖在推动纽约州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前不久,高盛集团的老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也接受“人权运动”的邀请,成为第一位同性恋婚姻的企业发言人。“人权运动”相信,企业对LGBT员工的友好政策会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事实上,企业们在对待LGBT群体的友好问题上已经比大部分政府更为开明。

什么是平等指数报告?

过去十年间,“平等指数”报告成为窥探美国企业对待性少数群体策略变化的缩影。“平等指数”的评价标准堪称苛刻,它从平等的雇用机会、基于性别差异的员工福利政策、组织内部的LGBT倡导、公共投入、责任企业意识五个维度考察一家企业对LGBT员工是否友好。调查方式则包括公司政策分析、外宣形象分析、员工自评等。2011年新修改的评价标准特别加入“享受与异性恋配偶相同的医疗福利待遇”、“提供多元化的能力培训、硬件资源和评估标准”、“对LGBT平权运动给予法律框架内的支持”等条款。

2011年,共有636家企业参加了人权运动“平等指数”调查,其中超过2/3的企业获得了80分以上的高分;在2001年的第一次调查中,这个数据不足1/3。

《财富》五百强企业中,有88家在2011年报告中获得满分。86%的五百强企业都将“性取向”列入公司的反歧视条款,比十年前高出24%;针对性别认同的公司反歧视条款从10年前的3%暴增至50%。

2011年调查报告指出:99%的受调查公司在公司条款中明确约定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反歧视政策,89%的公司为LGBT员工提供额外的医疗补贴或对其配偶提供等量医疗保险,66%的公司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能力培训、硬件支持和评估标准,81%的公司在LGBT社区问题上发出公共声音。

苹果:莫负“同志”情

许多同性恋者对美国苹果公司有难以言传的情愫。一个流传甚广的有关苹果LOGO的传说是,为纪念因同性恋身份暴露而口含毒苹果去世的“计算机之父”图灵,苹果LOGO被设计成被咬掉一口的苹果。苹果公司于1976年至1998年使用的彩色条纹LOGO也很容易令同性恋群体联想起“同志骄傲运动”的标志符号“彩虹旗”。

2009年,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美国苹果公司是最受同性恋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不可否认,苹果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对于追求时尚、个性的同性恋消费群体具有十足的诱惑力。不过,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苹果是第一家在吸纳新员工时不对性取向进行限制的公司。在“人权运动”新近的《2012平等指数报告》中,苹果公司也取得了傲人的满分成绩。

同性恋消费者比异性恋者更加忠实于自己购买的产品品牌;在消费决策上,近七成同性恋者会更倾向于购买他们认为对同志友好的品牌。苹果公司长期对同性恋者保持的友好形象使其在细分市场上站稳脚跟。

遗憾的是,近两年来,苹果公司却频繁因性向歧视事件受到广泛质疑,令同性恋消费者伤透了心。

2010年9月,苹果被指删除软件iTunes Ping宣传图片中Lady GaGa支持同性恋的言论。

2011年3月,苹果在线商店(App Store)又因批准一款富有争议的iPhone应用程序受到猛烈抨击。这款由宗教团体“走出埃及国际组织”(Exodus International)开发的“治愈同性恋”应用程序旨在“帮助同性恋者变成异性恋者”。苹果对这款应用程序的评级为“4级”,意味着认为这款应用不包含“令人不快的内容”。应用的上线立即遭到同性恋团体和其他人权团体的抗议,“苹果不应该为散播错误言论和危险信息的组织提供平台”。超过14.6万公众通过网络方式联合签名,要求苹果从在线商店中撤除该程序。迫于压力,苹果最终撤销这款程序。此前,苹果还因批准反对同性恋婚姻的应用程序“曼哈顿宣言”而受到抨击。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首部关于男同性恋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出台,再度引起人们对同性恋者的关注。

潘光旦先生在霭理士《性心理学》中译本上,曾自题诗云,国人在性问题上,可谓“瞎马盲人骑到今”。诸多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也由此而生。所以潘先生才说,“欲挽狂澜应有术,先从性理觅高深”。

寻觅性理,向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霭理士的性学巨著,主要是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我们面前的这部报告则从性社会学的角度切入。各个角度都有其价值。从在法言法的角度看,我认为福柯的“社会建构理论”,应该算是觅得了“性理高深”的。

在很多人看来,性无非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在历史上一直被压抑,所谓的性史就是一部从压抑到解放的历史。但在福柯看来,这些“众所周知”的知识,其实是对真实性史的误读。真实世界的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权力技术建构起来的。

根据福柯的研究,18世纪以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到身体、健康、、寿命和后代在政治上的重要价值,开始借助或通过精神病学、优生学、法医学等“人文科学”来探求关于性的“真理”,然后基于这些“真理”,发展出一系列复杂的监控和驯化的权力策略。

粗略地说,这种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婚姻制度,规定了合法的标准;二是建立一种性态秩序,把异性确定为自然或正常的性态。性态标准确定后,同性恋者才由个别的“异端”,转变为人文科学研究、治疗和规训的对象,最终被构建成为具有反自然性质、带有某些特定特征的“种类”。同性恋从此才被烙上 “反常”的文化印记,成为需要治疗的“疾病”,“”的对象。

因此,性和人们有关性态的知识,作为社会建构的结果,不仅关涉到身体,还与多种形式的权力技术有关,而支持这些并被当做手段的,则是人“求真意志”。性由此也成为真理和谬误争夺的场域,最终和人们所欲的生活方式有关。权力和真理相互纠结在一起,使得有关同性恋的争论,变得复杂起来。

针对同性恋反自然的指控,“拥同者”提出了许多论据,证明同性恋不仅发生在人身上,许多动物身上也存在这种性取向;同性恋和异性恋都是人的自然性倾向。“拥同者”们还指出,同性恋对于健康的危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社会的危害,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相反,有许多现实的危害恰好是因压制和拒绝所造成的。

但是,这些看似科学的论据,似乎很难改变人们对于同性恋的反感和恐惧。其原因就在于,性态总是和主流阶层所欲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生活方式产生于特定的权力运作和真理机制,又通过他们不断再生产,在日常生活实践身体化了,成为某种文化“本能”,渗透和控制了人们对性的态度。因此,人们对于同性恋的反应,往往是情绪性的,有时甚至是不讲“道理”的。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宣布同性恋不是疾病之后,人们还会本能地拒绝它。

这种矛盾,在法律领域表现特别明显。以美国为例。美国最高法院已把婚姻自由视为一种基本权利,但是,这一基本权利是否包括同性婚姻,则一直存在争论。1996年12月3日,夏威夷火努鲁鲁巡回法院法官Kevin Chang就Baehr v.Miike作出判决。这个判决否认了被告对同性恋的诸多指控,比如同性婚姻不利于孩子的抚养,同性婚姻违背了婚姻目的、侵害了重要的州的利益等问题。最后,法院根据州宪法的平等保护条款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在美国首次确认了同享有结婚的正当权利。2003年11月18日,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也以四票赞成、三票反对裁定,根据该州宪法,同有权结婚。马格丽特马歇尔法官在多数派判决书中,强调“婚姻是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最有益也最受珍视的”社会机制。根据对个人自和平等保护之原则,同性婚姻也应加入到这一机制中来。

针对法院的判决,包括夏威夷州在内的许多州,纷纷通过修改州宪法的方式维护异性婚姻。截至2004年11月2日,美国11个州通过了排斥同性婚姻的州宪法修正案。美国国会也于1996年通过了《婚姻捍卫法》,明确将婚姻定义为异性之间的结合。同时,一些州通过变通方式,肯定和维护同性间的结合。如佛蒙特州《家庭伴侣法》把同性结合称为“民事结合”(civil unions),这一定位没有严重危及人们对于“婚姻”的传统看法,却为同提供了异性婚姻所享有的合法权利。

美国的这些司法与立法实践表明,尽管根据婚姻权和平等保护的法律逻辑以及有关事实,法院可以为承认同性婚姻提供足够有力的法律论证,但“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民情;而民情的核心,则是各种身体化了的有关可欲的生活方式的“真理”,是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应该是谁的伦理选择。法律只有体现这些伦理选择,至少不与这些伦理选择严重冲突时,才能得到遵守,赢得尊重。对同性恋的平等保护,有赖于民情的转变。

民情的改变,是一个十分艰难而漫长的进程,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包括性态在内的“真理”,都是社会权力建构的产物,上面承载着各种微妙的权力关系和价值立场。因此这些“真理”就不再具有真理的资格。没有一种性态能够以真理之名,对其他性态实行价值。

既然所有的性态选择都是平等的,如果某个社会基于传统等各种因素的考量,不得不压制一种非主流性态,它就必须为压制提供合理的理由。这些理由不能简单地诉诸某种“自然”的性态秩序或不言而喻的“真理”,而应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开的论辩,在论辩中达成共识。

从制度层面上说,这就要求传播和落实这样一种理念,即在一个人类合作的秩序中,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均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对自由的限制必须基于重要的社会利益并通过充分的民主审议。

为了确保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民主审议中来,政府有义务帮助同性恋这类相对而言处于弱势的群体,保障他们在言论、出版、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允许他们依法聚会、结社,包括资助研究同性恋现象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社会了解、认识同性恋,在交流中改变其他人对同性恋的看法,也可推动同性恋者参与民主审议,并通过这种参与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制度已成为构建社会伦理、平衡各种利益冲突并为政治提供合法性的重要装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性理”其实也是通向之理的。民情如能通过制度调节和陶冶而改变,其受惠者就不仅是同性恋者了,也包括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西;性调查;方法

1948年,美国着名科学家艾尔弗雷德·金西(Alfred C.Kinsey,1894~1956)的第一个性调查报告《人类男性》出版,立即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它对于美国社会影响之大,当时有评论者将它的效应比之为原子弹爆炸。一时间它成了美国最畅销的书,“金西报告”家喻户晓,金西的名字成了性研究的同义词。

个案人数充足的样本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条件。金西采用个案访谈方法对人类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访谈对象达一万二千余人。在金西以前的同类性调查,个案访谈人数都很少,一般是几十人,最多的也只有三百人。金西性调查的规模是其四十倍以上。金西认为,如果要想获得整个美国人口的基本信息,样本太小、个案太少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他设想的样本人数是十万,计划的时间是二十八年。就其规模而言,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不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至今尚未闻有超过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规模的。

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调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也都有以前的同类调查不曾具有的特点。

金西在报告中对他的调查研究的性质作了说明:“这是一个对人类所有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内部分离的实体,它不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不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动物的性活动可能是许多学科所关注的,而每一个案中的行为应该被理解为几个事实同时发生的统一体。”这一调查研究的性质是建立在对于人类的总体认识之上的,“人类动物的是其形态学和生理学组织机构的结果,是其经历所带来的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其生命和非生命环境中所有力量的结果。就学术理论而言,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然而所有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其最终产物是一种单个统一的现象,实质上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或社会学的。”

因此,金西在确定自己调查班子的成员时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有些人认为金西只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只是注意人类的动物机能方面,这是对金西最大的误解。金西的这一调查研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甚至很难说他更重视哪个学科一些。或者说,他认为每一种因素都是同样重要的,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总体研究造成影响。金西对自己调查研究性质的定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创始人。

金西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他的调查研究的客观真实性。他说:“本调查包括所有种类的人和人类的所有方面。在对个案历史作选择或在记录它们名称的选择上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不预先确定什么是罕见的或什么是普遍的:什么是道德的或有社会意义的,或什么是正常的和什么是不正常的。”金西明确指出,以前出版的许多关于性的研究,明显地将道德价值、哲学理论和科学事实混为一谈。这些研究的兴趣在于将划分为或好或坏、或正常或反常等类型,然后作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并以此为社会问题开处方,而实际上它们远离了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做法与这些研究有本质的区别。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金西很注意将人们的各种偏见同真实情况区别开来,将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实区别开来。

金西认识到,落实到每一个体,偏见或主观态度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一个调查研究者,则应该将这种主观态度从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尽可能地剔除各种偏见成分。为此,金西在设计调查过程时想了许多办法。例如,为了让被访谈对象能够毫无顾虑地说出事实真相,金西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作出郑重的保密承诺。调查者采用密码记录,没有可以被盗取的密码钥匙,只有六个实际获取对象性历史的人知道密码的一部分,而且仅仅四个人在写作这本书时才可能得到全部密码。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密码。金西调查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如此之好,在十年内对一万二千余人的个案访谈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泄密事件。

又如,金西对调查者提出许多要求,总的一条就是,在访谈时要抛弃自己的任何偏见,克服自己的局限性,不先入为主地认定任何事物的性质,善于理解并非自己所属的各种社会阶层的态度、习惯和作为,不用语言、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给访谈对象任何暗示和压力,以确保对方可以完全自由地、不受任何干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如,金西为了检验获得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采用了许多方法。第一,对已经访谈过的对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以同样的一些问题进行访谈,然后对两次回答的结果做比较:第二,对同为调查对象的夫妻双方的访谈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数据的真实性;第三,对准确性进行交叉核查,即对从几种不同渠道获得的材料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四,将通过对象回忆获得的数据与直接观察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五,将数位调查者对同一个对象的访谈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可能有的误差以及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第六,将同一个调查者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调查者调查技巧的稳定程度,以及由此给数据准确性带来的影响:第七,将通过长远回忆获得的数据与当下记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将从两代人那里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等等。

金西报告的另一特点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类男性》利用的个案非常丰富,大约有六千三百名男性,其中白人男性大约五千三百名。而金西却说:“本书能够作出一般结论的,仅限于那些现在多少有可利用的充足材料的群体, 或那些接近建立整个数据系列的较小的群。但我们对人口中许多重要因素还不可能作出一般结论。”他坦率列举了许多方面样本人数之不足:超出五十岁的男性群、新生儿和幼儿群、年龄较大的未婚男性和曾婚男性群、农村人口、宗教群体、工厂工人和手工劳动者群体、黑人男性群以及样本未能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等等。

金西对他采用的百分之百样本和部分样本的优劣情况作了分析,对于各种数据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可能产生的误差程度即折扣,然后他明确指出:“对本书其它部分应该认识到,其中的数据可能是一些近似值,但它们是接近事实的近似值。”这体现了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

在有充足数据资料作出明确论断和一般结论的地方,金西是说得十分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本书不少地方,金西都表示,他对某一现象还无法作出解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他的某一结论不是普遍适用的;由于样本数量太少,他无法作出进一步分析;他的某一观点只是一种猜测,还缺乏数据支撑等等。

金西报告的又一个特点是,彻底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很好地协调了坚持归类与承认变异、坚持规则与采取灵活性的关系

,将个案访谈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将其不足降低到最小。金西在调查中采用了六种方式分类(准备以后采用十二种方式分类),建立了一整套明确严谨的操作规则,将同质的人口进行比较,克服了以前研究笼统含混地计算数据的缺陷。他拟定的数百个研究项目都是有确切内涵的,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的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变异,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的工作应该富有创造性,应该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吸纳所有的信息。金西说:“访谈代表了两个人类个体、对象和访谈者之间的一种深深的沟通。有些事情在一个写好的调查表中,或在一个问题被公式化、调查被严格限制的直接访谈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说:“作为科学探索者,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受限制地去发现人们在性方面的所作所为。这是在一个被引导的访谈中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一个调查表研究或者甚至在一个被限定的访谈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金西看来,承认个体性活动的差异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通常的道德规则、社会体制、婚姻习惯、性法律以及教育和宗教体系大都是建立在一种假定的基础上:个体在性方面是很类似的,因此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这些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单一模式之中,而许多社会问题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冲突中产生的。

在确定同性恋的问题上特别可以看出金西对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反对。他明确指出:“任何关于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同性恋者,多少人是异性恋者这类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这样说太笼统。实际上有较多的人既有同性恋倾向,也有异性恋倾向,无法将他们简单归类。以前的一些研究者只知道要统计那些“真正的同性恋者”,但什么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金西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他按照人们反应和行为的不同程度,从完全的异性恋到完全的同性恋,一共分为七个等级,然后再以这一套分类标准来进行异性恋和同性恋情况的统计,最后得出的数据使人一目了然。

《人类男性》一书充满了统计数字,并配有大量图表,文字也完全使用科学报告语言,一般来说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该书的出版说明也指出,它主要供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专业人员和教师、社会工作者、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等阅读。

为什么会一出版就成为最畅销的书?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通过金西报告看清楚了自己。此前人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这个社会中有多少人也这样做,或者有多少人不这样做。有许多人甚至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婚前、婚外、同性恋、同动物的性接触等社会禁忌的活动。许多人发现,人们在公开场合表示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行为之间差距之大,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公开表示的东西遮蔽了事实真相,而金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通过科学调查研究,将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而人们是需要了解真实的,也就是重新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西;性调查;方法

1948年,美国著名科学家艾尔弗雷德·金西(alfred c.kinsey,1894~1956)的第一个性调查报告《人类男性》出版,立即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它对于美国社会影响之大,当时有评论者将它的效应比之为原子弹爆炸。一时间它成了美国最畅销的书,“金西报告”家喻户晓,金西的名字成了性研究的同义词。

个案人数充足的样本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条件。金西采用个案访谈方法对人类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访谈对象达一万二千余人。在金西以前的同类性调查,个案访谈人数都很少,一般是几十人,最多的也只有三百人。金西性调查的规模是其四十倍以上。金西认为,如果要想获得整个美国人口的基本信息,样本太小、个案太少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他设想的样本人数是十万,计划的时间是二十八年。就其规模而言,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不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至今尚未闻有超过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规模的。

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调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也都有以前的同类调查不曾具有的特点。

金西在报告中对他的调查研究的性质作了说明:“这是一个对人类所有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内部分离的实体,它不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不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动物的性活动可能是许多学科所关注的,而每一个案中的行为应该被理解为几个事实同时发生的统一体。”这一调查研究的性质是建立在对于人类的总体认识之上的,“人类动物的是其形态学和生理学组织机构的结果,是其经历所带来的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其生命和非生命环境中所有力量的结果。就学术理论而言,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然而所有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其最终产物是一种单个统一的现象,实质上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或社会学的。”

因此,金西在确定自己调查班子的成员时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有些人认为金西只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只是注意人类的动物机能方面,这是对金西最大的误解。金西的这一调查研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甚至很难说他更重视哪个学科一些。或者说,他认为每一种因素都是同样重要的,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总体研究造成影响。金西对自己调查研究性质的定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创始人。

金西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他的调查研究的客观真实性。他说:“本调查包括所有种类的人和人类的所有方面。在对个案历史作选择或在记录它们名称的选择上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不预先确定什么是罕见的或什么是普遍的:什么是道德的或有社会意义的,或什么是正常的和什么是不正常的。”金西明确指出,以前出版的许多关于性的研究,明显地将道德价值、哲学理论和科学事实混为一谈。这些研究的兴趣在于将划分为或好或坏、或正常或反常等类型,然后作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并以此为社会问题开处方,而实际上它们远离了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做法与这些研究有本质的区别。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金西很注意将人们的各种偏见同真实情况区别开来,将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实区别开来。

金西认识到,落实到每一个体,偏见或主观态度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一个调查研究者,则应该将这种主观态度从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尽可能地剔除各种偏见成分。为此,金西在设计调查过程时想了许多办法。例如,为了让被访谈对象能够毫无顾虑地说出事实真相,金西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作出郑重的保密承诺。调查者采用密码记录,没有可以被盗取的密码钥匙,只有六个实际获取对象性历史的人知道密码的一部分,而且仅仅四个人在写作这本书时才可能得到全部密码。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密码。金西调查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如此之好,在十年内对一万二千余人的个案访谈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泄密事件。

又如,金西对调查者提出许多要求,总的一条就是,在访谈时要抛弃自己的任何偏见,克服自己的局限性,不先入为主地认定任何事物的性质,善于理解并非自己所属的各种社会阶层的态度、习惯和作为,不用语言、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给访谈对象任何暗示和压力,以确保对方可以完全自由地、不受任何干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如,金西为了检验获得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采用了许多方法。第一,对已经访谈过的对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以同样的一些问题进行访谈,然后对两次回答的结果做比较:第二,对同为调查对象的夫妻双方的访谈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数据的真实性;第三,对准确性进行交叉核查,即对从几种不同渠道获得的材料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四,将通过对象回忆获得的数据与直接观察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五,将数位调查者对同一个对象的访谈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可能有的误差以及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第六,将同一个调查者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调查者调查技巧的稳定程度,以及由此给数据准确性带来的影响:第七,将通过长远回忆获得的数据与当下记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将从两代人那里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等等。

金西报告的另一特点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类男性》利用的个案非常丰富,大约有六千三百名男性,其中白人男性大约五千三百名。而金西却说:“本书能够作出一般结论的,仅限于那些现在多少有可利用的充足材料的群体,或那些接近建立整个数据系列的较小的群。但我们对人口中许多重要因素还不可能作出一般结论。”他坦率列举了许多方面样本人数之不足:超出五十岁的男性群、新生儿和幼儿群、年龄较大的未婚男性和曾婚男性群、农村人口、宗教群体、工厂工人和手工劳动者群体、黑人男性群以及样本未能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等等。

金西对他采用的百分之百样本和部分样本的优劣情况作了分析,对于各种数据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可能产生的误差程度即折扣,然后他明确指出:“对本书其它部分应该认识到,其中的数据可能是一些近似值,但它们是接近事实的近似值。”这体现了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

在有充足数据资料作出明确论断和一般结论的地方,金西是说得十分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本书不少地方,金西都表示,他对某一现象还无法作出解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他的某一结论不是普遍适用的;由于样本数量太少,他无法作出进一步分析;他的某一观点只是一种猜测,还缺乏数据支撑等等。

金西报告的又一个特点是,彻底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很好地协调了坚持归类与承认变异、坚持规则与采取灵活性的关系

,将个案访谈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将其不足降低到最小。金西在调查中采用了六种方式分类(准备以后采用十二种方式分类),建立了一整套明确严谨的操作规则,将同质的人口进行比较,克服了以前研究笼统含混地计算数据的缺陷。他拟定的数百个研究项目都是有确切内涵的,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的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变异,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的工作应该富有创造性,应该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吸纳所有的信息。金西说:“访谈代表了两个人类个体、对象和访谈者之间的一种深深的沟通。有些事情在一个写好的调查表中,或在一个问题被公式化、调查被严格限制的直接访谈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说:“作为科学探索者,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受限制地去发现人们在性方面的所作所为。这是在一个被引导的访谈中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一个调查表研究或者甚至在一个被限定的访谈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金西看来,承认个体性活动的差异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通常的道德规则、社会体制、婚姻习惯、性法律以及教育和宗教体系大都是建立在一种假定的基础上:个体在性方面是很类似的,因此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这些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单一模式之中,而许多社会问题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冲突中产生的。

在确定同性恋的问题上特别可以看出金西对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反对。他明确指出:“任何关于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同性恋者,多少人是异性恋者这类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这样说太笼统。实际上有较多的人既有同性恋倾向,也有异性恋倾向,无法将他们简单归类。以前的一些研究者只知道要统计那些“真正的同性恋者”,但什么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金西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他按照人们反应和行为的不同程度,从完全的异性恋到完全的同性恋,一共分为七个等级,然后再以这一套分类标准来进行异性恋和同性恋情况的统计,最后得出的数据使人一目了然。

《人类男性》一书充满了统计数字,并配有大量图表,文字也完全使用科学报告语言,一般来说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该书的出版说明也指出,它主要供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专业人员和教师、社会工作者、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等阅读。

为什么会一出版就成为最畅销的书?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通过金西报告看清楚了自己。此前人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这个社会中有多少人也这样做,或者有多少人不这样做。有许多人甚至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婚前、婚外、同性恋、同动物的性接触等社会禁忌的活动。许多人发现,人们在公开场合表示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行为之间差距之大,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公开表示的东西遮蔽了事实真相,而金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通过科学调查研究,将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而人们是需要了解真实的,也就是重新认识自己。

参考文献: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2015年2月,民间NGO组织北京同志中心联合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广州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即将开通一个新的网站,用来揭露大陆对同性恋进行扭转治疗的心理咨询机构、公布教科书中出现对性少数群体“污名化”的内容,以及曝光学校对性少数群体歧视行为等。

这个网站被取名为“uncover”(中文意为“揭露”),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站: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所知的“同性恋扭转治疗黑诊所”曝光在这个网站上;或将自己看到的教科书中对性少数群体“污名化”描述上传到网上。同时,网站还将公布一些经过调查确认的“白诊所”,或者对性少数人群“友善”的心理咨询师,供有需要的人去咨询。

这一网站的建立契机,源于2014年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治疗”案。该案于2014年12月1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判决,要求给原告(小振,化名)实施电击“治疗”的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下文简称“心语飘香”)公开向原告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判决书写明:“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心语中心承诺可以进行治疗亦属虚假宣传。”

案件的判决并非终点。目前,大陆类似于心语飘香这类打着“矫正同性恋”旗号的心理咨询机构还有很多,所谓的“矫正”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同性恋矫正治疗”第一案

大陆“同性恋矫正治疗”第一案源于2014年春节一场压抑已久的争吵。“在我们那种小地方,不结婚都代表一种失败,更何况是同性恋”,在激烈的争吵后,同性恋者小振(化名)父母勒令小振去治疗同性恋。

在百度上进行搜索后,2014年2月,小振决定前往重庆心语飘香“治疗”。

对选择求医,小振说,“有点说不清原因”:一方面,想证明喜欢同性的自己是无法被改变的;另一方面,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又让小振觉得去诊所一趟并无不可,说不定“可治”。

心语飘香的姜开成是负责对小振进行矫正治疗的心理咨询师。他对小振说,同性恋可以医治,并且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可采用催眠、电击和厌恶疗法等。“同性恋矫正”有5个疗程,每个疗程6次,共3万元。

小振选择了先“试一次”,交付500元人民币,如果有效,可以在接下来做“3万元”完整的疗程。

姜开成将小振带到一个做催眠的房间,让他脱鞋躺在沙发床上。

小振回忆当时的场景,姜开成先和他聊了想矫正同性恋的原因――是否来自父母,又提到了同性恋的话题。接着,小振开始接受姜的催眠,闭上眼睛,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大约十几分钟后,姜让小振想象与同性的场景,然后有生理反应时就动一下手指以示意。

小振照做之后,就在手臂上受到了治疗仪的电击,吓得小振“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虽然电的那一下不是很痛,但是正当我那么放松的时候被吓到,很不是滋味”,小振回忆说,他有对姜开成表示自己被吓到了。姜笑着回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离开诊所回到工作地北京的小振,参与了北京同志中心“LGBT群体扭转治疗情况调查”(LGBT,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s),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小振也通过心理咨询专家得知:“同性恋不是病,不能被治疗,更不需要被矫正”。

1990年5月17日,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将“同性恋”由当时的疾病名册中移去,意味着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不再视同性恋为任何的疾病或不正常。世界卫生组织同时透过声明呼吁各地政府,应强烈反对当地的诊所和医院提供性向治疗,并应立法惩处或制裁提供性向治疗的医疗机构。

2001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英文简称CCMD-3)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

在参与北京同志中心“LGBT群体扭转治疗情况调查”过程中,小振了解到自己并非是唯一接受过“扭转治疗”的人。一些长期接受“治疗”的同志,已经丧失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一切都无所谓了。这些人不愿再回忆治疗过程,对同性和异性都失去了兴趣。

小振是唯一愿意代表同志站出来提讼的人。当小振于2014年3月向北京海淀法院递交诉状,状告心语飘香、百度虚假广告、侵犯其人身权益且海淀区法院也受理该案时,这一案件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案――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治疗”案。

2014年12月19日,判决结果公布,小振胜诉。判决书中裁决,被告心语飘香应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在其经营的网站首页上,就其专业治疗同性恋的虚假宣传,以及超出咨询范围对原告进行治疗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致歉内容需持续48小时。此外,心语飘香需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500元。

法院还认为百度推广服务虽然有一定广告性质,但鉴于同性恋是否为精神疾病、能否被治愈等问题尚需普及和被公众认知,百度公司事前难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且在接到诉讼后及时停止了推广,所以原告对被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

最出乎小振意料的是,法院判决书上明确写道:“因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心语中心承诺可以进行治疗亦属虚假宣传”。

小振认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被写入法院判决文书,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性恋“治疗”商机

姜开成的扭转治疗方式非“独创式”疗法。同性恋曾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过去,一直有医学专家声称同性恋者可通过治疗成功转变性取向。历史上出现的同性恋治疗手段包括:祈祷、催眠、化学、电击疗法、厌恶疗法,甚至脑叶白质切除术等。

除了作为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治疗”案的原告,小振还参与了由大陆同志组织联合发起的大陆同性恋矫正机构的“地图式”调查。至本文截稿前,调查还没有结束。小振介绍,根据全国不同志愿者的反馈,粗略搜索就有八九十家同性恋矫正机构。在小振参与的北京地区,一共找了17家心理咨询机构,其中有14家表示可以对同性恋进行“扭转治疗”。这些机构都会被列入“uncover”网站的黑名单。

在同志组织所搜集的案例中,市面上针对同志的“治疗方案”五花八门。北京同志中心的一位同志曾在一家诊所接受过DNA检测。诊所表示,在治疗前先要判定其是否“生来为同性恋”――即检测其DNA有无异常。如果DNA正常,则可以通过治疗进行“扭转”。最终,这位同志双手握住“DNA检测仪器”的“两根铁棒”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同志的“48条DNA”均为正常,可以治疗(人体细胞DNA数目为23对,也就是46条)。最终,这位同志觉得整个过程“实在太扯了”,放弃了治疗。

案例中,在广州同样有一家心理诊所首先会对同志进行是否是“先天性同性恋”的判断,采取的手段是进行“CT”扫描。而在石家庄保定,还有一家中医院提供“针灸”式扭转治疗的方法。

“对于同性恋的矫正治疗方法什么样的都有”,小振说,“但其实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咨询谈话,也会为同性恋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小振提起,曾经有接受过同性恋矫正咨询的朋友将自己的咨询录音发给他听,整个对话过程通篇都是咨询师对咨询者的否定:“你从前是不是受到过伤害”、“你父母是否常在你面前吵架”、“你为什么不能喜欢异性”等等。

北京同志中心执行主任小铁(化名)也表示:“其实言语也可以杀人。”

与此同时,同性恋的矫正治疗正在成为一种“商机”。

“一位心理咨询师对我们透露过,针对同性恋群体的矫正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项目。像小振的案例,做完整个疗程需要3万元,这对于心理诊所来说是很好的收入来源”,小铁表示,“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出柜(公开性取向),第一反应就是强制孩子去进行矫正治疗,这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也因为这样,市面上才会存在这样多的同性恋扭转治疗机构”。

事实上,针对“同性恋扭转”而兴起的市场,也不仅仅是心理诊所,甚至还出现过一种名为诺维尔肽胶囊的“新一代治疗同性恋心理疾病”的药物。目前,该药物除了在同志组织网站的揭露文章中出现过外,在网络上已经销声匿迹。

“治疗”还有“口子”

尽管在官方修订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早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而且本次法院判决书也写明“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但由于大陆一些具体医学标准的滞后,使得对同性恋是否属于心理问题,成为认识上的模糊地带。这也是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坚持“治疗”同性恋的理论依据。

小振说,案件胜诉后,心语飘香的姜开成给他打过电话,询问小振的银行账号,要为小振打赔偿款。姜开成还告诉小振,将会听从法院的判决,考虑在诊所主页上挂出“道歉信”,并删除“同性恋矫正治疗”的相关内容。

但至本刊截稿时,心语飘香的网站依然如旧,既没有道歉信,也没有进行“同性恋矫正”相关内容的删除。

小振对心语飘香放弃“同性恋矫正治疗”是“不太乐观”的。在与姜开成的一次通话中,小振曾经问过姜开成,是否会放弃这块业务。姜开成委婉地回答,不具备相关资质的自己不会再进行同性恋矫正治疗,但也许会有其他同事把这块业务接起来。

《凤凰周刊》记者两次联系心语飘香试图确认,对方均未等记者讲完就挂断了电话。

中华精神科学会在2001年对《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的修订,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的重要标志。

在2001年4月出版的CCMD-3中,取消了CCMD-2的“性变态”条目,将同性恋归于新设立的“性心理障碍”条目中的“性指向障碍”的次条目下。此举也被同性恋支持者认为是同性恋“去病理化”遗留下的尾巴。

尽管“认为同性恋行为是正常的”,时任CCMD-3工作组组长陈彦方教授也表示,“新标准考虑到一些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苦恼,保留‘自我不和谐的同性恋’,从而和世界卫生组织第十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保持一致。”

当时,陈彦方还详细解释了CCMD-3里的“同性恋”和社会上普遍指的同性恋有些不同:“在新的标准中,只有那些为自己的性倾向感到不安并要求改变的人才被列入诊断。”

“这为同性恋矫正治疗机构开了口子”,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表示,“很多心理咨询机构会‘尊重’来访者意愿,只要来访者表示愿意改变性倾向,他们大多数都会说给治的”。

事实上,CCMD-3工作组曾经要保持一致的“ICD-10”,目前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在2014年,ICD-11工作组就提出建议:删除所有针对同性恋的诊断编码。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usan D.Cochran博士认为:去除这些诊断编码意味着同性恋已经不是医学问题了。

另一方面,美国在2013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已经将性取向与精神疾病脱钩。

以LGBT为主要服务群体的心理咨询师庄尼(化名)表示,“事实上,目前的CCMD-3是2001年出版的,已经与现实情况脱节。一直有声音称将要出版CCMD-4;但也有人认为可参考复制美国的DSM-5”。

艰难的“心理咨询师”

除了专业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同国际和中国社会发展脱节,一些同性恋者往往会因自身认知和社会压力造成焦虑等心理问题,当他们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时,却不知道大陆多数心理咨询师对同性恋等性少数群体知之甚少,根本无法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庄尼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丛中教授的辅导下实习。丛中的很多临床案例都来自LGBT群体。而庄尼也是在实习过程中逐步认知“LGBT”的概念,并在此后发现自己是一个性少数群体。

身处“心理咨询”圈子的庄尼,发现国内大多的心理咨询师对于何为同性恋、何为“LGBT”缺乏概念,更难以谈及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心理咨询。

曾经,庄尼的学业导师说:“我对同性恋群体不了解,所以这方面案子我不会接”。庄尼原本不能理解,但在接触了大量的事例后发现,这样的导师是“有责任心”的代表。因为市面上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明明没有相关的经验,却胡乱接案例。

方刚指出,最大的问题是――纵使未来“同性恋”在相关标准中完全完成了“去病理化”,大部分大陆心理咨询师也缺乏对同性恋群体的咨询能力。

究其原因,在大陆心理学等专业教材中就没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在中国的心理学相关教材中,关于‘性’本身就很少提到,更不要说是对性少数群体的认知”,方刚说,“心理咨询师不能只单纯说出‘同性恋不是病’就结束咨询,伴随而来的,还有如何出柜、如何面对出柜后与家庭的矛盾、与同性间等多方面的配套问题。”

这一点在广州同城青少年资源中心于2014年的《高校教科书中同性恋错误和污名内容调查报告》得以印证。

报告针对变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科书,共计90本进行调查。其中,仅有42本书含有同性恋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教育系统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门设立的课程,有22.95%的该类教材涉及同性恋内容,并都是放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等章节中。

该调查显示,在2001年后大陆编著的教科书中有31本专门对同性恋“是否属病态”作出了探讨。其中,有13本书本做出了同性恋本身即为病态或异常的判定;准确、全面地引用了CCMD-3的国家科学标准的有8本;完全认为同性恋不属于病态,符合国际相关标准的仅有7本。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正式出版。新标准中,关于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的改变。诊断标准认为性指向从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也就是说同性恋者尽管有同性恋的行为,其本身并不意味有判断能力、稳定性、可信赖性或社会或职业能力的损害。

同性恋不是性变态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陈彦方

北京回龙观医院 刘华清

是一种选择,还是与生俱来

同性恋者是指个体最初的性、心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社会方面的兴趣,就性别指向而言,偏向在同性的人身上。很多人认为同性恋就是与同性别的个体发生性接触,事实上这个定义并不完整。那么,同性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同性恋的理论众多,但还没有一个定论。许多研究者认为,同性恋倾向的发生发展,与生活事件、父母类型,或个人心理特征相关。不愉快的异性恋经历或者缺少吸引异性的能力,有时被认为是导致一个人成为或选择成为同性恋的原因。精神分析学理论暗示,儿时的经历和与父母的关系均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但这一理论与实际有一定距离。有些研究者认为,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同性恋有关,但也没有证实。也有人研究,个体出生前的激素水平,认为这种改变可以影响胎儿大脑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发育,进而影响出生后性倾向的形成。

有文献报道,男性同性恋者和男性异性恋者大脑结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性倾向起因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同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角是异性恋男性的一半,而下丘脑前角是大脑中能影响的部分。

有的研究者提出,遗传因素导致同性恋的可能性,他们研究了三个全是男性的小组:同卵双生组、异卵双生组、领养的兄弟组。结果发现,当兄弟中的一人是同性恋时,另一人也为同性恋的比例在同卵双生子为52%,异卵双生子为22%,领养的兄弟为11%。一个与此类似的研究发现,在女性中也具有相似的结果。这些结果显示在性别取向方面,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性与另外两组之间有巨大差异,说明基因组成可以导致性倾向的差异,同时也提示同性恋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与环境因素有关。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同性恋主要是以生物学改变为基础的。由于生物学的内在改变是与生俱来的,人们会更加易于接受同性恋,因而对同性恋者采取更加积极、乐于接受的态度。与此相反,如果认为同性恋虽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与环境因素有更重要的关系,那人们会更多地干预个人的性别角色行为。事实上,因观点不同,人们被分成了大致相当的两派。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为同性恋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43%的人认为同性恋是人们所不能改变的。

从罪恶到病态再到正常

在20世纪中叶,对同性恋的社会态度有了一个转变。认为同性恋者是罪人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他们是“病态”的想法所代替。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激烈的治疗方法来努力治愈同性恋这种“疾病”。在1951年,脑白质切除术(分离大脑前叶的神经纤维的脑外科手术)作为对同性恋的一种“治疗方法”开展起来。心理治疗、药物、激素、催眠、电击疗法和厌恶疗法(在同性恋刺激的同时给予使人呕吐的药物或电击)也都曾被应用过。

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同性恋是“病态”的观念被了。研究者通过研究对比非病态的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的社会适应性,发现两组人群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研究一再支持这些发现。有人总结道:“那些最终对同性恋妥协的,不后悔同性恋性倾向的,和可以有效发挥社会作用的同性恋者,并不比异性恋男女有更多的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与自我接受

目前认为,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和异性恋者的生活方式一样多姿多彩。各个社会层面都存在同性恋者。同性恋者惟一共同特征是他们对同性别的人有情感和性满足的需求,还有他们都经历过来自于对他们表示不能接受的社会环境的压力。

尽管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们对他们依然存在着某些固定不变的看法,这可能与一些同性恋者按照固有的形式穿着打扮和为人处事有关。有时可以清楚辨认出同性恋者的特征。

对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意识到自己有同性恋性倾向后的自我接受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当事人必须克服内心对同性恋的抵触以及社会上对同性恋或多或少的不接受。由于这些困难,男性同性恋青少年尝试自杀的可能性较男性异性恋青少年高七倍;不过,十几岁的女性同性恋者试图自杀的可能性只比异性恋的女孩高一点儿。孤独、缺乏自尊以及身体和语言的羞辱通常是试图自杀的原因。对于同性恋的男女青少年来说,找一个支持他们、没有偏见的成年人谈谈心,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现在,美国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协会不再将同性恋归为精神疾病。在国内,我们参与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曾经深入到同性恋社区进行有关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同性恋作为一种活动不一定是异常的。如果同性恋中有的人在个人性指向或性发育过程中,曾感到焦虑、抑郁,甚至痛苦,或者感到犹豫不决,有的希望改变为异性恋,那么为他们提供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服务是必要的。我们这种做法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识一致――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对同性恋表述为:同性恋者中也确实存在属于非和谐性同性恋而需要医学帮助的人。

我们曾经随访51位同性恋者一年以上,其中有6人因同性恋伴发其他心理问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有些曾经是同性恋的人,经过精神科或临床心理学家的医学帮助,改变为异性恋者。他们回顾过去的同性恋状态,自己认为过去是不正常的,所以,他们反对从精神病诊断标准里取消同性恋名称。

目前,对素质性同性恋而言,想通过医学、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手段来改变其性取向是相当困难的。对同性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帮助同性恋者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明白同性恋者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比异性恋者差,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做贡献。另外在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上许多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因为人们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人都会有好奇和不理解。寻求归属的需求是人类发自内心的特征。对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为,同性恋并不等同于“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他们不再努力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倾向,而是努力帮助他们去生活、工作。

总之,同性恋现象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客观存在――同性恋不是当事人故意所为,同性恋者对自己的性指向本身没有责任,与不道德或罪错无关。

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周小民

在2001年,国内有专家就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做过调查,在被调查的1000多人中,有98位进行过艾滋病病毒检测,其中阳性者6人,约占6%。

不安全

关于单个的同性恋者是否属于艾滋病病毒(HIV)高危人群,主要看他们是否有不安全。所谓不安全,是指“无保护情况下有体液交换的”。同性恋者有主动方与被动方,时主动方以男性生殖器与被动方直肠进行性接触,相比之下,被动方比主动方易受感染。这是因为解剖生理上的特点,直肠黏膜结构是单层柱状上皮,比较脆弱,经生殖器摩擦后很容易充血、水肿,毛细小血管破裂。此时,如主动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则带有HIV的就会通过破损的小血管进入被动方体内,从而使对方感染艾滋病病毒。

此外,同性恋人群的性伴交换也很频繁。据北美、西欧、澳洲等地区报道,同性恋人群的性伴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可达数百、上千人。在如此众多的性伴中,只要其中有一个HIV感染者,也就可以通过造成HIV传播与扩散。与此同时,同性恋人群除有同外,还可有异性性伴,因此,同性恋人群常常是同性、异性同时并存,这样,受艾滋病病毒威胁的人就更多,艾滋病病毒传播面就更为扩大!

六大成功经验

造成艾滋病传播与扩散的原因是由于:输注了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发生无保护措施的同性或异性性接触;吸毒人群共用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发生母-婴传播等。同性恋人群也完全可以发生上述任何一种行为,并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针对这些环节总结出来的人类与艾滋病抗争的六大成功经验,对任何人群都有着实用价值。

1.如果需要使用血液、血制品,这些制品必须经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全部阴性方可使用。

2.不管是什么种类的,都要使用安全套。北美、西欧、澳洲及泰国等地区在高危人群中推行100%安全套运动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明显下降。笔者去年访问泰国时,泰国卫生部介绍政府实行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项目后,艾滋病病毒传染比例明显下降。

3.特别要强调的是,同性恋人群要减少、固定性伴,而且要使用安全套。

4.和异性恋者一样,同性恋人群同样也要避免吸毒,更要避免共用针具吸毒。从管理方面讲,国外采取的免费针具交换值得学习。经济发达国家对吸毒人群采用免费针具交换,避免吸毒者因共用注射器而造成的传播。笔者最近访问澳大利亚时,目睹在许多公厕内墙上挂着两个箱子,一个是存放消毒注射器,另一个是存放用过的废旧注射器,毒瘾者可自动前往调换。据调查,通过此举后,注射器的污染率由原先的37%降至11%。

5.调查表明,如果患了性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上升,所以要注意性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要强调必须接受正规治疗,同时还要让性伴同时接受治疗。

6.阻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阳性孕妇可在怀孕期、分娩期及哺乳期将病毒传给胎儿,为减少与防止将病毒传给胎儿,专家建议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可在怀孕早期或晚期以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预防。如果一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恋者要生育,自然也得考虑到上面的问题。

关注同性犯罪行为

华东政法学院副教授 谈大正

同性恋不再是一个道德不道德的问题了,但还是应该去关注与此相关的一些法律上的问题。

关于同性犯罪的法律问题,先可以了解一下西方的情况。目前,尽管欧洲和美国50 个州中的20个州对同性恋仍采取法律制裁,但往往限制在针对未成年人的或多人聚集的有伤风化的,其中女同性恋者较少受到。而且,美国20个州的法律制裁中,宣告缓刑的较多。总的说来,西方法律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正向进一步宽容的方向发展。西方的一些政治家,把同性恋者看作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有时公开表示对同性恋同情和宽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公开造访同性恋者俱乐部,在他任期内曾取消了禁止同性恋者参军服役的法令。这一些对改善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西方的民主法制观念中有这样一个精神:尽管法律要关心大多数人,但也要关心少数人,因为法律是跟所有人有关的――少数人的权利同样是一种应予承认的权利。 但如果少数人的权利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冲突怎么办?在什么条件下才可承认少数人的权利呢?西方法文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影响到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便享有这个行为的权利。大多数人的好恶不能作为否认个人权利的惟一立法依据。当代西方的立法思想是要求人们认真看待少数人的权利:只要少数人的同性恋行为不有伤风化或损害公共秩序,就应予以宽容和保护,不诉诸刑罚,舆论上也不予以谴责。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7岁,与老公结婚10年,彼此之间相处融洽,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矛盾,在朋友和同事的眼中,我们堪称模范夫妻。

今年春节,我陪老公参加了他的高中毕业20年聚会,因为大家都商定但凡结婚的都尽量带另一半来。我想,发起这个决议的同学,要么是替另一半考虑,避免不必要的胡思乱想,要么是搞怪心理作祟,让大家互相比较自己的眼光与运气。正当我瞎猜的时候,老公把我领到一个男人面前:“这是我们班最鬼马的高材生DK,带另一半参加聚会的提议就是他发起的。”只听对面的男人迅速接话道:“大学毕业就出国的人,想正面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婚姻状态啊。”我定睛细看,DK一派儒雅模样,俨然成功人士,哪像是爱搞怪的人啊?

“你小子有眼光,找到个温柔大方的贤妻。”DK不停拍着老公的肩膀,称赞的言辞让我心花怒放。整个聚会过程中,DK与老公天南海北地畅聊,我也跟他渐渐熟络起来。

回家的路上,我听老公说,读高中时DK是最受女生欢迎的大帅哥,高中三年成绩遥遥领先,铁哥们儿交了几个,女朋友却为数“零”。后来他和老公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老公四年间交了两个女友,而DK仍旧除爱情以外全面发展。大学毕业后,DK随父母移民美国,至今单身。之前大家一直网络交流,这次他打算把生意带到国内,以后大家又能一起边打拼边玩乐了。

说了这么多DK的事儿,并不是我对他有了过分的想法,我对老公的爱是不会动摇的。问题在于,我发现DK回国后经常找老公出去吃饭、喝酒、郊游,还经常给老公买西装、衬衫、甚至内裤这些本应老婆送的礼物……我越观察越觉得不是滋味,就把从老公那里听说和最近发生的这些事都写到了一个贴吧中。没想到,网上好多人都认为DK和老公之间有问题。

前几天,我偷着登陆了老公的QQ,竟然发现他把我和DK都放到了家人栏。我也曾偷看过他的手机,发现DK给他的短信内容比我还体贴,老公的回复也很暧昧,程度超出了对我的关爱。我旁敲侧击地问过老公对同性恋现象怎么看,他说觉得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们不被世人接纳很可怜。

现在,只要我和老公与DK在一起,我就会浑身像长刺一样难受。我怕是我想多了,更怕一切想像都是真实。我该怎么办?别人都防女小三儿的时候,我是不是在防男小三儿啊?

主持人:都说“防火防盗防小三儿”,可是从本期情感呼叫看来,似乎现在的老婆大人不仅要防女小三儿,还得防男小三儿,这应该算作近年来日益升温的社会热门话题吧?

美林:果然有人提及了“类同性恋”问题,可见这一现象如今已不容忽视。其实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同性恋从“是犯罪”到“被宽容”,已经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了解与接受。同性恋者在、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他们会对同性产生爱情、。虽然不能认定友妍老公和DK之间真的有问题,但是此类事件非常值得关注与讨论。

于清心:前些日子,王力宏和李云迪先被说成是一对儿,然后又各自在微博中发表声明,一个强调自己是异性恋,一个请求大家只关注他们的音乐,折腾得超级热闹。先甭管这两人到底是为了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反正同性恋、腐女、直男已经成为2013年的开年热词了。

卡斯机:我真不想指责谁,但是现在有些女人听到男人女人恋爱不激动,一听到男人和男人的事儿就兴奋,真让我悲愤世道变了。我尊重每个人的性取向,但是硬把两个可能没有任何关系的男人说成一对,真是我这个大男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我劝友妍要谨慎,不要因为网友的猜测而瞎想。男人之间的友情不见得就是女人想像的那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哥们儿之间也会彼此嘘寒问暖。豆瓣网评分奇高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法兰和拉杜为了寻找朋友,可以放下家庭、放下事业,而被寻找的兰乔总在说:“有两个傻瓜会来找我的!”我本以为,女人们能因此读懂男人的友情呢。

于清心:如果按照现在的流行趋势,那三个大男人之间就得被认定爱情了。作为女人,担心老公有外遇的心理可以理解,如果把哥们儿也算进来,恐怕真的要累死了,猜忌是婚姻里的大忌啊。

美林:是大忌,但女人也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由于不被社会认可,“同妻”现象在我国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今年初首部关注同性恋配偶的研究著作《中国“同妻”生存调查报告》出版,调查称在中国每年有80%的同性恋走入异性恋婚姻。为了女人的幸福生活,有效防范还是需要做到的。

卡斯机:不过,建议友妍还是不要在网上讲述带有主观情绪的事件。现在的腐女真的太多了,有一些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掺和热闹。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对婚姻很重要。

主持人:著名作家李碧华说过:“叫阁下跌倒的,是自己的无知,非关人家手段高明。”这话送给迷茫中的友妍,既因为你曾经的神经大条,又因为你现在的肆意推断。如果你的老公真的是你猜测的同性恋(或双性恋),那么在10年的婚姻中,你们的夫妻生活是否正常与协调,你都毫无觉察吗?如果他不是同性恋,而你竟然对他的友情都抱以出轨方面的怀疑,岂非自己正在给婚姻挖坟墓?一个正常的男人,当然无法忍受被认作同性恋,尤其是自己的妻子。

所以,建议友妍暂时放下DK,仔细回想与观察自己的婚姻,如老公对你的态度、性生活的频率与质量等。如果真的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再尝试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尽量与DK成为朋友,从中立的角度了解DK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他至今单身的真正原因等。

在这些过程中,如果你发现了自己认知的错误,请迅速纠正,避免影响自己的婚姻,影响老公的友情。如果可以确认自己是“同妻”,则希望你尊重自己的想法,或维持,或离婚,为未来负责。W

上一篇:方便面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菜市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