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发源地

时间:2022-10-07 07:01:26

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盛宴,那熟悉的味道是乡情,那平实的滋味一如人生,那多变的趣味分享幸福;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邀请,长长的米线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还有你和我。

蒙自人为什么那么爱米线?我来到传说中过桥米线起源的南湖瀛州亭,爱成了手中长长的线;我徘徊在市井老街,那干巴四钝刀开肉的故事又在耳边诉说城池的过往……而当蒙自的朋友拍拍肩膀,说“过桥”,我们一起大汗淋漓地“甩”上一碗热腾腾的米线时,原来这就是天下一碗。

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盛宴,那熟悉的味道是乡情,那平实的滋味一如人生,那多变的趣味分享幸福;过桥米线,是每一个蒙自人的邀请,长长的米线融合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还有你和我。

米线ING

用“不是在吃米线,就是在去吃米线的路上”这句话来形容蒙自人对米线的情有独衷,恐怕再贴切不过了。都说蒙自人是有米线情结的,偏想钻这个牛角尖,干脆来个街头调查,“请问你们早点吃的什么啊?”“米线啊,不过我们可不叫早点,早点和早饭可是合为一顿,都是米线了。”“那一个星期不吃米线,能忍得住吗?”没想到这个问题竟引来一阵哄笑,“蒙自人么怎么可能,两天不吃都不得,去外地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要找家米线店过过瘾”。看来要处罚一个蒙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罚他不准吃米线。

来蒙自吃过桥米线的人很多,为了过瘾自驾车从昆明、个旧……来的,慕名而来的省外游客……我们还不期而遇了美国的“蒙自人”。罗沐恩夫妇带朋友来吃“过桥”,他们夫妇俩是红河学院的美籍英文外教,虽是外国人,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流的筷功,还有吃过桥米线的专业技术。看着他们熟练地先把生的鹌鹑蛋、鸡脯肉片、猪脊肉片、肝片、猪腰花片、肚头片、鲜鱼片放入滚烫的高汤中烫熟,再把做好的香酥、鸡腿、油炸肉也放进去,还有蔬菜类的配料,豆腐皮、香菜、豆芽、胡萝卜、韭菜,还有最具特色的、豆坨、草芽等都依次放入,最后才放入米线,连蒙自人最正宗的吃法要放一大勺油辣椒都掌握了。罗沐恩先生还邀请我们一起吃米线,很有些蒙自的味道,“我们在蒙自快10年了,有朋友来的话一定会带他们来吃过桥米线的”。

在蒙自的日子,每天我们都会和蒙自人一起用这种接近豪华的方式,品尝着过桥米线。要深究起来,“过桥”的每一种配料都很讲究。

米线是一种古老的食物,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稻作文明的发达带来了米线的产生和发展。有人说,蒙自作为滇南重要的屯田制所,中原和边疆两种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交融,产生了米线这种美食。其实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米线的食物,只是叫法不同,广东叫米粉,广西叫米干。但要说起把米线做得如此热热闹闹的恐怕也只有蒙自啦。

拜访过像王怀德老人一样做米线的几位老师傅就会发现,蒙自人吃米线吃个讲究。以前的大户人家的米线可是要现吃现榨,还有做传统米线的榨米线机,在桥香园的米线博物馆就可见到它的身姿。而当我们拜访了万有米线厂的李爱英大姐,感慨做现代米线也是门功夫。李爱英大姐说,要达到蒙自米线直长细滑,嫩糯韧强的口感,要从选米开始。蒙自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交界,是个天然温室,所产的稻米品质优良。好多羡慕蒙自米线好吃的人,把全套做米线的工艺照搬了去,结果做出的米线总是盗版,原来胜败都在于水了。蒙自五里冲水库是蒙自的水源地,洌洌的山泉经过层层山林的过滤,不仅零污染也增加了许多矿物质,这样的好水做出的米线也不愧为绿色生态了。

有人慕名来找李大姐每天订10吨鲜米线,没想到李大姐断然拒绝了。李大姐说:“我知道自己的米线味道好,但是米线好吃不好抓,好抓不好吃,米线经过长途运输就会粘在一起分不开了,我要先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难题。才能答应订单,那样才是真正的蒙自米线嘛。”李大姐的米线也做出了法国名厨的“坚持”。远在异乡的人也大可不必为吃不到正宗的蒙自米线遗憾,李大姐做的干米线,只要注意正确的食用方法,在口感上也不逊色鲜米线,头晚用冷水泡,第二天据个人的软硬喜好煮后再放入冷水浸泡晾干。这里还有荞米线和玉米米线等粗粮系列的米线,一个小小的米线也可吃出时尚和健康来。看看李大姐的订单,有江西、河北、浙江、陕西、广东、江苏等等,日销量最少也有4000多公斤。

对于过桥米线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汤,则是各有章法。最一般的也要用壮鸡、肥鸭、鲜猪排骨、筒子骨等,先用猛火,除去浮沫后再煨五六个小时才能修成正果。说过桥米线用碗来吃不如说是用盆来吃的,碗够大才装得下那么多奢华的配料,碗够厚才能很好地保持住汤的温度,如果有幸能用天源酒店专门订制的“天下一碗”青花大海碗来品,那又是另一番享受了

无奇不成“过桥”。当一碗热腾腾的“过桥”摆在面前,薄薄地漂着一层,有一种落英的梦幻,也有清凉解毒及美容的食疗效果。在“过桥”中加入特产草芽。增加了不少鲜美。香酥也是绝招,打听它的制作可是费了不少劲。切成薄片的五花肉要拌入豌豆面和蜂蜜后再油炸,才是地道的蒙自香酥,豆坨是蒙自“过桥”一味重要的调料,以前没有味精的年代,调味可就靠它了。从父辈起就做豆坨,自己也做了20多年的田维忠,对我的连连追问竟有些摸不着头脑,“用豌豆去皮后煮个十多个小时,搅拌一下就可以了”,“真的不加任何调料?”“对”。说着,田大叔领着小孙女吃米线去了,看来是无招胜有招啊。

感官PARTY

来过蒙自,吃过“过桥”,才能体味到这是一场关于蒙自,关于“过桥”的感官派对。

蒙自到底有多少种过桥米线?蒙自的过桥米线都可以用些什么材料?大园梓街告诉你,蒙自的米线一天吃一种要吃一个月,品种嘛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做成过桥米线。每天清晨。蒙自人被米线叫醒,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大园梓街33号万飞夫妇的鸭肉馆。大园梓街35号蔡丽丽的顺源毛驴米线馆,大园梓街37号何亚斌的土罐兔肉米线馆,大园梓街39号范应波怡鑫园带皮牛肉馆。大园梓街59号蔡康勇鸿泰狗肉米线馆,大园梓街46号熊鸿昌羊肉米线馆……享受选择的幸福,慢慢地把米线放入滚烫的汤中“过桥”,有的还就上一口小酒,有滋有味。

大园梓街二三百米的距离里竟密密麻麻地挤了十几家米线馆,不论大小都坐满了人,每家每天都要卖个几百斤米线,每个店都各有各的讲究。所有店的汤都没有含糊,一律都是用各家特色熬制了七八个小时的高汤,帽子主要有清炖和红烧两种,土罐兔肉的土罐是专门到建水订做的,鸿泰的铜锅也是通海的黄铜打造。羊肉要不吃饲料放养的山羊,肉质才香甜不腻,毛驴也要本地的小毛驴才鲜美。开米线馆的蒙自人,吃米线的蒙自人,对饮食认真执着的态度,也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吧。

当米线调动了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味蕾时,在一碗小小的米线里,有蒙自人更多的守望,更有着天下一碗的豪情。蒙自本地有大 大小小的米线馆上千家,从业人员也有几千人。从上世纪初。蒙自人戴云德在昆明开办“德鑫园”起,全国各地陆续开起了各种蒙自过桥米线馆,单说由蒙自人江勇、江俊两兄弟创办的“桥香园”,在北京、西安、大连、广州等地已有了40家连锁,还在蒙自建了过桥米线博物馆。大家不仅知道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过桥米线也名列云南十大名小吃之首。现在连美国、法国等国。过桥米线也作为中国小吃的代表之一亮丽登场。蒙自人为过桥米线著书立说,在蒙自成立了云南省过桥米线协会,由县长亲自担任协会会长,过桥米线在蒙自的待遇可不是一般。

记住了蒙自过桥米线,记住了华光王记米线的那一抹落英,天源酒店“天下一碗”的那一朵青花,大园梓街上那幅生活画卷……带着对桥香园反映过桥米线的舞蹈《桥之情》和《天下一碗》的欣赏,再到花园般的就餐区,逗逗荷叶田田的那一池锦鲤,呼朋唤友来上一套“过桥”。用最正宗的吃“过桥”的方式来品赏:把配料在汤碗里烫熟后,从米线碗里挑几根出来放入汤碗稍烫一下,然后把米线和汤一起吃进去。

带着天下一碗的豪情,一起沦陷在米线情结里。

链接

绽放味蕾

可能是过桥米线名气太大,让人忽略了蒙自其实还有许多美食。比如说汇园糕点厂的年糕。年糕和米线一样都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年糕和喜庆的节日有关,所以年糕也要有一种喜庆滋味,甜润可口。做年糕很辛苦,要经过浸泡、淘洗等十多道细致的工序;当你看到那分碗晾装,整齐摆放的那一排排年糕时,你会觉得做年糕也是种艺术。汇园的年糕选用上等的糯米,用传统的甑子蒸制出来,可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生态食品。烤是最能保持年糕原味的食用方法,用小粉裹一下油炸出来也香香的很诱人,我们借着品尝的名义饕餮了一番,红糖、白糖、玫瑰、芝麻、花生、火腿口味的都各分秋色。

一到蒙自,也会不禁地惦记起新安所的四大名小吃,直到看到新安酒家的招牌还好好地挂在原来的地方心才放下。赶快点上套肠、石榴花、粉蒸排骨、凉卷粉来过过瘾,没想到来晚了,只剩两种了。也好,下回记着早点来吧。

如果要品味蒙自饮食,还可以尝尝连嘉庆皇赞不绝口的蒙自水豆腐、十里铺的火烧猪、彝族的“皮干生”和越南的小卷粉。

干米线

在口感上也不逊色鲜米线,还有荞米线和玉米米线等粗粮系列的米线。

上一篇:弥勒湖泉 SPA乐园 下一篇:玉溪旅游系列报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