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邦亚湖的景颇欢歌

时间:2022-06-08 10:06:47

景颇族女人们肩上闪闪的银泡和男子手中舞动着的长刀,迈着矫健的步伐,一个个紧随,在韵力十足的西洋架子鼓节奏中走着永不交叉的路线――目瑙纵歌的经典一幕,就像其本身一样经典。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一种特别的吸引,无论是脸上得意洒脱的笑,高亢动人的歌,抑或那极富现代感的管弦乐队,凝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经过的人。我是每一次遇上了都不由得加入其中,随之前进。体味那种特有的热情与畅快。

对于景颇族的好奇甚至偏爱,期待着走近他们的那一天。有趣的是我却从一个美丽的湖开始。

一个让我有些兴奋的初春的早晨,我们驱车在迂回但平坦的路上,激动的心情拉短了路的距离,当车停下的时候,我们眼前是一个由岛屿点缀着的湖,她宽阔,幽静秀美。我对于湖与景颇人之间有什么关联还是很疑惑,“这里原先是景颇族的家!”向导揭晓了谜底,我开始有些明白。

凯邦亚是景颇语,意为山谷地,位于盈江县城西南48公里处,景区面积22.8平方公里,水面8平方公里。湖中有近百个岛屿及无数半岛,有点千岛湖的感觉。凯邦亚湖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4.2℃,是一座难得的“凉库”,绝对的休闲度假避暑胜地。

凯邦亚景区分为自然景观游览区和游乐区两大部分。自然景观游览区主要由野生飞禽生态游览区、岛屿观光游览区、亚热带果园游览区、水源自然观光游览区组成。游乐区由水上游乐区、山林业区游乐区和野营活动区组成。湖边均为景颇族村寨,多彩的山地民族风情更增添了该景区的民族文化内涵。山地自然风光和山地民族风情,湖区成了一处难得的山地民族文化生态园。

我在岸边发现了具有景颇风格的竹楼,从具有民族特有图案的竹墙到非常具有夏威夷感觉的茅草屋顶,全手工建造,极酷!据说现在已经非常稀有了。我冒昧地打扰了主人,一进屋,清凉袭来,非常舒适,竹编的地板传递着特有的生命感,对我来说很新鲜。半开放式的客厅成为了赏湖的绝佳之地。茅草屋檐下,倚着竹栏眺望,绝对地享受。

主人见我爱湖,过来告诉我他有船,可以游湖。我欣然前往。

因是旱季,水面浅了,但丝毫没有影响美丽的画面。水面迂回曲折,看似岛岛相连,其实岛后有岛,岛水相间,还真有点蓬莱仙境的味道。船在小岛间划行,不时有白鹭、鱼鹰、翠鸟等飞行做伴,不一会儿它们停在了水中枯木之上,逆光里形成一幅水墨画,极美!枯木,凭借其忧郁的本质和沧桑感,无疑是凯邦亚湖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是山丘上的大树,现在我们漂流其枝头,实有飞跃的。岛上有牛群,安祥地在草坡上吃草或懒洋洋地躺着享受阳光;不时有水牛在泅渡,向其它美好的岛屿转移。迎面过来的竹筏上搭了凉棚,有人在悠闲垂钓;不时有几叶竹筏漂在湖面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那是第一代景颇族渔民,他们就住在小岛上,岛上的竹楼就是他们的家。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真是羡刹旁人!登上最高的北岛,极目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凯邦亚湖可以完整地体验游山玩水、休闲舒适却又返朴归真的世外生活。而这里因景颇人的生活又多了几分生机。

景颇族祖祖背背生息、繁衍在群山之中,与大山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的先人从西北迁往西南,跨越万水千山,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因此外人直接用“山”来命名这个民族,称之为“山头族”,把景颇支系叫做“大山”。景颇族地方的首领“布姆督”(景颇语),意为“山上的主人”或“山官”。大山养育了景颇族人民,大山是景颇族的母亲。

南岭,是一个地道的景颇村寨,距离凯邦亚湖不过几公里,山清水秀。我们刚进村就遇上了盛装出行的村民,他们要到芒允的一个寨子参加婚礼。见我,大家都热情邀请,而我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盛情给搞愣了。

拖拉机在欢笑声中从身边呼啸而过,留守的大妈笑着邀我进家。她一边织着简帕,一边和我说话。简单的织布机在老人娴熟的动作中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千丝万缕变成了彩色的图画,织一个简帕需要十几天。织好的简帕都用背箩放好,而这背箩似乎也有些讲究。大妈说,背箩是景颇妇女实用的工具和装饰品。景颇族妇女不论是上山干活、下坝种田,还是林中采集,或是街天赶集、走亲串戚,但凡出门都会挎上背箩。景颇背箩一般都是用上好的竹篾皮精心编制而成,油光滑亮中显示出精美的图案。关于图案还有这样的说法,背箩的图案,代表着景颇族智慧和技艺。所以,背箩也成了景颇妇女勤劳持家的象征。老人说,景颇妇女出门,从不空着背箩而归。在我而言,所有的美丽都是为目瑙纵歌准备的。目瑙是景颇族的一个永恒话题。

“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为节庆之期。

“目瑙纵歌”有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故事:在远古时代,只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纵歌”。有一次,太阳王派使者来邀请地球上万事万物去太阳宫参加他们的“目瑙纵歌”盛会,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派遣所有的鸟雀前往参加。“目瑙纵歌”结束后,鸟雀们在返回的途中,来到了“康星央枯”茫茫的原始森林憩息的时候,看见黄果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果子,鸟雀们很高兴,为分享果实,举行了地球上第一次鸟类“目瑙纵歌”舞会。

“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传说中的神)听到鸟雀们在黄果树上跳盛大的“目瑙纵歌”的消息,赶去观赏,顿时被百鸟热烈优美的歌舞所陶醉,与它们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孙瓦木都和干占肯努决定把“目瑙纵歌”移植于人间,把宽阔平坦地作为“目瑙纵歌”场地,树立起“目瑙纵歌”标志,在正月时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

以后,景颇人民为了驱恶扬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预祝吉祥幸福,欢庆丰收胜利,把“目瑙纵歌”与理想、愿望连在一起,把每年的正月中旬作为节日之期。

节日的时候,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瑙广场。小伙子身着黑色衣裤,裹上白色包头;姑娘身穿黑色对襟或左襟短衣,下着彩色艳丽的围裙,裹毛织的护腿,身上缀着银泡银链,手拿各色手帕和花环;老年人身背织有民族图案的“筒帕”,扛着盛着米酒的竹简。人们敲锣打鼓,鸣枪放炮,成群结队地从四寨八乡参加“目瑙纵歌”。附近的傣、阿昌、崩龙、布朗、汉等兄弟民族也不例外。

到时,目瑙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瑙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目瑙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

舞蹈开始,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瑙舞路线的老人“瑙双”,身穿大龙袍,头戴饰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瑙帽,手持长刀领头,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紧随其后。男人边跳舞边挥长刀,个个英姿飒爽,女人抖动着彩帕和扇子,身上装饰的银泡和银链唰唰响、闪闪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开屏:队形变换有序,时而如彩练漫卷,时而似瑞霭轻飘;人数众多,规模盛大,气势壮阔,舞步刚健明快,在木鼓、锣、“洞巴”、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哦热啊”的歌唱旋律飞向高空,响遍景颇山乡。其间人们传喝着景颇水酒,鼓不歇,舞不停。

“目瑙纵歌”又被称为“万人之舞”。但奇特的是再多的人一起跳也不会“撞车”。后来听说那是因为舞蹈的行进路线严格按照目瑙柱上所示的花纹线路进行的。

无论是祈求家财丰裕的“岁目瑙”,还是希望人丁兴旺的“布当目瑙”,节奏一样欢快;也无论是欢庆胜利的“贡冉目瑙”,还是庆祝婚礼的“达如目瑙”,情绪一样高涨。目瑙纵歌不需要太曲折的曲调,也不需要太复杂的舞步。景颇人说:目瑙是唱给天神的歌,跳给天神的舞,只要用心,天神都会懂得。

阳光下,那些泛着古铜色光彩的笑脸,铿锵有力的臂膀,婀娜多姿的体态,简直像一个咒语,让看到的人们都自然随着节奏尽情舞动。这样的盛会,数以万计的人和着同一种节奏,踏着同一种步伐,共同舞动。每段歌舞下都涌动着一股原始单纯的热情。

上一篇:凤舞龙飞花腰情 下一篇:漾濞,奇美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