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短平快 做好家常菜

时间:2022-10-07 06:52:15

所谓“短平快”,指的是工作方法。“短”和“快”相对于“慢”和“长”而言,是指采编周期短、制作速度快。行军打仗讲究“兵贵神速”,做好新闻“家常菜”也要讲究“文贵神速”。县级电视台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尽量减少耗时长、见效慢的长篇报道和深度报道,多从县域经济社会运行中寻找亮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迅速制作播出,缩短采编周期,提高制作效率。

所谓“平”,是相对于“奇”而言。一个县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不可能每天发生那么多新奇的人和事,不可能天天有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因此,县级电视台应当立足县情,多从平凡人、平常事中发现闪光点,找到观众感兴趣的事情,挖掘埋藏在平凡表象下的不平凡。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在平常芜杂的信息中发现新闻,找到亮点。比如,在中央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报道中,这些教师都是普通人,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平实自然、本性流露的特点让观众感动。

所谓“家常菜”,是相对于新闻“大餐”而言。县级电视台没有必要像中央台、省级台那样,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搞鸿篇巨制,去比拼影响力和收视率,而是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立足于短平快,多做满足观众日常需求的“家常菜”,并将“家常菜”做得精致、可口、卫生。

精致,就是在选题策划上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成就报道,而是多从经济社会运行中抓亮点、找特色,多做精美小菜。世事无常,常变常新,作为新闻宣传部门的县级电视台,就是要有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多从动态变化中提取选题。比如交通方面,不要一提到交通就是对全县大交通建设进行成就报道。我们可以将交通选题细分,比如关注某一个交通工程的进展,某个乡村交通设施的改善,某个人、某个企业与交通的故事等等。同时还应做到“荤素搭配”,既要有领导时政报道,也要有展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各种动态消息,增加信息量。

可口,就是在新闻采访中要有精品意识,做出来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符合观众的口味。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文风,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观众喜欢看什么,想了解什么信息,有哪些方面的需求,重点报道观众迫切想要了解,能够让大家受到启迪的信息。比如说某领导出席低保工作会,如果按照传统的时政报道方式报道领导指出什么、强调什么,观众肯定不爱看,但是如果记者从这个会议中提取出“今年低保制度有什么变化”“低保标准是否会调整”“低保对象审定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等信息进行报道,观众肯定喜欢看。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以点带面、一成不变的报道形式,灵活采用各种报道手法,做到短小精悍、新鲜活泼、平易近人。

卫生,就好比炒菜不能用有毒食材,不能用地沟油一样。新闻宣传也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要炒“放心菜”,经得起检验,对得起观众。比如一些暴力、凶杀、低俗的新闻,虽然能够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但作为新闻媒体,必须在新闻传播上把好关,站好岗,不报道那些暴力、凶杀、低俗的新闻,净化荧屏。当然,把好关、站好岗并不是说在一些热点事件面前集体“失声”,而是应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消除公众疑惑,稳定社会情绪,传播主流价值观,充分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当然,多做“家常小菜”并不是将新闻“大餐”打入冷宫。配合县里的重大活动,以及逢年过节等节庆日,可以做几桌新闻“大餐”来烘托氛围,增加报道分量,喜上加喜。还可以将平时做好的家常菜在重大节庆日时将其按照某一个主题组接起来,形成有气势、有深度的大型成就报道,做出一桌令人惊艳的新闻“大餐”。

(作者单位:吉安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探析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