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41mm宽厚板生产线粗精轧机机架辊更换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2-08-30 04:31:52

重钢41mm宽厚板生产线粗精轧机机架辊更换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与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重钢4100mm宽厚板生产线粗精轧机机架辊更换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与应用,并介绍了该项技术产生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厚板轧机;机架辊;更换工艺;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035-03

1 概述

在板材轧钢设备中,轧机机架辊是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钢新区4100mm宽厚板生产线粗精轧机采用了前后台单支和双支各一只机架辊,实现板坯在工作辊之间的自动反复送坯工艺要求,但其更换却相当困难。

2 改造前情况

重钢4100mm宽厚板生产线粗精轧机机架辊使用情况。该条生产线自2009年9月24日投产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机架辊使用周期较短,更换次数频繁,至2011年4月,先后进行了多达13次更换。机架辊的更换方式:4100mm生产线机架辊更换方式,主要依据老区2700mm中板生产线机架辊更换方式进行,即从轧制方向进行更换。该方式在多次更换工作中得到验证:耗时太长,同时费力。机架辊的更换方式存在的问题:该机架辊(双辊)在检修更换时,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一般需要长达20小时左右,检修时间非常耗时。同时,由于目前的检修更换方法是沿轧钢纵线方向进行,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必须拆装6块压块,这个拆装过程需要6小时左右,需要钳工、起重工、焊工等22人配合协作,劳动力投入较大。

3 设计内容及实施

针对这种耗时、劳动强度大的更换方法,必须进行改造,即采用一种省时、省力的检修更换方式。在日常维护检修过程中,结合现场环境,通过多次反复论证,决定改变更换方式,即从轧机工作辊换辊侧对机架辊进行更换。提出机架辊检修更换工装的思路,如何实现从轧机工作辊换辊侧进行机架辊更换?必须通过一套使用的工装来实现。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论证、计算,提出以下工装设计方案。

3.1 设备技术参数

机架辊型式:平辊,机前机后各三根,单独传动,每根辊子由电机直接传动。

机架辊尺寸:

Ф540×3620mm 4790×1510×823mm(组)

机架辊重量(组):59445kg

机架辊辊距:0~650mm

第一根辊子中心与机架中心:1050mm

装机数量:12根,精轧机入出口各3根,粗轧机入出口各3根。

3.2 设计基本思路

机架辊作为轧机牌坊内部的部件,只有两个方向可以作为更换通道:轧钢方向,换辊轨道方向。

轧钢方向已经在前期的检修中得到验证,耗时太长,同时费力。因此我们只能从换辊方向进行考虑,该方向可以参考利用辊系的更换方式对机架辊进行移动;置于牌坊内侧机架辊的横移,只要做出相应的轨道、滚轮装置,再加一个简单的动力装置即可完成机架辊的更换;同时只需要拆除4件

压块。

3.3 主要设计内容

3.3.1 利用工作辊换辊轨道,做一套大车移动装置,将机架辊装配推进(反向拉出)至牌坊内侧。大车装置参考上支承辊换辊架,做两个马鞍,用于放置机架辊,承载点为机架辊两端轴承座。马鞍的高度依据牌坊上机架辊安装凸台的标高确定,即:马鞍的上平面标高为凸台最高点标高。然后将两个马鞍用一定长度的钢板连接即为大车装置,保证机架辊轴承座位于马鞍中心线上。

3.3.2 大车装置上需要安装两根轨道,轨道间距为机架辊轴承座中心线距离;机架辊安装凸台上布置几块斜垫铁,斜度同凸台斜度相同,将凸台斜面调平,用以摆放轨道,该段轨道与大车装置轨道对接,标高一致。

3.3.3 小车装置的结构是根据机架辊轴承座底面形状,先做两件座子(用于摆放机架辊),在座子底面分别安装两套滚轮(一端为导向轮),再将两套座子装配用钢板连接,即为小车装配;滚轮中心线距离为机架辊两个轴承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保证跟轨距相同。

3.3.4 在进行机架辊更换时,将小车装置摆放于打车装置上,再将机架辊摆放于小车装置上,将机架辊推入至牌坊内侧,对准位置(机架辊轴承座两端跟牌坊内侧面对齐),连接轨道,再用手葫芦将机架辊移动至机架辊安装位置,然后导卫装置配合起吊。由于起吊高度受到限制(上压块不拆除),轨道的厚度、小车装置的外形高度尺寸以及机架辊轴承座尺寸必须进行控制,以便满足提升尺寸。

3.4 结构特点

方便、快捷,仅仅压块的拆装就能节约3h以上,在吊装、调整对位这个环节,也能节约3h左右,因此整体更换时间能节约5h以上,为检修队伍节省劳力、降低劳动强度,为生产效益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5 应用效果评价

实际使用中,用到了工作辊减速机,在对辊及推入的环节节约了很多的劳动力;在第一次使用中,由于设计及加工尺寸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需要进行修割、焊接、调整等,用时较长,耗时13h左右,除去修改工装时间后,我们实际只用了9h多点,在以后对工装的使用逐渐熟悉以后,相信能将更换时间控制在8h以内。

3.5.1 经济效益的简单测算。

(1)检修时间。在2011年度多次项目完成后更换前后机架辊时间从20h下降到目前8~9h,每次节约时间10h以上。

(2)新增产量=10h×225t/h=2250t。

(3)新增产值=4200×2250=9450000元,即945万元。

(4)劳动力从22人下降到12人以下。

3.5.2 社会效益评估。此项工艺及工装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推动大型轧机的维护检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减轻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为生产快速恢复提供了强力的设备

支撑。

4 结语

工装模式在日常设备检修中的具体应用,对提升设备维检硬件的建设,降低检修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设备维护和检修的质量,提高维检人员现场检修作业的安全系数,降低维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事故停机时间,提高产量和产值,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对设备维检作业的节约化、高效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项工艺及工装的设计与应用,对于推动大型轧机的维护检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减轻了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为生产快速恢复提供了强力的设备支撑,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上一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在娱乐中彰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