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持”为话题的作文讲评教后感悟

时间:2022-10-07 05:43:43

以“坚持”为话题的作文讲评教后感悟

[过程重现]

一、概括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1.选材“撞车”现象严重。学生写作总是习惯从政治教材或语文课本中寻找人人熟知的例子来论述。高考作文“撞车”是最严重的现象,其实,当你提起笔来,不假思索,马上就能想到的那个题材,千万不能写。稍加思索就能想到的那个题材,也不能写。

2.议论文缺少分论点。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一贯到底,议论将无法入里。写议论文的时候最好列出两至三个分论点,采用“递进式”结构,可以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还可以减少“并列式”容易出现的“重影”、相互“渗透”的毛病。

3.写作时思路没有打开,文章缺乏深度。大多数同学只在“话题”上原地踏步,几乎人人都清楚,如果写“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过分坚持也不对”的观点“至今已觉不新鲜”,所以,很多同学冥思苦想,变换了表述的方式。

这一问题也正是目前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最严重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考阅卷中,没有思想的灵光,没有深入的挖掘,这样的作文只不过是几万篇作文中的一篇而已,毫不出彩。

二、出示本次讲评的重点――追问审题法

我们不妨摆脱传统作文审题的繁琐,就以追问的简单方式直面审题来拓展思路。思考的方向与动力源于问题的产生。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答,我们对自己发问的“回答”正是我们灵魂启动的标记。这样一来,你写出的文章一定映照出你的面貌,不会再人云亦云,一定饱含着你作为独立个体的思考。

三、示例训练

1.追问概念。很多学生的作文开头首先阐释了一下关于“坚持”的认识:

坚持,就是沿着自己已认定的目标一路走下去,不回头,不放弃。

这是一位学生作文开头的语言,其实,我们仔细看完学生的作文会发现,很多学生用了类似的开头,这并不能怪学生,其实每个人面对这一老话题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反应。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开头,他提到了“目标”、“不回头”、“不放弃”,我们可以以此来设想一下,究竟什么是坚持?与坚持相关的概念都有哪些?相对的有哪些?坚持是一种精神吗?……

2.追问自我。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每天清晨跑步,每天举八十个哑铃,每天坐在琴前半小时,每月只吃一次零食――童年时代的我,总是在每天的例行小事中默默为自己喊着:“坚持!”那时候,一切不过是为了享受挑战自我后的一丝激动,父母夸赞后的几分自豪。当然,这种动机让如今的我只淡然一笑。什么是坚持的真正动力?周围的故事告诉我,那是成就自我的执著。

其实,我们会发现每个同学在拿到一些题目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想到关于自己的故事,就像这位同学写到的。那么,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有哪些坚持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别人也可能拥有,哪些可能只是属于自己?哪些是特别触动过自己的经历?……写下自认为只属于自己的那些经历,并写下触动时的感受及分析受触动的原因。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到自我,不至于去写套话、编瞎话;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最有价值的素材往往是触动过自己的经历。试想,一篇无法打动自己、无法说服自己的文章怎么可能去打动读者、说服读者呢?

3.推己及人。回放第二阶段示例片段,请学生注意,里面说到:“什么是坚持的真正动力?周围的故事告诉我,那是成就自我的执著。”这里提到一个“周围的故事”。很自然,我们会由自己想到他人,身边的人们又都有哪些关于坚持的故事呢?他们对坚持所持的态度一样吗?方式一样吗?他们坚持的内容一样吗?为什么每个人坚持的内容不一样呢?你喜欢哪一类的坚持态度、方式、内容呢?为什么?……写下自己的答案。这一环节的追问采用的是对比方法。其实不仅可以横向追问,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也可以纵向追问,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未来。事实上,关注整个人类命运,让自己的心脏与整个人类的心脏一同跳动是写作最崇高的境界之一。

这段追问可以无限延长。这段紧紧围绕着“坚持”的层层推进的追问本身就能成为一篇文章的架构。当然,这中间其实还是有许多老式思维未曾挥去,比如,想到名人就是司马迁、爱迪生之类,但由于对这两件老事例注入了发问与思考,多年被用滥了的事例那种腐朽之气便消散了,迎面而来的清新气息给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接下来展示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他本人及其他同学当场来修改,进一步强化追问的意识。

原作文:

坚持往往都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辈子投身于科学发明,遇到困难没有丝毫的懈怠。当初,他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寻找,终于完成了电灯的发明。这项杰作给夜晚送来了光明。试想,如果他在第一百次失败时就放弃的话,也许他就不会成为伟大的发明家,也许,我们的夜晚还只能依靠蜡烛那微弱的光亮。可见,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修改稿:

如果说坚持是成功的基石,那么兴趣便是坚持的支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遇到困难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对科学发明的浓厚兴趣赋予了他坚持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而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失败并没有削减他那股锐不可当的热情,而最终,温馨的万家灯火成为他永不言败精神的最佳注脚。我们不得不承认,巨人傲视以往和向往创造的精神使得他的那份坚持更加动人心魄。

4.追因溯果。这个环节与上一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现象与本质本来就是相辅相生的。在对现象的透析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本质的思考。上例中,学生对坚持的追问就是一个从现象到结论不断往返深化的过程。随着追问的深入,对问题的思索也就越接近本质了。上例中当追问到司马迁与爱迪生的坚持是出于不同原因时,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追本溯源,思考总结人类为什么需要坚持等问题。

[教后感悟]

这一节作文讲评课主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因审题理论过于复杂与学生写作实践脱节的教学现象,探讨了以追问方式切入的简化式审题教学。

我们都很清楚,审题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作文审题教学过于繁杂,给出理论容易,尝试实践很难。作文审题教学只要引领学生回到现实生活,回到自身个性,讲自己的话语,表现自已的思考,他们就会非常自觉地扔掉那些不动脑筋的套话。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贴近现实,贴近自我呢?思考的方向与动力源于问题的产生。每一次写作时,自觉训练学生对文题的发问意识,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透析文题。而所有的作文归根到底都是对某一话题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对话题的追问思考过程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呈阶段划分状。讲评课中提到的只是由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思考参考方向,至于是对现象的思索,还是对本质的探源,是严谨的追问,还是大胆的畅想,在思考过程中都是彼此交融的。这一过程中,学生突然跳出头脑的那点灵感,就是思考的价值。但由于惰式思维与定式思维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无法抓住审题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审题时有什么样的思考,就无法判断学生作文隐含的价值。所以,学生的审题追问必须笔述,并且应同作文一起上交。

当然,这样一种通过追问式审题来培养思考深度的作文教学方式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许多学生可能会陷入一种“常规追问”的困境,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做到?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不能称为“拓展思路”的“拓展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尽量不要运用它。

此外,追问式审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有问无答,有问有答但价值不大,有问有答,并且也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弃之不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

至此,本次作文讲评使用的追问式审题法究竟意义何在?我想,引用刘心武在谈到他解密《红楼梦》时的说法,“解密红楼”并非为了让全国的读者都按照他的考证法来审视这部经典著作,而是为了让大家再次关注《红楼梦》。那么,我在讲评时提到的追问法也只是为了强化我们教师的意识,引起各位的争鸣,为了呼唤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学生作文要立意深刻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让“思想”和“深度”这样一些博大的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词汇变得可触可感,具体而直观。■

上一篇:浅谈写景抒情类作文的写作指导 下一篇: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