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 “书生报国”的文化商人

时间:2022-10-07 05:02:54

龚曙光 “书生报国”的文化商人

愈是途穷之时,大地愈显宽广;愈是忧患之际,机遇愈发美妙。相信2012不是世界末日,相信更远大的理想前程。相信一切相信的心灵,相信一切相信的力量。相信这心灵与力量,都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即使有多少个不相信的理由,我们依然选择坚定,选择信心。-----龚曙光

十多年前他创办了《潇湘晨报》,进而缔造了中南传媒。而今,中南传媒已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唯一进榜的文化出版企业。他疾呼相信2012,相信我们自己。他是商人,却充满“书生报国”的情怀。他努力让文化与商业相互融合。他就是龚曙光,中国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

在文人与商人的角色间游走

记 者:在中国“文人”与“商人”历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而您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据说您却一直将自己是为文人。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身份的融合呢?

龚曙光:其实这些年我一直在文人与商人的角色间游走。作一个文人,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曾经所学的专业方向。虽然我的梦想与现实似乎有点南辕北辙,但也算是种豆得瓜了。回首以往,自己不免还是很有些窃喜。

当然,细想一下,这也许是时代使然。因为时代需要,使不少的文化人慢慢地变成经济人,也有很多的经济人慢慢走到了文化人行列。这样一种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以及这些从业者的身份变迁或重合,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些人身份变迁和重合过程中,很多文化企业做大了,也有很多文化人有幸成长为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经济人。我认为,今天我们经历的过程应该是时代的必然。因此,我也就是一个时代的产儿。

记 者:从创办《潇湘晨报》至今,您已经历经了十余年的创业。在这这年的经历中中,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龚曙光:我们能有今天的成效,要感谢湖南出版界的前辈们,是他们把几十年创造积累的家业交给了我,用信任托付给我,当然也把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给了我。要问这几年有什么收获,我觉得其实文化产业只要走出了过去的模式,即过去体制的模式、思维的模式、管理的模式和刻意自我禁锢的模式,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央把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未来的支柱型产业,也作为打造中国国家软实力很重要的标志。这样的构架和战略安排,是非常正确的。我用十多年的时间,其实也仅仅证实了文化产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而且未来会越来越重要。

记 者:您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龚曙光:当然,文化产业或者说文化企业、传媒企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按照商业的原则和标准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因为商业的原则就是有需求就要有供给,需求必须满足供给,这个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就产品而言,是有区别的,文化产品它不追求短效,它追求的是长效;它不追求立竿见影,但会对人的整个精神气质乃至整个人生观发生结构或解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文化产品绝不能出次品,当然更不能出伪劣产品;从事文化产业是对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一个企业家的良心更直接的考验。

记 者:那您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文人”还是“商人”呢?

龚曙光:这些年的经历可以说已经让我完成了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人走向经济人转型的过程。我期望我做文化人的时候,是一个很纯粹的文化人,我做商人的时候,是一个很纯粹的商人。当然这只是一种个人的定位,一种个人的要求,正因为我知道会在文化人和商人之间有所纠缠,所以要求自己更纯粹一些。至于我是不是很纯粹了,这需要我的员工、我的合作伙伴来评价。

记 者: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文化产业成为国家今后的重要发展战略。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否有信心呢?

龚曙光:我们的民族当前最需要的是自信心,对当下和未来都应该充满自信都应该满怀信心。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东方其根本是源于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我相信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对弘扬和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中满信心。我相信中国文化不仅将继续辉煌,而且能够再次引导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文化。

文化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记 者:您一直在强调,中南传媒创办至今,是得益于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请问是创造怎样的新模式?它的优势何在?

龚曙光:其实,中国文化企业的改革本身就是一件新事物。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南传媒的改革也不敢说我们创造了一种成功模式,只是按自己的想法把路走通了,走出了结果,是适合中南传媒自己的模式。

文化企业的改革,必须使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因为企业和事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事业是由国家拨款的,企业是靠生产和卖出产品去挣饭吃,当然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上市企业,在真正企业化道路上还不是很彻底。但在这一点上,我敢说中南传媒创造了自己非常彻底的企业化的过程。

中南传媒上市不只是为了圈钱。我们把改制上市的过程当作一个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模式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而且要把这个改造后的产品长久地推到资本市场上去,让我们的股民每天给他打分。这样,对于一个企业的改变,才是深刻而又长久的。

一个企业要发展,有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个是资本的流动性,企业不上市,资本的流动性就不够。你的资本只有具备了流动性,才可能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去寻求合作。如果你的资本是一块死铁的时候,没有流动性,人家的资本流动性很好,他没有办法跟你合作。第二个是企业的信誉,中南传媒上市,获得了非常好的企业信誉。我现在跟人家去谈合作,不管是哪家世界级的大企业,只要告诉他,我是中南传媒,他能够很快速、很清楚地知道你是一家什么公司,会很平等地和你对话。

数字阅读与出版前景无限

记 者:人们常说“阅读改变人生”。当人类的阅读方式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而发生改变时,您认为阅读的重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

龚曙光:假如我们生下来不读书,那么它可能就是一个行走的动物。要想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就必须读书,书是一个必需品。但自从有了互联网和数字出版技术,纸质书就不再是一个必需品,而是一个选择品了。现在一个孩子,即使不让他看到书,如果把他扔到互联网上去,给他一个iPad,照样可以由一个行走的动物变成一个很出色的人。书已经由一种必需品变成了选择品,并且这个选择品不是强势选择品,而是弱势选择品。现在看起来,我们在选择拥有数字技术的任何一块屏来提供阅读的时候,第一你会看它是不是更便宜,第二它是不是更方便,第三它的表现方式是不是更丰富。数字出版产品肯定会更便捷,因为你拿在手上,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而且它的成本更低,读者下载一部长篇小说的成本比去书店买一本长篇小说的成本要低些。如果你说现在眼睛不舒服,不想看,你还可以用耳朵听,它还可以给你提供视频内容。哪怕就是一本杂志,它所有的照片都可以用视频等动态方式来呈现。而纸质产品的功能不及如此丰富,自然成了劣势选择品。

记 者:您原来有个观点,就说数字阅读相比传统纸图书来讲,只能是浅阅读,现在还是持这样的观点?

龚曙光:我认为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它接受和被接受的过程,屏阅读目前所提供的还是以浏览为主,也就是浅阅读为主;而图书对绝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还是深阅读的一个主要方式。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或者对于一些捧着纸质书长大的人来说,在屏上阅读,依然会以搜索、浏览作为主要的接受方式。也就是你说的浅阅读。但真正要深入思考一个美学、哲学、经济学或文化学问题的时候,我会更多选择读书。因为像我们这样一代或者很多代人读书不仅仅是接受思想和观点的过程,它还是一个产生思想的过程。读书能够形成一个氛围,就是引导你很安静地去思考问题的氛围,书往往是营造思考过程的媒介。

而对我或更多人来讲,当我面对屏的时候,似乎很难得进入到这样的思考过程,所以我说是浅阅读或者说是浏览。浏览更多的是对信息的一过性的思考,他并不要存储,并不要从深入思考某一个思想。但是对于读书来讲,更多的是希望把阅读和思考融为一体的,它是既能够接收到别人的思想,同时能用别人的思想延伸一些自己思想的过程。

记 者:能否透露一下中南传媒在新媒体方面发展的现状,下一步投资计划又是什么?

龚曙光:我们战略很清晰,第一是跟华为合作,建立面向全世界华人的数字出版平台。目前这个平台两块核心业务,一块是电子书包,把未来的教材教辅产品移到电子书包里,目前已在实验区进入测试阶段。大众阅读的平台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推出来。

第二是以红网为核心的新闻门户。建立了自己的掌上红网,建立自己的掌上门户,同时跟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建立了遍及全省每个县的县级手机报。县级手机报成为数字时代我们国家以县级市为行政区划的唯一的现代媒体,这个模式将向全国推广。目前县报绝大部分已经没有了,县级电视台都运营得不太好,我们运用县级手机报为当地的党委、政府和百姓提供当地农市、科研、气候等信息,提供了一揽子媒介产品服务,很受欢迎。

第三个平台是跟联通达成了战略合作。我们是联通阅读基地的主要运营商,借助于联通强势的传播平台,我们也会拥有一个像移动阅读基地那样面向所有通讯工具使用者的平台。

第四个是,我们跟日本合作建立的动漫平台和游戏平台。这些产品都已经运营或者马上要投入运营了。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战略布局比较早,也比较清晰,没有模棱两可、犹豫不决。我们未来在数字出版的这场竞争中,应该是胜券在握的。

上一篇:让习作教学更加有效的“四件事” 下一篇:黄碧娟 汇丰银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