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能智 独角戏

时间:2022-10-07 04:51:14

一个人的丰富

赵能智刚从上海忙完布展工作回来,3月21日至5月10日他的个展“独角戏”在上海举办。为什么取名“独角戏”?“上海滑稽戏中的独脚戏,脚字通角字,是一种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地区的汉族传统曲艺种类,最初由演员一人饰演多种角色,不需要繁复的舞台布景和灯光,甚至不需要特别的服装,演员轻装上阵。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在出演独角戏?”赵能智最初在独白和独角戏这两个词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能表达自己作品中荒诞色彩的独角戏。

赵能智的工作室里摆着青铜、铁、陶瓷、乌木的头像雕塑,它们与大幅油画、画架和赵能智儿子的玩具摆在一起,有一种超现实的画面感。在这次个展中,赵能智让自己创作于2012年的木雕与观者见面。选择乌木这种在地下埋藏多年、带着古老纹路和裂缝的材料,是因为赵能智想要雕刻出时境变迁在坚忍如“我”的内心里沉淀的痕迹。雕塑的主题皆与画作相呼应,让平面的绘画有了立体的表达。

绘画的过程对赵能智来说是非常愉悦的,因为笔触的轻重、颜色的厚重冷暖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在那个忘我的世界里,他掌控一切。灵感于他来说,是一直在思考问题时突然被一棵树或一个杯子触动,从而找到突破口。

绘画时要求周遭无人,绘画之余赵能智也是个喜欢独处的人,“一个人的状态是最自由的,我常常一个人开车在北京和成都两地来回,不需要聊天,不需要照顾身边的人,像乌一样乱飞”。

不是谁的面孔

画家笔下描绘的是他们感受到的情绪和观察到的事物形态,很多人都觉得毕加索的绘画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他某些画作中的人物造型夸张,某些画作的创作随意性很强,但他有他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他有他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空间,了解了那些,才能读懂毕加索。而赵能智近几年的绘画语言则和一系列的面孔有关。

在这次个展中,赵能智展出了创作于2012年的《婴儿》系列和创作于2014年的《2014》系列。创作《婴儿》系列时,赵能智的儿子两岁了,每天看着小生命有声地生长,他创作出了一系列五官模糊的婴儿面孔。这些面孔并没有身份识别性,画面里有纷繁也有无限。也许你看到了澄净外表下潜藏着的难以排遣的忧郁、孤独,也许你看到了声嘶力竭的诉说。在《2014》系列中,赵能智为画面加入了空间感,但即便是这样,画面中的人物还是找不到容身之处,只能带着尴尬的表情站在椅子上、蜷缩在角落里。

自由生长

赵能智选择通过绘画来抵抗平庸,他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不平庸而盲目改变自己,则是中了平庸的圈套。“不平庸的人首先是精神独立的,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这样他们拥有与世界相处的独特方式”。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平庸的,最初的我们都是纯净又纯粹的。赵能智的儿子今年5岁了,天真烂漫,说话口无遮拦。“前几天他跟着我去上海筹备展览,回到北京的家就对他奶奶说:‘在上海很多女人照顾我,我都不想回来了呢。’说完又转头对我说:‘爸爸,下次你办展览提前给我说,我也画几幅画拿去挂着,给你撑场面啊。’”

赵能智并没有教过儿子画画,但儿子喜欢拿着爸爸的画笔有模有样地在纸上涂抹,每次画完都会得到爸爸的鼓励。“我对儿子采取的是鼓励式教育,我不想约束他。我只会教给他两点,第一是要有同情心,第二是尊重所有人,”赵能智望向窗外,接着说:“就像这些树一样,它们在哪里长出枝桠跟周围的环境和阳光、空气、雨露等有关,如果强行干预,树木会变得病态。”大大的落地窗外,新绿让人心旷神怡,树木的枝桠随风摆动,它们启发着画家不竭的探索。

这就是沉淀

Q=《成都女报》 A=赵能智

Q: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有什么秘诀吗?

A:可能是内心修炼比较多吧,沧桑都藏在心里了(笑)。有次我见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这种美和年龄无关,她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一种无法抗拒的美好的气息,这就是沉淀。

Q:绘画之余,有什么爱好?

A:我其实是个比较枯燥的人,除了绘画没有太多爱好。我现在觉得还有很多书需要读,我喜欢看名人传记,看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成为大师。

Q:在创作方面,今年有什么计划?

A:每次个展都是一次自我回顾和总结,当我在展厅里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感受和在画室里完全不一样,我看到了作品的缺点,我也会听取朋友们的意见。今年我会继续之前的创作,同时对创作思路进行一些调整,以寻求突破。

上一篇:春日多“卷”事 下一篇:梁东屏 “浪子系”摇滚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