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7 04:31:30

促进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

随着教学理念的新颖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创新及如何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好数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角色转换的思考,特别是对教师提出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真正使学生在三年的职高教育中掌握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一名奋斗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和职业中学数学战线多年的数学教师,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从开始的茫然与探索,从借鉴别的教师的授课方式,到在慢慢摸索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不断出现的各种思维的碰撞和反复试验效果的对比,引起了我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改变以往教学方式的信心,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了快速成长。

一、教学理念上的思考

要真正做到改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首先必须真正用心研究中职生的心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探究中职生文化课普遍学习效果不足的本源,学习数学教育理念,摈弃以往数学专业知识强就可以教好学生的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 虽然在近几年的教学创新的潮流中,部分教师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改变,但很多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在思想上仍然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虽然加大了师生互动的力度,但缺乏严格的理论支撑和认真体会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发展,所以很多情况下教学创新流于形式,表面暂时“热闹”,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没能真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很艰巨,不仅需要扩大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掌握系统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把心理学、教育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等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教学的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知识点的跨越和衔接上的教学思考

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很多知识点的跨域,如从初中到高一知识的跨域,高中由代数到解析几何的跨域,及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跨域,而这些跨域又前后衔接,这些都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无从适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障碍,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习情绪下降,作为数学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知识点教学的衔接,思考如何教学,精炼每一句教学语言。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清楚,教师的每一句话的说法不同,都会使学生的理解方向和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等等,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在教学中要及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方向

在教学中要根据反馈及时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和提炼,找到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加以调整和改进。因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还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 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教学中认为讲得非常清晰,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要对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进行关注和指导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及各因素的不同,在学习知识上和学习能力上都有所不同,有善于思考学习的,也有学习不得其法的,而前者因学习得法而成绩较好,而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得其法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最后每天上课无所事事,看似听课,心却在其他地方。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其实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和新知识被发现的过程有很多的可以类比之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对学生有所帮助,有所指导,还需我们对知识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新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思路曾出现了什么样的偏差?这些都有可能是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现的场景!当前中职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 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较低, 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需在了解新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笔者在此通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抛砖引玉。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困难还很多,要真正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并不是简单的聪明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用庞大的知识体系来武装自己,同时,在每一点滴教学中善于收集、提炼和大胆的猜想及在实践中验证,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上一篇:积极互赖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合作关系建构策略 下一篇:高校学生对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