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

时间:2022-10-07 04:19:59

上学期,我带的班级走入了三年级,带着“全面丰收”的美好愿望,我对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进行批改:大到整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小到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我一丝一毫都不肯放过。并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讲,当然也少不了面批。然后让学生根据讲评和修改情况进行眷抄,抄好后我又进行第二次批改,一篇习作下来往往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不过,我还是满怀希望地想:三年级学生正站在作文起跑线上,积累尚少,我这么精批细改,学生肯定受益匪浅,这样的辛苦肯定不会白费……

可惜,有心栽花花不开。期末,市教育局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在这次检查中,我班被抽到了现场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种喜欢的游戏。课后,看着学生雀跃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欣慰与期待。

可结果出来了,却让我“五雷轰顶”:全班40篇习作,只有9篇优秀,较差的足足有15篇。有一部分习作篇幅实在太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书写不够工整,标点符号不规范,涂改严重。

说实在话,这样的结果令我感觉又酸又涩又苦。不过,我还是静下心来反思,反思我的作文教学之路哪儿走岔了?

曾经无意中听到有个学生讲:哈哈,我的作文错得少,老师改得这么少。当时,我并没把这句话放在心里,只是简单地告诉他改作文不像改数学作业错了才改的。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透露了多少值得深思的信息啊: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渴望、被尊重与被赏识的需要……可我呢,事无巨细,大刀阔斧,全然不顾学生的真实想法,只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意动刀动剪,有时候确实把他们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了。虽然这样做也确实帮助一小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乖”学生会把这些词句背下来,可无形中却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反正我写得不够好,老师会帮我改的。多么浅陋、多么无知的做法啊!可怜的我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这样做学生就能学到更多,学得更好呢。

事无巨细地进行一丝不苟批改学生的习作,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低估了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

我今后一定学会尊重,在作文批改上只当农夫――只给庄稼浇水、施肥、拔草、除虫,至于庄稼长得怎么样,不去过分关注,不去拔“苗”助长。不当园丁,动不动拿把大剪刀,非得把花儿、草儿修剪到符合自己的“心意”为止。

上一篇:动手,打造低年级快乐课堂 下一篇:诗意的故事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