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探究中营造高效政治课堂

时间:2022-10-07 03:26:01

如何在探究中营造高效政治课堂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探究式教学在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如何在探究中实现高效政治课堂,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体现探究,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我认为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课标,掌握新课堂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创建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下面我就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激活学生思维。

激活学生思维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其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问题” 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载体,没有问题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的表面或流于形式。因此激活学生思维,优化问题情境显得至关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运动的课堂氛围。老师要用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生成新知识―即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国际形势”的教学中,分析领土问题时,同学们提出“为什么不武力夺取”,“为什么小日本二战败后,仍然这么嚣张”;在“一国两制” 中上,“为什么不以全民公决方式解决”。老师首先要表扬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从更远、更高层次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学生在思维得到鼓励的同时,自然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设疑引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创设素材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率是高效课堂的目标。政治学科的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学习,而是被动的识记。但如果我们选取生动形象的素材、故事、漫画、谚语、俗语和时政热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抽象的空洞的变得具体化、通俗化,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生活与哲学》“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中,我们巧妙地将俗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述物质决定意识;用“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心灵手巧”讲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用“生命在于运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还有在《政治生活》的“国际关系”一课中,利用当前国际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阐述讲解的重要性,如中日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日韩独岛问题和当前叙利亚局势等,都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三、适时点拨,优化总结,在探究中激发学生激情。

学生学习激情和自信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新事物,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处理好教师“点拨”和学生“探究”的关系,即不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过多的束缚、限制学生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文化与生活》的教学中,谈及文化内涵时,不要简单的认为文化就是识字,学知识。教师可通过对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等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引导学生探究,然后得出结论。课堂探究耗时比较长,教师要做到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点拨引导。当探究出现多种结论时,要适时恰当归纳总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积极探索的激情,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富有艺术性地进行归纳总结,让课堂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使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形成新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使课堂上的教与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便可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上一篇:关于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