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典故 言简意丰

时间:2022-10-07 02:46:28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辞近而旨远。

典故的用法,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诗人在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而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会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以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引用的“花”,典出南朝皇帝陈叔宝,陈叔宝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终致亡国,后世就把此曲看作亡国之音。杜牧身处晚唐,国运衰微之际,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沉溺于声色犬马,怎能不使诗人产生隐忧?因此,诗人就在这里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统治阶层。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如李白《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最初也不得志,但最终得遇明君,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这些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的,表现出了诗人对未来、对前途的热切期望。

再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出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渴望与心声。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涉及到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而采取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自己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一是“闻笛赋”,据《晋书・向秀传》介绍,向秀经过被害朋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凉,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二是“烂柯人”,这是来自《述异记》中的神话故事,晋人王质进山砍树,见两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前者隐含了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后者以王质自比,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14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魔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谨严,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美。

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

【练一练】

1.阅读杜牧《赤壁》一诗,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涉及到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政治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半卷红旗临易水”中“易水”二字,会使人联想到一则什么历史故事?请写出关于此历史故事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黄金台”是一个历史典故,请说出其来历,并说出引用此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赤壁之战

(2)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

2.(1)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燕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引用此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君王和将士的称颂。

(作者地址:江苏泰兴市泰兴镇济川中学)

上一篇:“巾帼”、“须眉”词义探源 下一篇:百态人生的精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