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07 02:09:19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9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31-02

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病种,临床对该类疾病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高位结扎和修补术两种[1]。由于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临床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手术创伤小、疼痛感轻、恢复速度快、操作方法简单、住院时间短、病情复发率低,适于对复发性腹股沟疝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2]。本次研究对92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9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4~68岁,平均43.6岁;病程1~7年,平均3.1年;直疝9例,斜疝37例;治疗组46例患者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22~69岁,平均43.2岁;病程1~9年,平均3.5年;直疝患者11例,斜疝患者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斜肌键,找到疝囊后游离精索,于疝囊下1.5 cm处切开腹横筋膜,剥离,作疝囊高位游离,之后将疝囊经疝环口返回腹膜腔,置入疝环充填物,固定填充物,缝合,止血,经所辖置入成型补片,缝扎固定,减去多余疝片,关闭切口。

治疗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腹外斜肌腱膜切口,大小与补片相当,找到疝囊游离精索,精索后方植入补片,整齐的覆盖于腹横筋膜表面,补片四周与腹内斜肌、横肌腱弓、腹股沟韧带、耻骨腱膜间断缝合,关闭切口。

观察评价两组腹股沟疝治疗效果,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总费用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治愈:腹股沟疝症状已经彻底消失,病灶完全修复,患者生命体征表现平稳,治疗结束1年,腹股沟疝没有复发;有效:腹股沟疝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病灶基本得到修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后半年症状复发;无效:腹股沟疝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善,病灶修复效果不理想[3]。有效率=(临床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率为74.0%;治疗组腹股沟疝治疗有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恢复情况及治疗费用比较

治疗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有11例在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治疗组患者有2例在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采用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术后疼痛感相对剧烈,应对术前评估显示围术期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加强修补,对术后复发率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因此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4]。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疝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采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指征更广,不需要在腹股沟区进行广泛的解剖操作,使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不需使用镇痛药治疗,这可以使住院时间充分缩短,具有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治疗后复发率低等优点[5]。研究表明,手术操作及修补材料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临床规范术中操作,对围术期的处理给予充分重视,选用合适材料,合理游离空间,对网塞或补片进行妥善固定处理,术后控制腹压,避免在术后早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都可以使该类患者的病情复发率降低[6]。本文治疗组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良好,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志侠,李玉华,朱秀萍.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生存质量分析[J]. 海南医学,2009,17(18):118-119.

[2] 马颂章,郑民华.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J]. 腹部外科,2007,17(12):163-164.

[3] 龚少敏,刘文,彭开勤,等. 334例成人腹股沟疝Lichtstein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18(15):285-286.

[4] 王玉明,车军,何志军. 腹股沟疝的联合无张力修补术[J] .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2010,12(18):137-138.

[5] 杨雄涛,吕利雄,庄潮平,等.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体会(附232例)[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5):528-531.

[6] 李峰,祝曙光.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J]. 解剖学研究,2009,24(14):289-290.

(收稿日期:2012-12-12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脑钠肽及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