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阁 第6期

时间:2022-10-07 01:44:14

王辰光(媒体作者)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离开了公开和透明,好东西并不意味着会有好结果,这在本溪干部选拔风波中再次得到验证。

4名团干部,竟有3人是现任市领导的子女。在民主的外衣下,作为本溪市创新先进经验的“双推双考”干部选拔程序,已经演变成掌权者瓜分权力的盛宴。所谓的“双推双考”,不过是“官推官选”罢了。

无论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还是本溪市创新的“双推双考”,无不是为了抑制少数人的这种(任人唯亲、假公济私)本能而设。但从“官推官选”事件来看,这些干部选拔制度无疑形同虚设,更令人失望的是,体制内的监督机制竟完全失灵,称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民主的样本。

看了这个报道后,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只要官本位的制度不除,只要官帽的含金量还如此之高,只要公民的民利不能真正落实,只要相关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到位,那么,这种瓜分权力的盛宴就不会结束。

熊培云(《南风窗》杂志主笔)

近日,在北大校庆举行的“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当前“大学围着市场转”的问题提出尖锐批评。纪宝成表示,市场经济“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的”,但大学的使命和精神要求它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与此同时,纪宝成也对有些人将大学当成一个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当成工厂的一个车间来进行指挥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纪先生在这里提到的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市场化,二是官场化。前者是“市场压倒大学”的问题,后者是“官场压倒大学”的问题。然而,只要对中国目前的大学体制稍有些了解,就知道真正伤害中国大学、使大学弊病积重难返的是官场而非市场。

大学的官场化、行政化积重难返,这也导致大学使命与大学精神的丧失。病因很清楚,药方也是现成的。且不说国外大学的经验,就说当年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为何不能借鉴?教育改革搞了那么多年,当权者始终不愿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困境更加突出。一方面,在紧缩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加上逐渐恶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经济下滑的风险开始显现。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高。数据显示,一季度CPI上涨8%,其中3月份上涨8.3%。我们知道,一国经济运行中最令政府感到棘手的状况就是所谓的“滞胀”,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

面对滞胀风险,在美国曾风靡一时的“里根经济学”倒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里根采取了供应学派的减税观点,并由此形成了宽财政、严货币、放松管制这几条重要思路。在这套政策思路引导下,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滞胀的困境,并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增长奇迹奠定了基础。

我们强调减税,更多是从整个政府控制财源的角度来谈,包括税、费和各种准公共收入,政府只有真正“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才能激发内在经济增长潜力。

政府的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增长,大大超过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这种“与民争利”政策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假如在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面前,政府能改变思路,实施适当的减税政策,“让利于民”,将对经济状况的改善不无裨益。

李树桥 (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对人民群众的“诉求”理应积极、认真、妥善地回应,不应冷漠。应该肯定,我们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群 众的诉求向来是重视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对待人民群众诉求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冷漠人民群众诉求的现象――领导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何以如此?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升降荣辱主要不是取决于人民群众的选票。如果群众的选票在干部提拔因素中的分量能够上升到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人民群众诉求遭受冷漠的严重现象自然就会大大减少。

理应办到的事情办不到,可见“理应”对官员们没有什么约束力。假如民众的选票发挥了作用,并直接影响了官员的官帽,我们还用担心“公仆们”的态度吗?

上一篇:观象台 第6期 下一篇:读者来信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