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给力 强化理解

时间:2022-10-07 01:43:28

初次尝试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老实说,虽有很强烈的愿望,但是如何上好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如何让学生将知识内化?这无疑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对为一个新组建的班级,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知识储备与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也是教学准备时,不可不思考的问题。于此,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谈话式了解。最后,依然决定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最基础知识出发,备课,上课。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的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与此同时,让学生体会乘法的必要性。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加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故此,本节课的学习及教学思路就很清晰了,那就是以加法为切入点,引入相同数字连加,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加法在解决(或书写)“多个相同数字连加”时会出现相对的复杂(如表示不是很方便),从而顺利地导出乘法。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清晰的思路加上充分的设计,本以为课堂的推进不成问题。但……

【教学片段】

教材第3页第3题“有多少个格子?”

师:好,同学们已经能够认识教室里的排和列,而且有几个同学都能利用几排几列说出自己的位置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到第三页,看第3题,请问“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个格子?同时列出算式,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多?并将你的答案就写在书上(指定位置)。”

师巡视,允许学生小声讨论、交流。

生1:我的算式是:

(个)。

师:你是怎样列出怎样的算式的?

生1:一列有3个格子,有10列,所以是10个3相加。

师:哦,你是一列一列地数,很棒。那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2:我是一排一排数的,列出的算式是(个)。

生3:还可以(个)或(个)

生4:我的算式是:

(个)

生5:(个),(个)……

本想在生1和生2回答后,打断学生的回答按照个人的教学设计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结果一句“同学们,还有别的什么方法吗?”却引起了课堂上这一次设计中的尴尬,教学中的火花。尴尬于它是设计之外的东西,火花这才是真正的具有生成性东西的课堂。当即,调整教学设计,先倾听了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让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之后再顺势引导。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各种结果已书于黑板)。(指着一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老师在课前已经讲过,我们列出的算式应该是?(一位思维活跃的学生回答到“相同数字连加的算式”)。

师:很好,那请问哪个算式的更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呢?

生: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

师:很好,那第三个行吗?

生3:行,它是乘法。……

师:这是可以的,它表示得就是:3个10相加或10个3相加。相比之下,是不是比加法写起来简单点呢?

生:嗯

课后,仔细回顾这一片段,我不由得为自己没有草率地否定或打断学生的回答而庆幸。因为从这些回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思考,在成长。第一,使用一排一排(一列一列)数的孩子,他对本节课讲授的东西应该是理解了;第二,使用乘法的孩子,他已能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属超前学习型学生;第三,部分孩子的(以半行为一个单位),说明他的思维已超越以排或列为单位的局限,具备了一定分类区分的能力;第四,使用等算式的孩子,他们在已有加法的储备下,已开始了简单的逆向思维。所以,无论哪一种答案,从中都能够看到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感受到他们的进步。所谓的对与错,它仅仅是停留在是否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这一个小的目标中。而教育的有效性,应该是站在承认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成长的立场之上就审视孩子的思考与回答。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借孩子思维之力,辅正确引导之力,得强化理解之功。这种教学尝试的方法是可行的。

孩子的思维是没有底线的,对于课堂上自然地生成,对于课堂上孩子的回答,需保持一颗学习之心。倾听、思考、引导是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强化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个人教学的成长点。由此反思,如果本节课的教学按照个人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无疑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制约,对孩子理解知识形成一定的阻力。可喜的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我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并且通过这一节课,使我更加确信,一节课的成败往往就在于如何处理课堂的生成、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面对孩子的回答,教师不应急于判定对与错,应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借力给力,促使学生在思维启动的情况下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提升自我。这不正是教学有效性的所在吗?

上一篇:主题班会“停止抱怨,学会感恩”课后有感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