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备份:阻却信息空白的战略抉择

时间:2022-10-07 01:41:48

异质备份:阻却信息空白的战略抉择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信息化日益成为社会物质存在全部基础的同时,也正使当今世界比以往变得更加脆弱。2010年5月6日下午2时47分左右,因一名交易员在卖出股票时敲错了一个字母,将百万误打成十亿,导致道琼斯指数突然出现近千点的暴跌,霎时间,千百亿财富灰飞烟灭。信息化的风险由此暴露无遗。档案工作者作为社会记忆保存权力的执行者,所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社会信息化程度以其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刻地引领着时代、但其潜在风险却难以用人类目前的智慧全部加以识别、并全面子以有效控制的现实。正如罗斯福总统所指出的“我们唯一恐惧的应该是恐惧本身”,希冀依靠技术不断升级,来解决技术本身的缺陷,也许这种逻辑的本身就是更大风险的来源。

信息化有其自身的逻辑,“更快、更高、更强”成就了今天信息社会的万千气象,也许将来某一天人类的―切足迹均能在谷歌搜索中实现,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旦这样一个体系崩溃,如庞贝古城般消失,那人类的共同记忆又将到哪里找寻?

“为史存真、唯安是本!”既然数字的世界星没有什么是永存的,那么“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求真态度就是最好的哲学。在追求技术领先与可靠安全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档案工作解决的侧重无疑应该是后者。历史将会证明中国档案对世界档案的贡献不仅在于组建了全世界最为宏大的档案事业体系,更在于它对人类文明传承贡献了独特的哲学理念,一种档案安全至上的价值判断和由此找寻到它在数字世界的实现路径――异质备份!

“存在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电子文件天生的不确定是因为它的物质存在,一种不能直接识读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被读取的信息。安全可靠与长久可读与其物质存在方式内在的张力,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将长期存在。社会记忆形成主体的众多,分散化的保存系统,加深了电子信息毁灭的风险。阿波罗登月、北京亚运、早期人口普查一次次数据丢失或是无法解读的悲剧警示着我们,依靠分散化的技术创新和唯技术论的保存手段,不足以应对信息“安全可靠和长期保存”的最根本需求。信息空白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一直高悬于我们的时代之上。如何阻却?找出一条适应信息主体多元、生成方式和形式载体难以穷尽的社会记忆系统留存所需的方式途径,成为档案人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战略抉择!

“安全可靠、实现方式简单、针对性强、适应各种复杂局面,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整体最优”用这样的标准考量数字档案安全战略目标,异质备份的正确程度、可实现程度、期望效益最大化无疑处于目前条件下最优方案状态。从可靠性来说,纸质或是缩微的保存年限无疑优于数字化存在方式;实现方法――纸质和缩微表达形式不依赖任何信息系统,依靠人的自我识别予以完成;更为可贵的是无论系统多么复杂、信息存在方式如何多样,异质备份均能够以一种人类普遍认知的样式一站式地予以解决,无须借助外在的系统予以不断更新维系。

作为社会管理框架,或者从共同记忆权力执行者的角度看。记录留存,就是提供一系列的制度框架,通过制度合约界定彼此的权利边界。在一个有效、高度平衡的社会记忆管理体制内,文明的传承可以激发人类固有的创造意愿。有效和平衡应该成为记忆留存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由此展开,在数字档案各种技术难关还未最终解决之前,必须以最坚决之态度采取最根本之手段异质备份的方法留存我们的共同记忆!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固然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好的、现实的政策工具作为保障,技术创新的风险费用就可能会高到使整个技术创新体系制度失灵,或者说崩溃,维持不下去了,而异质备份恰恰起到这种社会安全网的作用,正是有这样最后一道防线,数字化存在才能不断向前,因为这样的技术创新不会带来人类文明的割裂,异质备份短期可能是是一种反复,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螺旋式上升的,总体看异质备份构建起费用低廉的创新制度基础,必将成为社会文明制度的关键所在,人类文明的宏伟大厦必由此开始。也许下一个世纪,面对人类文明,历史将这样总结“一切始于异质备份!”

上一篇:将知识管理引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监测技术在档案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