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凸显个性化

时间:2022-10-07 12:29:30

在阅读教学中凸显个性化

新课标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是多元的。因此,应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呢?

一、注重课内文本教学与课外个性阅读相结合

1、将阅读延伸到原作

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依靠几十篇文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课文为范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找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的阅读资料得到有效的交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眼界,这样学生会对该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内涵储备更丰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辐射作家的其他作品

作家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他们的作品展示的大千世界也是千变万化的,可是课本中展示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只了解书本上的作者,那是远远不够的,那会造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偏颇,甚至误解。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向作者的其他作品辐射。在课内了解了某位作家的作品后,引领学生学生阅读辨析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还可以加深对这位作家作品内容的了解和作家作品风格的把握。

3、与比较中求异同

比较是我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学生长期在比较中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欣赏与思维能力。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其智慧潜能

1、授之以法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怎样学习,就可以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去学习、探究。“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例如,我们学习沈复的《童趣》,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赏析文言文的方法与步骤:读通――读畅――读情――读境,并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步骤。在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课文时,也应传授他们阅读的相关知识与写作这些文体文章的方法。

2、设置疑问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3、放飞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很活泼”、“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这些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如果还抱着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加以否定的话,无疑会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

三、尊重个性体验,真实评价学生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鼓足学生的信心和勇气,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让学生以“愚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句话,有个学生说:“愚公,我想对你说,您真是太傻了,您怎么不搬家呢?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开发旅游资源。”在这一点上,教参上历来对愚公的评价都是赞扬他不畏艰险的精神,而现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个性化的解读,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对此,不仅学生禁不住鼓起了掌,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肯定了他的看法。这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个性阅读和思维的快乐,也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细节决定成败。老师的一两句真诚的赞许和评价,会给学生无限的自信和成就感,甚至是无穷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多方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潜能,让他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要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上一篇:试论在公路交通运输管理中如何利用有效的管理... 下一篇:实施从小培养幼儿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