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在 特殊战场

时间:2022-10-07 12:10:41

我们的青春在 特殊战场

【种子部队】

做装备直属队的新闻,对移动编辑部来说,是一次历练和考验。因为“直属队”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化的名称。多数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作战体,而是由众多保障单元组成,任何直入式的审视都可能偏离重心。

然而,编辑部“走转改”就是要深入基层,用双脚去发现和探究发生在广大官兵身边而又让他们倍感陌生的事物,于是我们坚定地来到西北边塞,对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作全景式采访报道。

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是弹药销毁兵最深的体会。

新疆军区装备部是一个副军级机关,下辖着为数不少的团级和营级单位。这些隶属于装备部机关的保障实体,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共同特点,编制人员少,技术干部多,使命任务重。如果把这些单位糅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在全军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那就是类型众多,任务多样,技术密集,功能不一。

在采访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直属单位任务繁重,一句话形容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尽管大家都是在为装备保障服务,却又同宗不同门,很难用一些统一的词语去总结和概括。

“这是部队使命任务所决定的!”装备部直属工作处处长马自力告诉我们:“新疆军区管辖的部队不仅有师旅等作战单位,还有内卫和边防军分区;不仅有兵团人武部系统,还有众多后勤分部及独立的通信、工兵、特种作战等各类团级单位。从装备保障的使命任务上讲,就要求有担负物资储备与收发的战役装备仓库、装备维修机构和弹药销毁机构,包括枪弹的检测、防化的应急、人才的培训,都需要有相应的保障,否则就无法满足部队建设的需要。”

马处长的话充分验证了这个直属群体的“复杂”和“多样”。比如,我们第一站采访的某防化技术大队,就是一个比较“多事儿”的单位。

直属队:防化技术大队

关键词:“多事儿”

新疆军区某防化技术大队,是一个处在军队最基层的团级单位,但这个大队却“与众不同”。他们的职能不仅有防化技术研究、防化装备修理,还有防化装备储备和销毁检测机构,前几年根据总部指示,又担负起了核化应急救援任务。这么多的机构和活儿,他们却编制不到百人。大队长赵承进调侃说:“我们的干部都是‘娘’,什么事都得要去分担和操心,大到业务工作,小到清洁卫生站岗执勤,无论是大队长还是政委,都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都要一周站几班哨。”

这个单位的“忙”让人听来感觉有些无奈。然而,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样一个繁忙的基层单位,不仅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而且有70多项科技成果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中受军区以上表彰的荣誉就多达60个。可想而知,他们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痴迷”程度到了何种境界。

科技创新是这个大队的一大亮点。关于这项工作,政委安磊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大队几年前有一名士官化验员叫余苏琳,凭着对化学的热爱,他提出了纳米材料用于军用织物实施防护这一论断。当他将这一课题上报总部后,专家们为一名基层士官能够提出这样的设想感到吃惊,同时也担心他能否担得起这一课题。但结果显示,余苏琳带领几名干部不仅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还最终在全军的评审中以全票通过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而全军防化专家们有所不知的是,这个叫余苏琳的士官,其实在此前已有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奖项。

这就是我们对直属部队的最初认识,虽然人少事多,任务繁重,但人才队伍却蓬勃发展。忙中出成绩,忙中造英雄,使得他们声名远扬,以至于尽管大队在全军范围内编制人员是最少的,保障面积是最大的,使命任务是最重的,但取得的成果和荣誉却是最多的。

直属队:弹药修理试验站

关键词:新鲜

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队的“多样”,还体现在工作性质的不同上。在某弹药修理试验站,我们就感受到了什么才叫“新鲜”。这个单位除了对陆军通用导弹进行技术检测外,平时打交道最多的是各种枪弹和炮弹。站长张勇告诉我们,为了保证部队列装的枪弹处于正常性能,他们每年都要深入作战部队,对官兵们使用的枪弹进行抽检。别看一发小小的子弹,对它的性能检测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流程。通常来讲,技术人员先要到部队进行枪弹抽样,然后实施技术检查。接下来,他们会对枪弹进行结构分解,再对发射药等原件展开试验,最后进行结果评定。我们仔细估摸了一下,一颗子弹要经过跌落、吹风、底火、旋转、火帽、传火、锤击、密封、起爆试验,以及点火能力、性能检测等零零散散将近30道工序,才算“手术”完毕。其精密和繁琐程度,真是不看不知道,仅仅一项引信传火试验就有8个步骤。站长张勇告诉我们:“将每一道工序都流程化、标准化,不仅便于官兵展开工作,同时也是我们确保安全的有效措施,毕竟子弹不会讲人情,试验中处理不当还是比较危险的。”

对枪弹的抽检化验完成后,站里的技术人员通常会进行一个科学的量化分析,一旦发现哪个部队的子弹过期或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使用,他们就会上报总部要求立即叫停。而在检验炮弹是否属于正常时,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更加新奇了,用一句时下官兵都熟悉的话,那就是 “让炮弹飞一会儿”。为检验炮弹的性能,他们对每一批次炮弹,都会先期进行选样,而后在射击训练场进行实弹射击,当炮弹在空中飞速射向目标时,技术人员就会通过测速仪来测量炮弹的飞行速度,从而分析炮弹是否具有完好的杀伤力。总工程师张宏达幽默地告诉我们:“我们都希望炮弹能多飞一会儿,因为飞得越远越快的炮弹,性能一定越好。”

弹药修理试验站的“新鲜”,还体现在当你走进这个单位,几乎所有的军用子弹你都能亲眼目睹其真容。军内的,国外的,二战的,以及刚刚生产的新型子弹,都有很详尽的陈列。“一发小小的子弹,也是不可或缺的装备,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部队战斗力才真正有保障。”这是弹药修理试验站官兵传递给我们最深切的感受。

直属队:雷达修理所

关键词:博士后

在采访某雷达修理所时,我们又感受到另一种与众不同。这是一个纯粹的装备维修机构,算得上是全军陆军部队最偏远的雷达所之一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雷达所,竟深藏着8名博士生。一了解才知道,全军仅有的两家装备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一家就落户在这里。

雷达修理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对新疆军区部队雷达装备进行维修。这对于所里的官兵来说,他们每年都能超规格高标准完成维修保障任务。无论是边防还是高原,哪个部队雷达出现问题,这个所总能及时高效圆满完成维修工作。官兵们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大家抢着搞技术革新,争着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类似于军区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总少不了雷达所官兵的身影。时间一长,单位人才辈出,个个技能超群。2000年12月,总部要成立全军第二个装备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个雷达修理所毫无争议地成为首选并获得了批准。

“瘠地长大树,巷深酒飘香”。一个边疆小所,何以创造出这样大的成绩?采访中,所长邢辉告诉我们,这源于他们多年来一直执行的“五星级”奖励评审机制。我们听说过“五星级”酒店,但把“五星”头衔安放在官兵身上,还真是少有所闻。原来,该所按照技术标准,设置了五个星级层次,内容涵盖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定期考核,为每一名干部打分,最终根据考核结果颁发相应的“星级证书”。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鼓舞了官兵斗志,据证实,办法实施多年来,已有60%的官兵达到“五星级”。

直属队:地爆分库

关键词:危险

前面已有阐述,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队不仅有维修机构,还有各类仓储和弹药销毁机构。而作为物资储备与收发不可缺少的装备仓库,在该部有好几个,比如枪械有专门的枪械仓库,弹药有弹药仓库,导弹与各类火炮有特设的地爆、工兵、防化等,都有很专业的分类。而弹药销毁机构作为近年来部队一个新型的兵种,承担着各类报废枪弹、炮弹的处废任务。该部报废弹药销毁站地处天山深处,是一个在全军弹药报废系统都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单位,里面隐藏着众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生活》杂志曾专题报道过弹药销毁兵的事迹,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是在和平年代绝对少有的,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在弹药销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更是可歌可泣的。

然而,无论是装备守库兵,还是弹药销毁兵,在安全上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我们想要介绍的,是该部的一个工兵器材仓库,这个仓库不仅担负着工程装备等物资器材的收发任务,还要对报废的各式地雷实施销毁作业。与排雷相比,对地雷的销毁更加危险。我们没有亲历销毁地雷的场面,但却意外地感受到了这个单位的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分支机构——地爆分库。

地爆分库,顾名思义,是储备地爆器材的仓库。这是一个站在“火药筒”上做奉献的单位。分库坐落在天山深处一条不知其名的沟壑之中,交通信息不便,部队孤立无援。看上去,这个单位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置身其中,你会隐约感到这里“暗藏杀机”。原因是洞库里存放的数千吨各式新型和报废的地雷、炸药、雷管,随时都有可能发威。而万一出现安全上的不测,据专家们分析,其伤害将等同于一颗原子弹的瞬间爆炸。

尽管如此,在采访中,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仓库官兵们的恐惧和害怕。挂在墙上的工作进度表显示,战士们除了保证库区的绝对安全外,每周都会进入洞库实施业务检查,进行通风倒垛。走进洞库,阴冷、黑暗突然袭来,随行的分库主任王沪光告诉我们,由于洞内存放的弹药不仅有待发部队的“新品”,还有一些过期的“勘品”和等待销毁的“废品”。因此,每天官兵都要定时打开洞门,进行通风以保持好洞内的温度和湿度。王沪光是个陕西小伙儿,已在这个仓库工作了5个年头,虽然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却因为弹药的辐射,和许多官兵一样,头发脱落得有点让人心疼。在谈到“安全”这个敏感词时,他用四个字概括了对自己这项神圣职责的信心:滴水不漏。而这四个字,让我们陡然感受到了守库兵的艰难与不易,更油然在内心升起对他们的敬意。

上一篇:阿里情就是他的氧气 下一篇:一岛一村一连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