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 8期

时间:2022-10-07 11:41:43

摘 要:根据探究的定义,对案例的辩析,得出自己对探究的理解,然后修改案例,让它符合探究性学习,最后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及对探究的理解,展示一段课堂探究活动过程。

关键词:探究

以下是一个案例:

案例一:酸和碱能否反应的探究

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什么现象?

生:无明显现象

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请每组同学根据以下方案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

上述这个案例属于探究性学习吗?我们从探究的定义去寻找答案,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可以有双层含义:一是指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一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③设计实验方案;④收集事实与证据;⑤检验假设;⑥交流。在这里应是第二个含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定义上看,上述案例缺少了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而它缺少的设计实验方案又是探究性学习的一核心环节,少了这个环节,探究的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常此以往学生对探究就失去了兴趣。我个人认为:探究就是探索研究,是对示知事物的探索研究,探究的过程应有上述的几个步骤。这个案例不是一个探究性学习,因为它把现象都给出来了,也就是巳知的东西,只能说是验证性学习。探究很容易被误解为学生做实验就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把探究与实验等同起来了,而探究与实验是不同的,探究与实验相比更加具有魅力,实验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把上述方案略作调整,就得到了下面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

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有什么现象?

生:无明显现象

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请同学们作出假设,如果能发生反应,你怎么设计实验来证明。

资料: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变为红色,遇到碱性物质变为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变为红色,遇到酸性或中性物质不会变色。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说出你的结论,并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换实验方案,比较你们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能否作一些改进?你还能想出哪些实验方案?

在课本中学有一个演示实验,我把它也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演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问:有什么现象?

生:无明显现象

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反应,其生成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请同学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资料: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受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2.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4.在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少将会容器内的压强变小。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

方案一:

1.取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液体,蒸发水份,得到固体;

2.把固体溶于水中,并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方案二:

1.收集一塑料瓶(500ml)二氧化碳,向其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

2.把塑料瓶放入沸水中,观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说出你的结论,并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换实验方案,比较你们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能否作一些改进?你还能想出哪些实验方案?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展示出了这两种方案,下课后,在我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还有其他的方案:直接加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液体至沸腾,待冷却后,再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等等。在如此的探究活动中,更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想不学好都不可能。

上一篇:新课改下对藏文教研人员的要求 下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