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07 09:31:12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支气管镜取出气管异物患儿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2岁以上儿童加用安定0.2mg/kg。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两组均进行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观察组利用紧闭面罩吸入6%七氟醚混合气体和氧气(4~5L/分);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mg/kg、芬太尼3μg/kg,静脉输液时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在入室后、麻醉后、取出异物脉搏和呼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变化无差异。置镜后两组脉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呼吸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比较安全且苏醒快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 丙泊酚 阿托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9

小儿气管异物是临床较常见的儿童意外急症之一,病情危急,死亡率较高,及时有效的将异物取出是治疗的关键。通过手术取出异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中多采用支气管镜取出,创伤小,患者易接受,但是增加了麻醉的难度,为探讨麻醉的效果,2009年2月~2011年7月经支气管镜取出小儿气管异物患儿28例,麻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7月经支气管镜取出小儿气管异物患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3.5岁。患儿体重7~33kg,术前并发呼吸困难2例,肺不张11例,发热2例,纵膈摆动2例,肺炎、支气管炎12例,肺气肿3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异物大小、位置、并发症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2岁以上儿童加用安定0.2mg/kg。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患儿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两组均进行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观察组利用紧闭面罩吸入6%七氟醚混合气体和氧气(4~5L/分);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mg/kg、芬太尼3μg/kg,静脉输液时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 果

在入室后、麻醉后、取出异物脉搏和呼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对照组呼吸变化无差异。置镜后两组脉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呼吸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52.6±10.1秒,苏醒时间3.3±1.4分钟,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91.2±12.3秒,苏醒时间5.5±1.8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讨 论

孩子牙齿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完全是咬碎硬食物,当此时,若孩子在玩耍或嬉戏时,食物就容易吸入气道造成小儿气管异物。孩子习惯性的口含物品,不注意就有可能吸入气管,也易造成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病情危急,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由于小儿气管异物的阻塞,导致气道阻力上升,小儿的呼吸、循环功能差,患儿又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由此麻醉要求较高,若麻醉不好易引发喉痉挛,呛咳,呼吸暂停,甚至心跳停止。因此,麻醉首先要保证患儿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另外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再有是能够在术后应尽快苏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气道,防止意外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

七氟醚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咽部反射,抑制咽喉和咳嗽,减少呃逆、咳嗽、屏气、喉痉挛,躁动、严重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气体具有芳香气味,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很小,避免恶性、呕吐的发生,同时可以抑制乙酰胆碱和组织胺的缩气管作用,可以松弛平滑肌,达

上一篇:当代职业教育“特殊性群体”浅析 下一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