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07 09:01:23

以生为本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打造高效课堂。

一、制定易于评价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学习内容,并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和发展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具有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以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我制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并体验剪圆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2)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多数学生能够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学生的尝试画圆和老师的示范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4)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在这一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学中就会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圆的特征,并会用圆规画圆。

二、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大学习、大交流、大提升。不言而喻,要想把生本教育做好,首先就是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它是一节课的亮点所在,也是我们生本教育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如下前置性作业:1、你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请举例说明。2、请你任意写两个分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它的含义。3、你知道什么是分数单位吗?请举例说明。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设置,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基本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课堂上的充分交流做好了准备。

三、以生为本恰当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以生为本恰当处理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1)妙用主题图。

教材安排什么样的主题图,怎样合理地呈现主题情境都是教材编写专家们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古埃及人们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用打结的绳子测量石块棱长的情景,第二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平分物体的过程。经过仔细分析教材,我认为此情境来源于生活,正好体现了分数产生的需要,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至关重要。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许多老师对分数的产生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一带而过,甚至忽略不计,实为不小的缺憾。

(2)重组教材内容。

在重组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预设的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分析教材意图、思路,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一课,教材中两个盒子里的各种颜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现给了学生,如果按教材编排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棋子、绿棋子的个数及装盒情况,再让学生做摸棋子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教学中我把各种颜色棋子换成各种色彩的乒乓球,预先不告诉盒子中装球个数及颜色,然后开展“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活动,就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渴望。

四、搭建组际之间交流汇报的平台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搭建组际之间交流汇报的平台,争取使学习方式高效,教学方式高效,课堂练习高效。教学“分数的意义”时,

我设计了如下练习:第一层次:我们每个小组都有12个这样的磁钉,请大家先分一分,试着完成下表。

第二层次:还是这12个磁钉。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磁钉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磁钉的几分之几?

第三层次:把磁钉变成24个。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磁钉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磁钉的几分之几?再把磁钉变成48个、96个等等,这些空分别怎么填?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确实做到把练习弄懂、吃透。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学习,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去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二小学)

上一篇:评析《非诚勿扰》 下一篇:中职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