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7 08:44:57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将探究性教学尝试运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大胆创新教法,努力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个性、情趣、丰富多彩的创新性学习环境。

一、设定问题,创设情境

美术鉴赏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的思想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美术的情景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术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因此,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从多方面改变教学和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更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在教学《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一课中我这样设定问题导入新课。提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一展区中,有一副国宝级名画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你们知道是哪一幅作品吗?引起学生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在精美、奇幻的动态画面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极具特色,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色人物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其间又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点拨指导

1. 小组探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在分析中国古代人物默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时,课前布置探究主题――“画家为何会以默写的形式完成这幅作品呢?”学生上网查找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绘画主题、画家生平等材料,课上以小组形式总结梳理后汇报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指导,再启发下一个探究方向――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东晋顾恺之“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样晦涩难懂的古文通过小组合力轻松完成,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2. 师生互动。在鉴赏课上,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深入,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如在介绍中国园林艺术时,指导学生们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园林,分成各小组结合实例从造园原则布局,从哲学思想、文化环境背景等角度出发谈相同点和不同点。各小组把提前收集的图片、影像资料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现,并配以音乐和解说,让观者从听觉到视觉去感受和理解。每个小组的展示多姿多彩,充分体现了每个人、每个小组的特点,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情感的交融,同时收获了认可与赞赏,增强了自信心。

三、梳理资料,交流协作

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如,在《走进意象艺术》一课中,学生们分组走进西方绘画的意象世界,中国水墨画的意象情境后,把各自小组探究的观点用简短的文字记录整理,选择代表在课上分享,有人理解意象艺术是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作品;有人从意象艺术作品中看到了更加真实地世界,认为它是最真实的艺术;也有人对那些变形、夸张,甚至怪诞的作品表示不理解,不可思议……这时不同的观点碰撞在一起,从各执己见――争论――交流――理解――统一。整个探究的过程,学生们在自由、平等、互助的学习平台上发现、认识、找到了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感受到了艺术语言的独特、艺术作品的千姿百态,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艺术素养。

四、总结评价,升华情感

“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则越积极。”让学生在充分的研讨过程中思维得到有效启发。教学中,教师应从联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维成分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总结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以“情”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艺术形象的感彩越强烈,就越能叩击学生的心弦。如在欣赏完中国古代山水画后,我这样来引导学生升华情感:“画山水,表现的就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中国山水画家无论写诗、作画都对所描绘的景物,有着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他们热爱生活,把所描绘的对象赋予生命,通过苦心经营的意匠,把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给世人,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五、拓展课堂,延伸学习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文明的源泉。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独特个性的释放,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1. 拓展练习。学生们在鉴赏完美术作品后,时常表现出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这时教师积极引导,把课上未能解决,渗透、延伸的问题留给学生,做调查,写随笔,谈评价。通过长期这样的实践,学生的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逐步提高。如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园林》一课后写道“第一次这样鲜活的走进、了解中国园林,感受到她“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美态,是如此的秀美而惊艳。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诗情画意、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是如此的和谐而多彩。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后,部分同学走访了本地极具特色的国际大巴扎、清真寺等维吾尔族建筑,从建筑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调查研究,并写出报告,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献出小小一份力。

2. 思考探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能只存留在表面,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需从多方面去探究,结合历史、民族、人文等特点还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例如,联系世界历史课的知识,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突出成就,及对“三杰”艺术风格的看法;调查当地民间美术品种,状况、怎样保护和合理利用?设计“校服的设计比较研究”、“关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区别的研究”等小课题研究,建立以组、班、年级为单位的研究性活动组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本组课题的研究方案,合理分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做出研究报告,统一时间展示交流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泌尿系结石物理成分和饮食指导分析 下一篇:凿岩钎具波形螺纹检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