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哭宝”,你头痛吗

时间:2022-10-07 08:44:40

家有“哭宝”,你头痛吗

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他们以此表达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到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如果仍然爱哭,这里面的情况就比婴儿期复杂多了。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引导孩子用良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品格,保持身心健康和社会性情感的良好发展。

下面教你辨别几类典型的哭声,并分别提供几个对症下药的妙招,供你参考。

典型一:“怕黑的宝宝”

女儿一到晚上就哭,原来是不愿意和妈妈分开睡,左哄右骗,施尽招数, 还是不行。爸爸一气之下吓唬女儿:“再哭,再哭妖怪就把妈妈抢走了,你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说到这,女儿的哭声戛然而止。

哭声类别:先天敏感

操作原则:“热处理”

孩子生来就不一样,有些孩子生来就敏感。对于这些孩子,外界轻微的刺激、撞击都会使他敏感地大哭。如果放任他发展下去,极易形成孩子脆弱的意志品质。对这类孩子,应以正面顺导为主,传达以同情和关注的信息,而不是批评和责骂。要循序渐进,不断给他加进正面的因素,让他一步步坚强起来。

所以,上面例子爸爸的做法不可取。对于许多学龄前孩子来说,因为怕“黑”、“妖怪”而哭声不断的情形很多。此时,如果还用吓唬、威胁等方法,只能加剧孩子的胆小退缩,表面上的“乖巧”、“听话”,其实是以长期的情绪压抑为代价的,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

推荐方法:

亲密接触:孩子遇到挫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成人的保护。此时,通过温柔的语言和身体的接触给孩子安慰,能有效地缓解孩子的挫折感。例如,家长可以陪伴怕黑的孩子缓慢入睡,或者讲一些舒缓的故事,等到孩子进入睡眠后再离开。

自我鼓励:仅仅安慰还远远不够。一味同情和迁就,极易养成孩子依赖、软弱的不良性格。你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小朋友抢了孩子的玩具,可以鼓励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不满:“等我玩一会你再玩好吗?”“请把玩具还给我”等,帮助孩子采取积极的措施摆脱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玩具或故事消除孩子的恐惧。“宝宝不怕,今晚让大力水手陪你好吗?任何坏蛋来了都会被他扔出去的,一定摔得头破血流!”

注意转移:敏感的孩子往往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所以你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用正面的语言,鼓励并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当别人抢走了敏感孩子的玩具,而他就此抓住不放时,你可以吸引孩子对别的物体产生兴趣:“快看看我们种的豆子是不是发芽了,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水箱里的水满了,但是却不流出来吗?比比看谁聪明!”

典型二:“阳台上的馒头”

双双认为馒头不是饭,嘟着个嘴不吃,还把馒头扔到了阳台上。看他这样,爸爸什么也没有说,还是自己吃完饭就上班去了,双双只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放声大哭!但没想到妈妈对他也不理不睬。晚上,终于受不了爸妈的冷落和饥饿的煎熬,双双主动把阳台上的馒头拣了回来,交给妈妈。

哭声类别:“救命稻草”

操作原则:“冷处理”

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宝宝提供的物质条件也丰富多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爱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的娇惯,重养不重教,过分迁就、有求必应,养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过分娇惯的孩子,“哭”就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这种情况你仍然一味柔声细语,只能让他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推荐方法:

清单法:你可以和孩子先进行一次正面谈话,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以清单的形式一一列出,例如,孩子每天早晨都不愿去幼儿园,哭闹不止,你可以设计一个漂亮的表格,开始以星期为单位,以后逐渐过渡到以月为单位。如果孩子每天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主动,就贴一个小羊头像;如果违反了清单的内容,就画个空心圈。还可以将每个月的“羊头像”和“空心圈”做一次统计。 参照下图:

宝宝上幼儿园表现记录

冰块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他能够思考自己的行为到底错在哪里,并且养成监督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情绪的习惯。正如前面的例子所示,孩子认为馒头不是饭,不但不吃还哭闹不止,此时如果一味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只能强化这种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反而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主题深入法:也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别看孩子年龄小,但是也在逐渐适应家长的处理方式,免不了有钻大人的空子和“欺骗”家长的行为――这次“痛定思痛”,下次“照犯不误”。因此,你应该抓住每一次教育时机,努力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孩子认识到扔馒头是不对的,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会这么生气,此时,你要抓住时机给他讲清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的辛苦,扔馒头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典型三:“面子问题”

佳佳的父母很苦恼,因为女儿总会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让他们下不了台。

“妈妈,我也要喝可乐!”

“小孩不能喝这些饮料!妈妈给你买酸奶好吗?”

“不一样嘛,我就要饮料!”

“不行,小孩就是不能喝!”爸爸口气严厉。

“就不,呜……”

哭声类别:纠缠任性

操作原则:适时纠正

孩子爱哭的再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很任性、脾气暴躁,而且往往在外人面前更厉害。他哭,因为他心里想:“反正你会答应我的!”任性的孩子归根到底是因为还没有走出自我中心,“我就……”“我就不……”是他们的口头禅,有时候他甚至会倒在冰冷的地上打滚,一把鼻涕一把泪,你能把他怎么着?你能不心疼不心软不让步吗?

推荐方法:

趁热打铁:面子问题,我们要,孩子也要。但是这次你给她面子,下次她就不给你面子了。很多家长为了顾及面子,是很少当着外人的面生气的,孰不知孩子正是抓住了大人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加肆无忌惮。大人虽然顾及了一时的面子,但对以后的教育真可谓是后患无穷,因此,在冲突不是太严重的时候,可以当场纠正他;特别是对孩子的第一次无理要求,该拒绝时就拒绝。

“秋后算账”:如果当时孩子情绪过于剧烈,场面不好收拾,在公众场合不妨就先适当地满足孩子的愿望,暂时稳住他的情绪,给他足够的面子。但回家以后必须对孩子进行跟踪教育,并跟他“约法三章”――如果以后再有违反,坚决不留情面。

视而不见:面对地上打滚的孩子,你虽然心中又急又疼,但是一定得忍住,如果地面足够干燥安全的话,不妨“若无其事”、“满不在乎”地离开,总有他哭疲惫的时候,孩子见父母不吃他这套,一般都会慢慢放弃这些招数。

贴心提示ABC

A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哭,允许适当的情感宣泄;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共同渡过难关。帮助他逐渐形成勇敢、独立的品格。

B要把握好惩罚的“度”和“方式”的问题,避免采用过激的行为和言辞。总的原则还是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切记不能因噎废食,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发展。

C要全家合作,言行一致,避免“跷跷板”式教育。

上一篇:小事情VS大教育 下一篇:职场妈妈亲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