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07 07:43:15

银鲫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1普安银鲫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普安银鲫体型侧扁,背高,腹圆。头尖,口端位呈弧形吻钝圆,唇较厚,无须。下咽齿侧扁,齿冠具1道沟纹,齿式为:2.3.4-4.3.2,2.3.5-5.3.2。鳃耙长,披针形,排列紧密,鳃耙数37~45。体色银白色,背部及鳍呈灰黑色。背鳍具有锯齿的硬刺,尾分叉较浅,背鳍式为3,16~18。鳞大;侧线鳞式为。

1.2生活习性

普安银鲫属于广温性鱼类,生长温度0~39℃,最适生长温度20~28℃,水温在8℃以上时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5或低于5℃时停食。溶氧量为3mg/L以上,pH值为6.5~8.5时能正常摄食生长。主要生活于山塘、水库、稻田及江河中等天然水体中,喜欢成群栖息于水体底层微流水中。

1.3摄食习性

主要天然饵料有摇蚊幼虫、寡毛类、水蚯蚓、毛翅目幼虫、螺、蚌和有机碎屑等。普安鲫食性杂,但其摄食的选择性很明显,选择性强度依次为动物性活饵>陆生动物内脏>商品饲料>植物性饲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主要投喂豆饼、菜饼、花生饼、棉籽饼、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渣、糟粕以及各种有机物碎屑等。

1.4繁殖习性

普安银鲫系营天然雌核发育,异源父本只起刺激卵子发育的作用,不形成雄性原核和提供遗传物质。繁殖的最适水温为18~22℃之间。成熟亲鱼腹部较为膨胀而柔软,卵巢轮廓明显,外观饱满,生殖孔较大,略红肿,外突,轻压腹部常会有卵粒流出。受精卵为粘性卵。受精卵胚盘至原肠胚期最适孵化温度18℃,受精卵神经胚至出膜期最适孵化温度24℃。

2普安银鲫的养殖技术

2.1池塘准备

养成塘面积0.19~0.31hm2为宜,水深1.2~1.5m。要求池塘通风向阳,池塘底部较平缓,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超过10cm时必须清淤。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cm。干法清塘,每667m2用生石灰100~125kg或漂白粉10~20kg,池底及池塘四周边均匀泼洒,并翻动鱼塘底层淤泥,让药物深入淤泥中。再曝晒池底,直至鱼种进池前7d左右才注水入塘。

2.2放养密度

每667m2放养体重30g的鱼种2000尾或50g的鱼种15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800尾。购入的鱼种进池前必须检测并进行杀虫消毒处理:5%阿维菌素溶液0.5μL/L浓度,浸浴10min,杀灭寄生虫。10%聚维酮碘溶液10μL/L浓度,浸浴20min,防治细菌性疾病。

2.3饲料投喂

饲料既可投喂豆饼、糠麸、玉米面等混合饲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养殖效果相对较好。在鱼溜处投喂,养成普安银鲫定点摄食的习惯。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以鱼1h内吃完为宜。要经常到食场检查摄食情况,根据普安银鲫摄食情况及天气情况,调整日投喂量。

2.4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pH值7.5~8.3。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调节水位,一般15d1次,高温季节每周1次,每次加水15~30cm,必要时,可全池换水。在水源缺乏的地方,可以通过在合适时候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控制水面的藻类。

2.5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做好清洁卫生、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全池泼洒药物和投喂药饵等措施,避免鱼病暴发。养殖期间每15d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每667m2用15kg左右)、漂白粉或0.1μL/L的强氯精,轮换全池泼洒,以防治出血性、败血症等病毒、细菌性鱼病;对车轮虫、小瓜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鱼病则用杀虫剂加以防治。

作者:谢先中 单位: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育文化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