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毯收藏“冷门不冷”

时间:2022-10-07 07:19:57

在当下火热的收藏界,古毯显然是一种冷门的藏品,然而事实上,上百年的古董手工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青睐。

中国古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古董地毯(上百年的老旧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另一类是仿古地毯,仿古地毯也是在古董地毯基础上研制编织生产出来的新地毯,新地毯的材质由纯毛和纯丝制成。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中国古毯已经非常罕见,现存于世的多为明清时代的一些地毯。

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大师今明教授说,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地毯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等地区传入我国的,但后来在新疆和田出土了一块古毯,证明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栽绒地毯就已诞生,这就证明了地毯不是舶来品,而是地道的中国文化。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古毯长期以来不被我国收藏界重视。在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气候湿润、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古毯不易流传保存,只有在气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区,如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传。经考古发现,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古毯实物中,最早的为新疆东汉地毯,从现有的地毯实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产与编织图案纹样与材料选择,都是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紧密相连的,因其精致的编织技术和图案的富丽堂皇,成为富贵生活与地位的象征。

链接: 五大古毯

新疆古毯

和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侧,早在2200年以前,和田栽绒地毯就已诞生。之后和田地毯的织造技术传遍了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时至今日,这些地区生产的地毯均称和田毯,又称新疆毯。

古毯

藏毯的成熟期是在公元15世纪,在这之前藏毯经历了由溜到尺不戒到汪丹仲丝再到江孜地毯这样一个过程,约有3000年发展过程。藏毯主要分为寺院用毯和民用地毯两类。

包头古毯

13世纪以前,在内蒙古地区就已经生产和使用地毯了。明清时期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厄鲁特旗地区生产的地毯叫宁夏毯,内蒙古中部地区生产的地毯统称“包头毯”。包头毯除少量的寺院用毯外,大部分集中于民间。

宁夏古毯

宁夏地毯的迅速发展是在明末清初,这时期正是阿拉善定远营的建立和佛教寺院在阿拉善大规模建设的繁荣期。

北京古毯

北京地毯的颜色和图案是在包头地毯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做工基本跟包头地毯一样,毯背面是方块扣,图案清晰可见。

上一篇:加强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