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意见

时间:2022-10-07 05:54:20

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意见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府发〔**〕102号)和《**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府电〔**〕1号)文件精神,促进我县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生猪生产发展

发展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今年6月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县生猪和部分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要建立生猪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促进我县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一)尽快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为了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国家按照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我县能繁母猪补贴由中央财政承担30元、市财政承担14元、县财政承担6元。县财政局和县畜牧局要切实做好补贴资金兑付工作,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养殖户手中。

(二)扎实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和生猪保险准备工作。为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引导和鼓励能繁母猪的养殖,建立养殖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中央财政承担50%,市级财政承担20%,县财政承担10%,养殖户(场)负担20%。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养殖户(场)投保,确保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正常启动和顺利开展。同时,为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降低生猪养殖风险,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市政府生猪保险试点工作情况,及早谋划,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生猪生产保险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生猪保险工作在我县的全面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三)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要高度重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符合我县实际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对新引进、选留父母代后备种猪给予补贴,重点对5头以上规模的种母猪饲养户予以支持,对生猪养殖小区人工授精站建设予以扶持。

(四)切实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标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县政府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圈舍给予适当补贴;对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养殖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符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免收土地占用费和环境影响评估费。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合作的产业化发展机制,着力推进三驱、石马两镇新型规模饲养合作模式。

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要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多种方式,重点为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有关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发农村贷款保险产品,探索农业保险和小额贷款互动机制,帮助养殖户更为容易地获得农村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给予重点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县财政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补助,并对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养殖贷款进行适当贴息。

二、完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一)认真抓好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实。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的动物重大疫病免疫方案开展免疫工作,口蹄疫、猪瘟要实行仔猪免疫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当前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对新补栏生猪要及时补免,杜绝出现防疫空白点,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已由市级以上财政负担。对注射疫苗等其他防疫费用,由县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对政府强制扑杀的生猪,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

(二)加强生猪防疫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生猪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种猪引进隔离制度,对隔离期间发病的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规程予以处理。

(三)搞好疫情监测和疫苗组织供应。要严格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做到不漏报、不迟报、不谎报,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好疫苗的组织和调运,满足防疫需要。要加强对疫苗供应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使用安全。

三、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保证市场供应

(一)确保主要副食品供应。由于生猪生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生猪等副食品供应工作,特别要保证中秋、国庆“两节”猪肉供应,加强猪源的组织,稳定生猪宰杀量,做到不断档、不脱销。同时,抓好牛羊肉以及生产周期短、替代性强的禽肉和禽蛋等副食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县交通局要牵头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输成本。县贸易局要进一步完善稳定副食品供应应急预案,对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副食品生产、购进、库存数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会同各街镇乡、有关部门对今年中秋、国庆“两节”猪肉供应作出安排。同时,要切实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建立健全猪肉储备制度,全县猪肉储备不能满足最低消费需求时,县财政给予储备补贴。

(二)强化猪肉等副食品的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要进一步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督促经营者建立进货查验、购销台账,全面推行“挂牌经营”制度,坚决防止注水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进入市场。对生猪生产、屠宰、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缔非法收费。对自立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改变收费对象、化整为零增加收费、多个环节重复收费和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要坚决查处。要组织开展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的专项检查,从严查处囤积居奇,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

(三)落实补贴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下降。要在8月底以前将低收入者一次性临时补贴发放到户、到人,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要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各中小学校内食堂肉类供应,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要落实好国家和市里出台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中职学生资助等政策,消解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的影响。

(四)加强价格监测,改进畜禽产品生产消费统计工作。要加强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每日监测,做好生猪生产、屠宰及猪肉销售情况的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加强对猪肉等副食品的成本调查和价格预测预警。在城镇、农村住户调查中要增加相应的畜禽品种,提供更全面的住户消费量和消费价格信息。同时,要加强生猪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完善生猪屠宰量和猪肉等畜禽产品市场销售量的调查统计。

(五)建立完善定点直供体系,确保学校、大型超市、食店宾馆等重点场所用肉安全。从**年9月起,逐步实行由贸易局审定的猪肉加工企业向学校、大型超市、食店宾馆等重点场所直供猪肉,并逐步扩大到其他畜禽肉的定点直供。

(六)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和倡导定点屠宰厂(场)履行社会责任。由县贸易局牵头,联合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对城乡结合部的私宰窝点、私宰专业村以及其他屡禁不止的顽固窝点要进行重点整治;对阻碍行政执法检查、暴力抗法的,要加大打击力度;对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病害猪、注水猪的,一经查实,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执法检查时,必须出示执法证件,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执法。同时,要充分发挥县内定点屠宰厂(场)稳定市场、保证肉品安全的作用,倡导定点屠宰厂(场)克服眼前困难,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生产,保障肉品供应和产品质量安全,维护肉品市场秩序。要组织定点屠宰厂(场)和肉品经销者向消费者承诺依法生产、诚信经营,不屠宰病死猪、注水猪,不销售病害肉、注水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肉品。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屠宰厂(场)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积极开展病害肉生物安全处理。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市民科学消费

有关部门要及时猪肉等重要副食品供应有关信息,大力宣传政府扶持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切实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和稳定学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加大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力度等措施;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部门的信息报道,正确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引导社会各方面客观看待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严禁哗众取宠,对歪曲事实造成严重影响的报道要严肃查处。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的领导,抓紧落实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疫病防治、市场供应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尽快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确保正常的市场供应。

上一篇: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方案 下一篇:安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