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一个杠杆,撬起孩子梦想的支点

时间:2022-10-07 05:28:16

给母亲一个杠杆,撬起孩子梦想的支点

这是一位中科大学子写给母亲的信:

“妈妈:经过您全面的严格教育,进入大学以来,我的学习很轻松,如鱼得水。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妈妈,您对我的教育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一生都受用不尽……

信中提到的这位母亲就是湖北省枣阳市一中的周雪霞老师,在不知情的人们眼中,这位母亲又“抠”又“狠”,甚至还有点“疯癫”,可在两个儿子的心目中,母亲却是他们最好的领路人。正是她不遗余力妁关爱,有的放矢的指导,身体力行的“陪练”,为国家输送了两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大儿子赵磊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小儿子赵鹏今年高考以630的高分入读中国科技大学。2004年底,周雪霞老师被湖北省教育厅、妇联联合授予“优秀家长”称号。

伽利略曾说过一句话: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同样,给母亲一个杠杆,她可以将孩子送达梦想的起点,尽管在杠杆的这端,你看到的,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举动。

摊上一个“抠”母亲

周雪霞老师教育儿子们的方法别具一格,虽然,她也和天下父母一样对儿子疼爱有加,但是,她的爱你有时候一眼看不见,需用心体会,才知其中奥妙。

现在大多数父母把下一代看得像心肝宝贝似的,家长宁肯自己多吃苦,也要让孩子吃上营养丰富的食品、穿上时髦新潮的衣服,而周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她只给孩子买减价的衣服,甚至接受亲戚家孩子的旧衣服,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接着再穿,直到不能穿为止。她告诉孩子们:“衣服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比的,只要不露肉就行。不要和小伙伴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比思想。”

赵鹏至今还记得,一年级新生入校时,别的同学都背着崭新、漂亮的书包,只有他和哥哥背着妈妈用旧衣服一针一线缝成的布书包去上学。周老师“吝啬”得连个普通的黄书包也没买,当时小哥俩觉得妈妈太“抠”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只能自我安慰:“管它呢1只要装书不掉就行。”

赵鹏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冬天,当地下起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他穿着表姐留给他的旧胶鞋,不仅样式是女式的,胶鞋的鞋帮还特别浅,脚一踏进雪地,雪就灌进了鞋筒。等赵鹏走到学校时,鞋子里面早就湿透了。还没上到半截课,赵鹏的脚就冻成了“冰疙瘩”,他只好不停地跺脚取暖,再看看同学们的脚上穿着款式新颖颜色鲜艳的高筒胶鞋,委曲得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回家后,赵鹏向母亲提出了强烈要求:“妈妈,请你一定给我买一双高筒胶鞋!”周老师问:“为什么呀?”赵鹏说:“这鞋太难看了,还光进雪。”周老师耐心地开导儿子:“同学们因为鞋看不起你了吗?”赵鹏小声说:“没有。”周老师接着说:“对呀,因为我儿子年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又是五好学生,怎么会因一双旧胶鞋而损失什么呢!鞋子进雪,那是因为你不会走路啁。你瞅着别人踩出的脚印走,雪就不会进鞋子了。”赵鹏实在忍不住了,说:”妈妈,你为什么这么‘抠’呢?”

穿得差些也就罢了,在吃上,周老师也“抠”得出奇。校园里有片草地,每到春夏就长满了野菜,周老师一有空闲就去挖荠菜、灰灰菜、野苋菜等,回家当菜吃。儿子们不理解,问母亲:“妈妈!我们又不是穷得买不起菜,为什么还要吃野菜呢?”周老师说:”孩子们,现在经济条件是比过去强多了,但吃野菜也没有什么坏处呀!它营养丰富,又不用花钱,妈妈小时候吃的是用扫帚扫的干红薯叶子,连洗也没洗就放到了锅里,不也熬过来了吗?现在比过去强多了!”儿子们不服气,反驳说:“妈妈你怎么老拿过去和现在比呢?”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忘本,不知道苦哪知道甜。不要说现在我们还不富裕,即使将来条件再好,也奢侈不得,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啊。”儿子们听后似懂非懂,可再吃野菜时,觉得格外地香。

周老师经常向孩们讲:吃苦是一种美德。她用“抠”的力量,撬起了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专心学习的态度,培养了孩子们的顽强拚搏精神。

这个妈妈有点“狠”

周老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研读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她至今把―位教育学家的话当成行动的指南:总是迁就孩子可能惯坏孩子,遇到原则问题对待孩子要“狠心”一些。应当做的,要求孩子坚决完成,不能姑息迁就;不该做的,绝对要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让步。

赵鹏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向周老师反映,赵鹏的成绩很好,为班上也争得了不少荣誉,但他有一个小缺点:字迹太潦草。周老师深有感触,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从小没练出一手过硬的好字,这个缺憾,孩子可不能再有了!周老师马上买回了几本软、硬笔名家字帖,如王羲之、庞中华的描红范本。赵鹏一听说让他练字,急了,大声抗议:“我的作业都做完了,为什么还给我增加练字的任务呢?我不干!”周老师和颜悦色地道:“写好字一生受用不尽,妈妈就是没有一手好字,成了一块心病,你也要改正过来。”赵鹏急红了脸,大声嚷嚷:“您的缺点为什么要我改正,我不练!”周老师立刻严肃起来,向儿子下了最后命令:“不练字中午不许吃饭。”赵鹏也不甘示弱:“不吃就不吃。”

中午开饭了,赵鹏偷偷地观察母亲,见她一脸严肃,一言不发,看来真不能吃饭了,犟脾气上来,使出了“杀手锏”――“咚”地一声倒在冰凉的地板上,眼望屋顶,一脸委屈。

父亲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心疼不已,想扶孩子起来吃饭,但看到周老师眼含泪水的果决神情,又缩回了手。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周老师和爱人进行过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在周老师教育孩子时,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当父亲的不护短、不干预,积极配合做母亲的教子行动。丈夫深知,妻子何尝不和自己一样心疼孩子,在她狠心无情的外表里深藏着对孩子极负责任的深爱啊!

母子俩的“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赵鹏几次偷偷观察母亲,却见她仍旧紧绷着脸,一言不发。这时赵鹏饿了,也有些心虚了,眼巴巴地盼着母亲能让步,不料母亲却表现出要出门的样子。赵鹏再也坚持不住了,大声哭喊起来:“妈妈,我听您的话,我好好练字。”周老师转怒为喜,停下脚步问儿子:“你真的练吗?”赵鹏连忙说:“我真的好好练字,妈妈,我饿了,能不能吃了饭再练?”周老师高兴地笑了:“好!这才是听话的好孩子,妈妈给你做饭。”吃罢饭,赵鹏果然照着字帖,一撇一捺老老实实地练起来。邻居见了说:“这个妈可真狠,让儿子在地板上躺几个小时,也不怕孩子着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书法兴趣,周老师陪儿子一起练习。母亲的示范作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赵鹏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字成了一种艺术享受,一天不练,就好像缺少什么。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练习,赵鹏的书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在国家、省、市各级的学生书法竞赛中,屡屡获得好名次。受到老师们的一致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

就这样,凡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原则问题,周老师绝对狠得下心来,寸步不让;可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周老师和儿引门会像好朋友一样,交心谈心,母子之间沟通顺畅,根本不存在隔阂。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他们做作业时,周老师从不看电视,更不打扑克和麻将,甚至客人来访,周老师说明情况,客人们也自觉地不影响孩子们学习。“狠”的力量,撬起了孩子们的自觉性,生活中的点滴关爱,也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鼓舞,使他们在学习中信心倍增。

“老妈聊发少年狂”

周老师教育两个儿子,不仅仅停留在学习的单一层面上,而且言传身教地促进孩子们“德、智、伟、美、劳”全面发展。周老师认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最重要,从小就要注意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他们辨别美丑的能力。周老师家虽然也不富裕,但住在学校,各方面的条件比住读的乡下学生好许多,周老师以此教育孩子们,做人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困难的同学。

“润物细无声”,平日点点滴滴的道德积累逐渐化为两个儿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和指南。班上同学的饭卡丢了,赵鹏就把同学带到家中吃饭。借东西的事就不必说了,有经济困难的同学钱不够用了,也向赵鹏借。直到高中毕业,还有同学借了几百元未还。赵鹏对母亲说:“借钱的同学不好意思见我,可见他家里经济上实在困难,我们就当作向贫困生捐款献爱心了吧。”周老师满意地笑了,觉得儿子能这样想这样做,实在是难能可贵。

上小学时,两个孩子不爱活动,身体瘦弱,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段时间,每天晚上,只要兄弟俩做完作业,她就拉上孩子们去乒乓球台,暗着他们打上几十个回台。

孩子们上了高中,学业更加紧张,体育活动明显减少,周老师很为儿子们的体质担心,一有空闹,周老师竟抱着篮球,“老妈聊发少年狂”,“逼”儿子们上场打球。快50岁的人了,跟两个生龙活虎的儿子在球场上“拚抢”,难怪不知情的人觉得她有点“癫狂”。可正是母亲的“癫狂”,撬起了儿子充沛的精神和健康的体质,令他们一生受益。

上一篇:愚公为什么非要挖山,不能钻隧道? 下一篇:哪些儿童不宜打防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