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法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时间:2022-10-07 04:57:34

略论法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摘 要】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交换学习期间,笔者主要选修了历史学、政治学、商学及环境学等方面的课程,深感法国高校课堂教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互动性强等显著特点,这对打破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固化、教学方式“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法国 大学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巴黎政治学院(法文全称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俗称“Sciences Po”)是法国和世界名校,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四大学科领域享有国际盛誉,被誉为法国社会精英的摇篮,法国70%的政治家、80%的企业管理者,以及几乎所有法语国家的总统、总理都曾是她的学生。笔者受北京大学海外交流体验基金的支持,赴巴黎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巴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修习,主要选修和学习了历史学、政治学及环境学等方面的课程,深感法国高校课堂教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互动性强等显著特点,这与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固化、教学方式“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对比。目前从宏观上介绍法国大学教育基本概况和特色的文章比较多见,因此本文只对笔者感触较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希望对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启示和促进作用。

一、 课堂教学方式:讨论和探究式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来讲教授过程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作为学生来讲,知识是重要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当今社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摄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课堂教学”目前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法国大学的授课形式基本上有主讲课程、实践作业、指导练习等三种。“主讲课程”主要是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人数一般50-100人)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种课综合类大学比精英学校要普遍得多。“实践作业”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并增加一定的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上这种课的人数不是很多,大多数由助教担任,但因为法国大学教授很重视实验课教学,所以有的教授也亲自给学生上实验课。“指导练习”一般是分小班上习题课,一个班有10-30人不等,主要目的是复习、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法国大学的教学都非常重视讨论式和探究式的应用,师生互动性非常强,把“教”与“学”很好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笔者发现,法国课堂教学上,几乎所有师生都对学生自主展示和演说(exposé)具有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每门课程在教授期间,每名学生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到讲台,结合自己课下的调查和学习成果,对其他师生进行“专题论述”发言。据笔者了解,做exposé是法国社会中一项最基本、最常见的技能,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中都避不开它,这也成为法国高校教学着重训练的一项技能。例如,在笔者承担讲述任务的一次exposé中,教师要求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法国的“浪费”现象发表见解。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及查找资料后,提出法国存在整个欧洲最严重的药物资源浪费现象,而这恰恰是因为法国独特的、惠民的医疗保险体制所致。法国规定每个公民都享受100%的免费医疗,这样便导致药店、诊所普遍开花,民众在医疗保健方面消费从不吝啬,原本令人叫好的医疗体制引发了巨大的浪费和作弊现象。学生们针对这一情况踊跃地发表见解,讨论非常热烈。教师又要求学生们继续查询相关资料,根据现存弊端提出合理改善药品浪费现象的对策报告。这样,一个看似小小的话题,最后却让每个学生都对国家的政策运作进行了关注和讨论。

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法国没有我国那样明确具体的所谓“专业”,只有按学科设置的一些“课程群”,其具体课程设置非常多样化,课堂教学也没有规定教材。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测试题非常贴近法国的社会生活,国家制度、选举、文化发展政策、高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往往都被包括在内。但这些内容又不只是悬在高层次、高层面,讲套话、讲空话、讲假话,而是引导你,进而要求你学会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旨在训练大学生应当怎样理性地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更好地投身社会,为社会的发展与完善服务。

做练习和测试的目的实际上也是端正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增进学生待人接物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老师着重讲解的是解答习题或试题的要求,而不是我国应试教育常见的那种“全面复习,重点背记,猜题押宝”的套路。许多题目都提供了一堆听力材料或阅读材料,答题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学生听懂或看懂材料没有?学生听过了或看过了材料,能不能忠实地复述?能不能做出忠实而准确的提炼?也即是否具备“摘要”和“综述”的能力,其实训练的是学生对他人的态度,提高的是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技巧和艺术。

课下阅读任务量大是法国大学课堂教学要求的一大特征,每门课的教授都会推荐大量本领域的专业书籍。为了完成高水平的作业和论文,学生每周都必须按照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在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阅读任务没达标,下周的教学甚至无法进行(尤其是学生发言占很大比重的讨论实践课)。笔者选修的“法国政体形成历史”一课,在整个学期除了要学习教师编写的阅读材料外,还须阅读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柏克的《法国革命论》等多本历史著作。

法国人很关心自己的国家,这种特点在巴政的课堂教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校针对国际交流学生开设的语言学习课并非脱离实际的照本宣科,也并不着重讲解语法和习题。教师从第一节课就要求每名学生积极关注2012年法国总统换届大选进展和近期欧洲各国财政部长关于欧元区危机的决策与处理,每节课都组织大家开展时事讨论。萨科奇、奥朗德、默克尔不断地在巴政教学楼的大厅、走廊和教室被提起。爱发问、多思考、敢表达的习惯是学校大力倡导也是全体师生身体力行的重要理念,对于政治角逐、国际金融合作和风险话题的探讨和辩论,更是远远超出简单的利弊判断的思维模式。平等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早已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他们不轻信表面的或者高于自己的“权威”,而是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上一篇:《食品添加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现行职业能力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