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武:解读神话

时间:2022-10-07 03:45:32

不久前,重庆商社集团新世纪超市轧账,2006年,新世纪超市全市70家分店销售额突破60亿元,继2005年以来,已连续两年销售额超60亿元。新世纪超市演绎的销售传奇,是重庆消费市场狂飙、商业繁荣鼎盛的缩影。

2006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3.6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181.49%,为直辖以来最高;与2005年比,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并居全国直辖市第一位。

市商委党组书记、主任秦文武欣然回顾:“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发展大商贸,直辖以来,重庆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知名的商业城市。”

秦文武,正是重庆商贸10年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 组团式商业“扎堆”,人气、商气、财气在这里集聚,商圈成了城市的亮点、活动的热点、消费的增长点。

怡人的生态公园,丰富的商业业态,这就是建成不久的江北观音桥商圈……与这些匹配的是,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商圈实现销售额1.45亿元,增幅48%,列重庆主城商圈增幅第一位。

观音桥商圈的建设,只是重庆市正在进行的多层次商贸中心建设的一个镜头。

直辖以来,随着“8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工程的实施,重庆商贸流通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市商业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2003年初,秦文武由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调任市商委主任,几经调研,商委提出了发展重庆商贸流通业的几条思路。其中之一就是,组团式、多中心、分层次发展商贸中心,以“商住分离、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理念建设商圈。

2004年,观音桥开始实施整体改造,2005年,观音桥步行街顺利开街。2006年8月,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正式授予观音桥商业街“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这是西南首条被命名的“中国著名商业街”。观音桥商业街逐渐成为重庆城市的新坐标。

“组团式”是建工业园区的一个办法,秦文武把它“拿来”,用建工业园区的办法打造城镇商圈和大型市场,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融合和集聚。他形象地说:“商业一‘扎堆’,人气、商气、财气都有,成了城市的亮点、活动的热点、消费的增长点。”

重庆商圈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各地城市学习考察的“样板”,“组团式”的经验和“商住分离、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建设理念,迅速被改革先行区深圳学去,深圳目前的商业建设规划就借鉴了重庆商圈建设的经验。

直辖10年,全市中央商务区、区县商圈、商业特色街和专业市场、中心镇和社区商业中心发展迅速,2006年,全市4个层次商业中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76.2%。

的确,商业一“扎堆”,便带来了滚滚财源。

>> 在外资商企纷纷抓住直辖商机,抢滩重庆的同时,重庆商贸的11287个连锁店,演绎着现代流通的精彩。

10年来,重庆商贸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稳步向现代流通迈进。

直辖以来,外资商企纷纷抓住直辖商机,抢滩重庆,在与本地企业的竞争中不断碰撞和融合,制造“鲶鱼”效应。

“引进来走出去”,2003年,秦文武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一发展重庆现代流通业的思路。对此,秦文武解释道:“‘引进来’促进了全市商贸流通业态优化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走出去’开阔了眼界,拓展了市场空间。‘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良性互动,使全市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融入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大流通,逐步向商贸流通现代化迈进。”

10年前,重庆10大商业排行榜上,解放碑、沙坪坝等地的百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10年来,外地以及外资商业异军突起,与重庆商业竞争融合。到2007年,家乐福、沃尔玛、国美、苏宁等80多家国内外大型商业零售连锁企业,已正式成为重庆流通业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重庆商社集团、小天鹅、陶然居、金夫人等53家龙头企业,也驰骋市内外,店布全世界。

作为重庆百货业的领头羊、先行者,新世纪百货对“引进来走出去”颇有感触。外资企业首当其冲的优势就是环境优美,而现在,新世纪的硬件设施丝毫不比外资商企差。新世纪百货的负责人刘伟力说:“新世纪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外来企业的先进理念,并把它融合进自己的骨子里。”现在,新世纪通过开放式货架、让利经营、现场促销秀等手段和经营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它们走出主城,把连锁店开到了区县和市外。

10年,商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重庆商业不断“孵化”出气度不凡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等;充满新意的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市商委引导企业改造、整合,一批传统市场向专业大卖场、订单交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等业态方向转型。

2006年,重庆新发展连锁店铺1998个,全市连锁经营店累计达到11287个,年销售总额实现370亿元,占社零总额的26.3%,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在全国领先。

>> 日益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逐渐上升的知名度,成就了一个个会展大餐,并成为拉动重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一位外国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如果在一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就好比开了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钞票。”

2007年3月,全国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首次在重庆召开,这届全国糖酒会是重庆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外来客商最多的一次盛会,成交额高达147.26亿元,创历届糖酒会新高,6334家参展企业赚得盆满,重庆也赚得钵满,17.7万客商为重庆带来直接消费收入25.9亿元。

经济学家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

直辖以来,重庆人惊喜地发现,自己身边的“节”越来越多了:除了春节、“五一”、国庆,还有“火锅美食文化节”、“日用百货交易会”、“老年产业博览会”……

对此,秦文武深有感触:“直辖,给重庆带来了发展会展经济的一些优势条件:除了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重庆更具备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日渐上升的知名度。琳琅满目的会展大餐,正在成为拉动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发展会展经济的过程中,重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本届糖酒会就突出了以“会”带“展”、以“节”带“会”的特点,在糖酒会召开的同时,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和中华名小吃展同时开幕,吸引了眼球,赚够了人气。

火锅美食文化节上,绵延2.1公里的2249桌火锅宴一字摆开,35.5万人次品尝了火锅,“最大火锅宴会”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麦德龙华中区总经理博爱惊叹:“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美食盛会不可想像,在英国是不可能的!”

“最大火锅宴会”展示了重庆直辖给会展经济带来的活力和气魄。

直辖前,重庆平均每年举办或组团参加的国内外各类展会才将近60个,如今全市自办的展、会、节就达120个。特别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举行,催生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使展馆总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重庆不能承接大型展览项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上一篇:流通消费篇:商贸黑马 演绎神话 下一篇:三农扶贫篇:改天换地 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