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中线与造型的初探

时间:2022-10-07 02:45:53

摘 要:本文从“书画同源”的联系视角出发,主要探讨在中国书法发展影响下工笔人物画线的特点和运用,同时对其造型特点进行剖析,旨在明确工笔人物画的艺术价所在。

关键词:工笔人物;线;造型;特点;运用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87-01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线的初探

工笔人物线条自古就和书法有着渊源不断地联系和自己的特点。

众所周知,书法线条体现了书法家在书写时的运笔、节奏。用笔的勾勒、盘旋、顿挫、提按、聚散和笔墨的干湿、浓淡、枯润等微妙变化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历代名人书法理论家以及书法家在品评书法作品的标准中有提到“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可见这种“力”在书法审美鉴赏中的重要影响。清代包世臣也有过“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一说,强调书法之线须有“力”之美。这样的书法线条才能气韵生动,精妙传神,达到“骨劲气猛”“力透纸背”或“入木三分”的艺术境界。

书画同源,书法产生与发展是在中国画发展之后,但中国画却从书法线条中借鉴用笔让中国画的表现线条更具有张力,整体感强。尤其是白描、工笔人物画对线条要求很高,因为线条是它们的造型语言,是表现画面形体塑造的关键。其实,中国画与书法中篆书笔意相似,追求均匀变化,规整。从秦汉时期到早期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条有所改进,均是均匀变化,圆润细腻的线条,魏晋南北朝的工笔人物画的线条仍是铁丝线,代表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等。但随着篆书到隶书、楷书、草书的发展,中国画用笔也开始呈现提按转折,粗细顿挫等丰富笔意和趣味,尤其是在盛唐,工笔人物画达到了历史高峰。代表人物吴道子,其创造了一种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这种描法绘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中国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是以简单的线条有机地排列组合成一定的图案。初期的文字组合成的字群,好比是一幅单纯线条构成图,没那么的考究。直到从篆书演变出了隶书、楷书、行书、行草书,书法的线条才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此时的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也吸收了书法中起行收笔、提按顿挫、抑扬缓急、粗细变化等用笔精华,兼具了书法的书写性和流畅性。用线条的虚实、疏密、浓淡来表现对象的空间层次,对比关系;用线条造型的曲直,干枯、粗细表现物体的质感;用线条的转折、穿插表现人物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化;用行笔的快慢节奏表达画者感受。总之,书法线条的书写性和流畅性丰富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美,线条的表现力。

书法要求下笔有力,行笔犹如“锥划沙”,笔画线条富有力感。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也是同样道理,运笔不能漂,力求稳而有弹性,讲究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有起笔、行笔、收笔。强调不同线条节奏搭配,如虚入虚出,实入实出,虚入实出,实入虚出等,从而增加工笔人物画线的丰富性。

二、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初探

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一直强调“以形写神”、“意像”造型,是通过对绘画对象的认真观察、认识、理解和记忆后,用艺术性的线条加以提炼、概括和勾勒,将立体物象以主观“意像” 的平面艺术形式表现。人物造型上,由原来简单、粗放的样式逐渐趋向精雕细刻的造型形式,到了唐朝出现历史顶峰。但随着现今中西方经典艺术,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国人物画造型方式也蒙上了西方的造型色彩。西方的绘画是面对面,近距离观察对象特征,注重客观的表现,反映现实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固有色、形体、光影与空间,讲究理性式绘画。中国的绘画则偏重于感性的认知,追求“意像”造型,偏向主观情感色彩,用概括主体方式反映现实对象。因此,中国工笔人物画也具备了自己的造型特点。

1、线性。在西方人物画作中,常常以块面为创作元素组成完整的画面。西方学者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象造型是没有“线”的,物象的体形表现应该是基于不同样式、形状和块面的有机组合。而中国的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表现必须要依附于线条。这种造型观念不仅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甚至建筑、壁画、石雕造型中均可以有明显的发现。因此,用线造型就成为了中国美术绘画造型的特有象征。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它的造型离不开刚柔,曲直的线条语言。

2、意象性。中国古人创作的工具只有毛笔、浓墨和纸。那时的文人雅士常在闲暇之余信手撇出几叶竹叶兰花,抑或山石,昆虫,不求具象但求趣味。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种“尚意、趣味”的意象造型原则越来越受到许多美术家的青睐与追求,在这种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指导下,工笔人物画的“形”才更具神韵,更有“意象性”。它脱离低级的,机械的描摹客观事物,而是深层地,主观地创造具有浓厚意性,趣味的美感造型,表现画家作画时的情感世界和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生命和价值与它的线和造型有着不解之缘,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有在继承前辈们积攒下的艺术精华,夯实它的线与造型,打好结实基础,才能面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考验,不断创新,用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审视中国的绘画艺术,让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绽放异彩。

上一篇:对普通高校舞蹈社团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及建... 下一篇:新媒体对艺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