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在大地上执着生长

时间:2022-10-06 11:35:05

【编者按】

多元化时代,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当越来越多的非精英阶层的普通人,借助了网络等发展平台,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后,“草根英雄”“草根明星”等称号,便迅速成为当下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草根”们因为其寻常甚至卑微的出身,更因为其取得的超乎寻常的成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同样出身寻常甚至卑微的绝大多数国人的情感认同,也给无数个依旧处于寻常和卑微中的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草根英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素材呈现】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勇敢瞬间彰显高尚师德

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2012年5月14日《光明日报》)

78岁美籍修女为老人洗20年尿布

据台湾 《联合报》2012年3月22日报道,78岁美籍修女潘莉安,远渡重洋来到台湾,在台南市仁爱修女会附设的老人养护中心,清洗老人尿布,一洗就是20年。面对又脏又臭的尿布,她不认为有什么困难,她说:“重点不是我做什么工作,而是我为什么做。”

潘莉安是台南市“老吾老”养护中心开心果,总笑口常开,看到老人就逗其开心:“你今天有没有心情好?”她19岁成为修女,发愿奉献一生,在美国担任小学老师多年,后来自愿前往国外服务,1983年到台湾,一开始也是做老师,教英文,还担任护士助理,后来转到台南,一头扎进洗衣房中。

“老吾老”专门收容失智、失能的无依老人,多数都坐轮椅,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环保,中心从没有用过纸尿布。“老人家每两小时换一次,每天要换下一两千块尿布。”中心主任谢菊英表示。

院内老人沟通能力不好,但看到潘莉安都知道她是“送衣服的修女”,都会追着问:“我的洗好没?”而潘莉安最爱“爱的抱抱”,藉由身体的接触,给无依的老人温暖。

工作近20年,潘莉安没有抱怨,也不认为洗尿布是卑微的事,她自小生长在农家,经历二战贫困年代,洗尿布并不困难,“何况重点是奉献的心,做什么都一样”,只要体力许可,她要一直洗下去。

【素材深度解读】

解读一:草根英雄,也许没有华丽的外表,也许没有位高权重的身份,但是他们有着一颗闪光的心。这样的英雄,在寻常生活中或许无法闪现耀眼的光芒,但当危难降临时,他们却总能够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雕塑大写的人。这样的奉献和牺牲,在信仰缺失、人情冷漠的年代,无疑是民族精神的强心剂。他们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可爱,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解读二:瞬间的壮举,可以构成一种生命的伟大;长久的坚守,亦能够演绎一份崇高的精神。在这个社会上,更多的草根英雄,并没有轰轰烈烈地爆发,而是把一件平平凡凡的事情长久地坚持下去,直至坚守成一份难得的境界。这样的坚守中,草根英雄们牺牲了世俗意义上的许多幸福,却为更多的人带来了生活与生命的希望。这样的人,他活着便能让大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的存在,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

【素材运用示例】

平凡中的伟大,无不来自寻常生活中对道德与精神的追求和坚守。

不要总是用狭隘的心胸去揣度他人奋不顾身的壮举,须知,每一个壮举的背后,必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和崇高精神作为支撑。当张丽莉面对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她勇敢地冲上前去,毅然以血肉之躯承受根本无法承受的巨大冲击力,她心中涌动的,只是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生命的保护。这样的保护,是她身上师德光芒的全部闪亮,是她内心深处救人危难的崇高情怀的全部释放。

也不要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草根英雄的默默奉献,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正因为一辈子做好事太难,所以,这样的人,便有了值得我们敬重的人格魅力。潘莉安这些年的坚守,足以让她成为一名高尚的人。她用自己的坚持,为他人带去了幸福和希望,也为自己开拓出一方道德与精神的新天地。

草根明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素材呈现】

脑瘫博士的自强人生路

文/叶 秋

他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时因难产差点断气,从阎王那里捡回一条小命的他得了“脑缺氧后遗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瘫”。但是父母并没有抛弃他,给他起名为“甦”,意思是死而复生,更寄寓为自力更生。多年来,家里没有放弃康复治疗,还让他同别的孩子一样求学,为此几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的积蓄。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打小就知道用功。因为脑瘫,他发音不清,行动不便,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他没有向厄运屈服。他通过抓象棋子、抓玉米粒来锻炼握笔写字,右小腿经常绑着沙袋以稳固身体,防止跌倒。由于手不停地颤抖,写字超慢,每次考试都答不完卷子。高考成绩不好,只能在老家上电大。

尽管没有考上好大学,他依旧没有泄气,相信总有一天会坐在名牌大学的校园内。为了这个梦想,他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先后修完了大专、本科课程。在此期间,他为一些社会青年和下岗青年职工无偿举办电脑培训班10余期,接受培训的有100多人次,还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免费开发了一套看守所检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写字慢,他考研考了3年都没过线,最后才考上了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接着又读了博士,研究对残疾人有帮助的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在新环境中,他没有骄傲自满,也不曾停止追求的步伐,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发表了20余篇论文,其中4篇SCI期刊文章。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最新一届国际生物识别大会上,他是国内唯一的受邀者。

2012年1月,他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感动了无数国人,很快被网友誉为“中国版的霍金”“21世纪的张海迪”。他就是脑瘫博士王甦菁。

上一篇:寓物寄情,借以咏志 下一篇:真挚情感 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