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典型边坡变形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时间:2022-10-06 11:05:28

黄土地区典型边坡变形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陕西省延安市一典型黄土边坡实例,结合延安市地质概况及气象水文条件,对黄土地区这一类典型黄土边坡变形模式及变形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开挖边坡导致整个坡体稳定性变化,以及斜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一些工程措施和后期防护建议。

【关键词】边坡;变形模式;稳定性;防护建议

0 前言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特殊的地形地貌(三山(清凉山、宝塔山和凤凰山)夹两川(延河和南川河))条件、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导致市区多处斜坡地段失稳。研究区边坡为一典型岩土结合边坡,边坡由于前缘开挖造成巨大临空面。

1 边坡变形模式分析

按照边坡受力情况可分为牵引式和推移式破坏。牵引式其变形特征表现为土体向临空方向的剪切蠕动,坡体上产生自地表向深部的拉裂,进一步明显变形产生贯通良好的拉裂缝,然后剪切进一步贯通,地表裂缝增多,伴有局部崩滑、掉块产生,最终滑动面产生坍塌。重力推移式滑坡,其变形特征表现为土体向临空方向迅速剪切滑动,剪切面已有软弱结构面控制,其变形是由深部潜在剪切面逐步向地表发展,坡体后缘与剪出口位于地形变化转折部位。该类边坡属推移―牵引式工程性危险边坡。

2影响坡体变形的因素

边坡的破坏机理是由各种因素综合来确定的,其中内因方面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因素、岩土体的性质因素、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等,外因方面:坡体人类工程活动、降雨侵蚀作用。

(1)地形地貌因素

边坡为岩土结合边坡,坡体较陡。在长期的重力,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2)岩土体因素

坡体地层上部为黄土,下部为中风化砂岩。在岩土接触面,为厚约1.0m的强风化破碎带。岩土接触面倾向为顺坡向,倾角约30°,受雨水影响可能发生滑动现象。

(3)水文地质因素

地表水可以改变斜坡的外形,渗入坡体土层中后,增大坡体的下滑力,降低土体抗剪强度。

(4)坡脚施工开挖

坡脚施工易造成边坡基岩出露形成较大的临空面。外界条件干扰下,边坡将有可能发生破坏。

3边坡稳定性分析

该类型边坡坡计算稳定性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计算。我们对其将来的滑动破坏模型可确定为均质土体中的圆弧状破坏,其滑动面是通过搜索其最危险滑动面来确定。

边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饱和工况下基本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较在暴雨或者连阴雨情况下发生整体破坏的可能性较大。

4边坡上部滑坡区稳定性分析

结合对研究区的勘查资料,以及室内取样测试工作,特别是滑带土土样样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值,对上部滑坡区滑带土建议C、Φ值选取如下:

滑坡区稳定性计算模型展示:

9-9,剖面稳定性计算条块模型 10-10,剖面稳定性计算条块模型

滑坡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5边坡发展变化趋势

边坡当其力学指标达到一定程度时,坡体局部会发生垮塌等。该边坡前缘由于开挖形成临空面,岩土分界明显,在雨水等因素作用下,局部变形明显,坡体边缘出现裂缝。坡体局部产生滑塌,强降雨的作用下可能再次产生滑塌等破坏。

该边坡局部产生的拉张裂缝,利于雨水垂直渗透,所以,在天然自重状态下是基本稳定的;但是进入雨季,地表水入渗严重,坡体边缘土体向下垮塌,变形加剧,最终导致边坡局部失稳下滑。

6结论

边坡区建议使用锚索格构梁进行加固,并在坡体后缘处和坡脚部位设置截排水沟。滑坡区考虑重新设置支挡结构,配合在坡体上设置微型桩,后缘设置排水沟。

边坡防治工程必须做好坡体的防排水工程。坡体防护在坡顶后缘处和坡脚部位设置截排水沟和集流槽,防止水进入坡体,视情况进行护面处理。坡脚排水沟应与场地排水系统相通。使区域内水迅速排出,以免地表水或地下水大量聚集导致土体饱和,从而使得岩土体强度降低,引发坡体失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邓军涛,何红前,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陕西建筑,2009,9

[2] 黄昌乾, 丁恩保. 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J] 水电站设计,1999,15(1):53~58.

[3] 雷祥义. 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人类活动的黄土斜坡地质环境负效应问题[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 3:36~42

[4] 莫进丰. 开挖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控制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0

[5] 王家鼎, 惠泱河. 黄土地区灌溉水诱发滑坡群的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 22(3):305~310

作者简介:1.张鑫(1991―),男,陕西商洛人,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012级研究生。

2.段旭(1991―),男,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013级研究生。

上一篇:针对招投标交易中的利弊分析 下一篇:智能化技术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