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中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

时间:2022-10-06 10:55:39

农业现代化 中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

毫无疑问,在未来十年,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增长将会与如今我们所目睹的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增长势头相媲美。

米尔顿・科特勒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主席现代营销学创始人之一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已实现了在教育和科技上的变革,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因特网人数最多的国家,已成为在能源产业上最为重要的投资者。随着消费者信用制度的不断扩展,中国的消费变革也在我们的眼前逐渐展开。那么,什么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变革的亮点,而且,它的实现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为势不可挡的经济增长呢?

我认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时代已经渐渐来临。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毫无疑问,在未来十年,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对农业经济的投资的增长将会与如今我们所目睹的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增长势头相媲美。在美国,农业经济其实就是最大的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农业经济也同样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但对于如此未来的估计,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对当今中国农业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在全国看来又不尽平衡。一个方面,旧中国的农业模式依然存在,如今,在中国8亿多的农民中,很多人依然是将自身的生存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的。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在农业运作中依然存在的很多陋习;同时,农民的流失,和城市农民工的增加也是如今中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然而,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来说,这都是必经的阵痛和过程。

不可无视的是,中国农业还有另外一个可喜的方面:在中国某些农村,农业经济已经变成给人们带来财富、科技,甚至是荣耀的前沿阵地。虽然这个潮流才刚刚开始,但是它必将会快速成长和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农民继续留在他们的土地上,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来获取利润,而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现代化农业已经在中国悄然生起,并必将会稳固成一个职业,就像在西方和澳大利亚的农业经济一样。如今,30%可种植的土地就能生产出中国需要的70%的食物。那么,靠着一亿多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作业的农民,和可带来无数增值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甚至是营销,在20年之内,农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一定能创造出增值的。

这首先要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时间以来在这个方面做出的表率,通过租赁以及其他一些法律上、金融上、社会上和技术上的途径,给予农民和农业投资者以强大的支持。农民不需要根据政府的要求来进行生产,而是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供需变化来更为合理地安排生产。同时,农民还可以从低廉的农作物的生产转移到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生产,就像现在,很多农民选择从种植粮食作物转移到种植蔬菜。如今中国的农业早已市场化,并且对于任何想在其中投资的人来说,都是开放的。

虽然在2004年,农业产业只收获了相当于工业所获得的投资数额的2.76%,甚至比对服务行业的投资还要少上1个百分点。但是我相信,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会加快,就像中国快速发展的频率一样。具体而言,我认为,在土豆、棉花、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领域,都有很好的个人投资前景。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土地已经被集中到一个较大的规模,不论是在土地的改进,种植,机械、设备和技术方面,都为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当今的中国,较大规模的农业经济存在于种植,喂养,加工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尽管中国的农业在2003年仅仅获得了2%的国外直接投资,我相信这个步伐也会很快加快。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使得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进入这个领域,再从中国更多地出口他们的农作物。比如,加利佛尼亚的种植商就将部分产品的运作移师到中国。然后他们通过出口的方式,以比当地生产商低40%的价格,再把这些农产品运回加利佛尼亚。同时,我们也将会看到中国会越来越多地把绿色蔬菜和蘑菇等农产品销往亚洲各地,甚至是西方国家。就目前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我们还应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式的园林种植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国经济乃至人口的发展。科技、物流和销售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地使得人们对更多和更丰富食品的现代化的需求得以满足。所以,中国也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的食品进口商。但事实上,如此巨大的需求市场必然会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更快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条件及趋势

越来越多的食品零售商们为加工食品创造了更多的需求空间。比如,如今正有20家国际水准的法国炸煎食品工厂正在中国兴建,以满足中国乃至国外出口市场的需求。正是这些有创造需求能力的超级市场供应链和快餐食品供应链,逐渐酝酿了中国食品加工和食品销售的革新。

与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中国农业现在在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迈进。我很欣喜地发现,每一年,都有很多农学家和农业工程师从中国大学中走出,通过几年的国内经验的积累和国外技术的结合,我相信他们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科研人员。清华大学就在两年前开创了“农业产业化中心”,如今,已经有1000名农业经济的管理人员学成毕业。他们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同时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2001年到2005年,在生物科学领域投资预算就达12亿美金,这比上个五年增长了400%。这笔基金将专门投入到农作物的培育、遗传学、GMO、土壤研究、灌溉和现代化农业组织的研究和应用上。加上政府、组织或个人对农业的投资以及对农民的培训,这些都成为食品加工者和城市超市零售商得以源源不断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的前提保证。我相信,在这些方面更大的发展,势必会更根本地解决如今还残留的一些阻碍中国更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问题。

同样,能够创造增值的食品加工业在中国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大豆和花生正在被更多地压榨和加工成为食用油、面粉、维他命和其他种类繁多的有价值的副产品。通过谷物培育出来的乙醇类植物也越来越为常见,它们又同时为动物养殖创造着富含蛋白的饲料。中国正在建造马铃薯片加工厂、花生黄油加工厂和其他一些新的食品类别加工基地,以满足更多中国人的需要。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物流和分销领域的成长也给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无数的益处。如今,高速公路把农村和城市以及港口连得更紧,有利于便捷的运输。随着货物运输业的私有化,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双轴半拖车。就连拖拉机也变得更为自动化、灵活化,总之,变得更加实用。

正是因为有了像卡车这样便捷的运输工具,才使得农产品得以及时运往城市的超市,从农村的合同种植商的仓库中销往城市。

如今,古老的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残余将在中国全面进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消亡。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只“菜篮子”,食品加工者和农业机械和设备的制造者。我对此充满信心。

上一篇:奥凯起飞 民营航空业者的未来猜想 下一篇:价值链策略转变:跨国公司制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