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中父母出资购买房屋赠与子女的法理依据

时间:2022-10-06 10:27:28

浅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中父母出资购买房屋赠与子女的法理依据

《婚姻法》司法解释创新性地对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的性质进行认定将对我国婚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一规定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带来的冲突与发展并提出笔者的个人见解。

一、《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对保护家庭财产具有积极意义

从积极意义方面来说此条在保护夫妻共同财产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了对原生家庭财产的保护,避免因年轻人不成熟的闪婚闪离,让父母多年的辛苦积蓄打了水漂,有助于法院的判决在情理与法理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二、第七条在法理学上的依据及不足

1.新规定与国际接轨程度更高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属于子女个人财产,无论赠与是在婚前还是婚后,其法理学依据在于,赠与行为是基于身份关系或个人情感而作出,赠与人通常并不希望所赠财产由他人分享。因此域外法律对父母赠与给子女的财产和子女继承所得的财产都认定为个人财产具有法理上的一致性。而我国婚姻法规定,除非明确为只归一方所有,继承和赠与所得财产均为夫妻共同财产,故解释三第七条与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的出现了法理上的割裂。

2.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性质

我国法律规定赠与合同属于诺成性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实践中大多不会签订书面赠与合同,因此对赠与意图的认定有一定的难度。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即是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对父母意思表示的一种推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不动产采用登记要件主义,只有登记后所有人始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并且将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的行为。因为父母自始至终并未被登记为产权人,无法对房屋进行有权处分,所以实质上父母赠与的是购房款,是货币性的赠与,而非赠与房屋。因此解释三第七条实质上是对这种限制了使用途径——即用于购房的货币性赠与的权属作出了规定,此时不禁使人产生疑惑这种货币性赠与的特殊规定是否可以类推到其他种类的财产性赠与如赠与购车款、贵金属和珠宝等等。笔者认为上述财产的性质与购房款相差无几,在赠与人意图不明的情况下如果参照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类推将父母对子女婚后的赠与均认定为个人财产的话,一则与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相冲突;二则使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不公平地倾向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一方,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笔者认为解释三第七条为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针对这一点后文还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婚姻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身份,有着法律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婚姻法解释三重财产轻身份的特点,也许有助于解决一些具体的纠纷,但对于达到民众对其引导优良价值观的期许还有些不够。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个案,审慎的适用婚姻法十七条和司法解释三中的第七条。

上一篇:《(IFLA)信息素质一体化徽标的应用:营销手册》... 下一篇:关于代位继承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