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训看差异

时间:2022-10-06 09:38:08

校训是学校培养理想人才的素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东、西方大学在这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一些西方大学为何能够取得骄人的科学成就?看看这些大学的校训,就知道它们何以能够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

求真、追求真理,是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追求真理”。这个“真理”既包括人类社会的,也包括自然界的。

要求真,就必须独立地思考,不受权威左右,不受政治影响,不拘一格去探索。科学研究的天敌要么是被别人束缚,要么是自己束缚自己。斯坦福大学的校训就是:“让自由之风吹吧!”

求真也罢,自由也罢,最终落脚点还是个人的智慧。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校训就是:“让你的智慧点亮这里!”

愿意下定决心做苦行僧去探求真理的毕竟是少数人。那么,就会有人问:“既然那么苦,为什么要去追求真理?”答案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可以使人自由”。

再好的理论,再伟大的思想,要造福人类,就必须落实在生产技术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

上述几所美国著名大学的校训,结合到一起就是科学教育的蓝图。

比较的结果是惊人的,看看中国几所名列前茅的大学的校训,就知道我们的教育目标与西方是多么不同!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这些校训,虽然措辞不一样,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道德修养;第二,强调学习态度;第三,强调知识面。

中国高校的校训几乎都来自儒家的经典,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目标,本身没有任何错。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以培养君子为首要目标的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而西方的大学特别强调学生要为社会服务,解决人类面临的科学难题。如果我们用两个词分别来概括东、西方教育终极目标的差异,就是:中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君子”;西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大师”。

(摘自科学出版社《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探讨钱学森之问》 作者:石毓智)

上一篇:畅销款大师安迪·沃霍尔 下一篇:明成祖残暴剐杀三千妙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