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科”之父李丐腾:我要飞得更高

时间:2022-10-06 08:41:41

1999年,28岁的李丐腾一举进入电动剃须刀行业。七年过去了,他所创建的飞科电器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国内电动剃须刀行业的龙头,而他也由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乡下小伙,变为一个资产好几亿的成功企业家。面对国际大品牌的来势汹汹,他是怎样面对的?又是依靠什么取胜的?

初出茅庐,洞察商机挖到第一桶金

李丐腾出生在浙江温州楠溪江深处一个叫李大屋的小山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里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永远忘不了母亲在他高考前夕说的一句话:“丐腾,即使你考上大学爸妈也没钱给你读,这就是命,改变不了。”

1993年那个特别炎热烦躁的夏天,母亲为他拼凑了七八十元钱,让他出去自谋生路。随后的几年内,李丐腾打过油,卖过牛,在皮鞋厂当仓库员,修理摩托车,白天打工晚上摆地摊卖眼镜。初到温州的李丐腾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他梦想着有天能买最好的车,买温州最好的房子,娶温州最漂亮的姑娘做老婆。

到了1998年,已经27岁的李丐腾在温州一家百货公司的专柜里看到一款飞利浦的双转头剃须刀,两千多元的价格着实让他目瞪口呆。在回家的路上,李丐腾边走边思考为什么飞利浦的剃须刀比一台电视机还要贵,突然间,李丐腾意识到这个剃须刀行业里面有着巨大的利润。

回家以后,李丐腾开始了一次详细的市场调查。虽然当时温州的剃须刀产量已经占全国一半左右,可当他把温州市场转了一个遍,都没看到位于国产和进口剃须刀之间价位的同类产品。经过一番紧张筹备之后,李丐腾开始组建自己的“飞科”剃须刀厂。

1999年初,李丐腾带着自己工厂生产的“飞科”牌剃须刀来到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他的第一把电动剃须刀定价就是37元,而当时市场销售的电动剃须刀的价格一般只有7元。然而,残酷的市场马上给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泼了一盆冷水。

李丐腾跑遍了义乌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有的经销商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们的价格怎么会这么贵啊,我那边温州做了好多年、名气比较大的厂家,价格比你便宜得多。”

夜里,住在温州一间小旅馆里的李丐腾感慨万千,他翻来覆去地思考着未来的路。在小旅馆待了两天后,李丐腾又一次拜访了那些拒绝他的客户。李丐腾说,我的价格高那是因为我用的是国产最好的配件,做的是中国最好的剃须刀。

几个经销商着实被他的话惊住了,他们忍不住说:“刚入行就说出这样的大话,真不知天高地厚!”李丐腾接着自信地表示:卖不出去不用付钱。那几个经销商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李丐腾要了几把剃须刀。

其实,李丐腾心里很清楚,国产双转头剃须刀就独他一家,而且飞科双转头剃须刀的价格不足飞利浦的四分之一,对比之下,自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飞科的剃须刀。有了市场,不愁没有经销商。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就有经销商亲自打电话来向李丐腾订货。由此看来,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没有问题的,但应该怎么继续把这个市场做大呢?聪明的李丐腾想了一个很简单却很有效的办法。

有一次,某经销商要订购1000个双转头剃须刀,李丐腾故意说暂时缺货只能先提供300台,这下经销商急了,马上要求李丐腾加班给自己再生产2000个。放下电话,李丐腾开怀大笑。李丐腾特意制造了市场火暴的场面,他要以此迅速打开在经销商中的知名度。就这样,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亲自来向他定货,一时间顾客络绎不绝,李丐腾的收入也是直线上升。

2001年12月,李丐腾就凭借剃须刀给他带来的丰厚盈利,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奔驰车。

扩规模占市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003年初,就在李丐腾的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潜在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供求矛盾的问题最为突出。每天都有无数的客户打电话、发传真甚至直接到厂里等着要货。而此时,工厂的生产能力却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甚至到了客户打电话来要货,李丐腾无法应付只好关掉手机的局面。

任何企业的扩张,都需要花时间来建工厂,以及资金的加倍付出。但是年轻气盛的李丐腾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于是,他想找个工厂帮着做贴牌生产,而且直接就看上了两个年产值几千万的剃须刀厂。

刚开始,李丐腾也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让年产值几千万的业界前辈给自己贴牌生产,如何向对方开口?

随后,李丐腾找了一个业内关系比较好的朋友旁敲侧击地打探了一下。厂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李丐腾就是先白送我们100万元,我们也不可能为他贴牌。”对方已经放出这样的话,李丐腾身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找大厂贴牌的想法,他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晚上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李丐腾又鼓足勇气,亲自上门,想问问对方需要怎样的合作条件。对方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我们合作以后,你模具和生产能力供上去了,占领了义乌市场之后抛开了我们,我们没了市场,又失去了你们的合作,这工厂就算废了。”

原来工厂生怕李丐腾翅膀硬了,甩掉自己单飞!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为了消除工厂的顾虑,李丐腾亲自把自己的产品模具和60%的订单交给他们生产,以表自己的诚意。模具,对于生产剃须刀的厂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

其后陆续有几家大型的剃须刀生产厂家和李丐腾签定了合同,成为了“飞科”的配套厂。随着生产能力问题的解决,李丐腾又开始筹划做终端市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2004年,之前的经销商听说李丐腾开始做终端市场,他们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联合起来不给其结账。这个消息无疑像一颗重弹瞬间把李丐腾震得发昏。 经销商都是上帝,厂家要是得罪了他们,怎么卖货,怎么赚钱?何况,要进入终端市场就得拿出更多的钱,买场地、找导购、设柜台,经销商不结账,钱从何而来?

李丐腾立即赶到义乌,以请客吃饭为由找到了那几个不跟他结账的经销商,他说:“大家是为了赚钱,不发展外面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们不付款我们可以向法院。付款的话,我们还可以合作。”

几个经销商一看李丐腾“要么付账,要么翻脸”的强硬态度,顿时气势就没了。毕竟飞科的市场和品牌都已经做起来了,经销商也怕丢掉这块到嘴的肥肉,到最后他们还是按时付了所欠的货款。

面对“世界第一”,“飞科”可以说不

2004年5月,李丐腾拿出600万元资金,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打形象广告。当时他正想用广告招揽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没料到等来的却是来势汹汹的十几个人,扬言要封厂。

原来,“飞利浦”中国公司的代表,向温州知识产权局告了李丐腾一状,并请其来帮着拍照、打假、封厂。面对这样的情形,李丐腾镇定自若应对:“这是我的公司,你不能拍照和摄像,你侵犯我的商业机密,我可以告你。”那架势倒是真把“飞利浦”的代表给镇住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飞利浦”一纸诉状便把李丐腾的“飞科”告上了法庭,理由就是李丐腾工厂所生产的双头剃须刀侵犯了“飞利浦”的专利。

此时, “飞科”的经销商们为了提高销售量却在公开叫卖:“这个是‘飞利浦型’的,大家都可以试试,这个比较好。”就连“飞科”的经销商都觉得两种产品有相似之处,大家都认为这场官司李丐腾是输定了。

这时,李丐腾放话了,“其实我这个跟‘飞利浦’的完全不一样,他是两个头我也是两个头,就像汽车有四个轮子一样,汽车不可能做得像牛一样,或像发电机一样,那是不能开的。所以不能说我侵权。”按专利法,产品外观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形状、图案和颜色,跟产品的结构和用途无关。

李丐腾马上为自己的一款“飞利浦”没有的剃须刀型号申请了专利。其后,李丐腾找到一个对知识产权比较在行的专业人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宣布“飞利浦”的外观设计无效,“因为它跟以前的剃须刀雷同。”

国家知识产权局来判了,却宣布“飞利浦”和 “飞科”的专利都是有效的。争来争去,双方最后只好让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鉴定。2005年11月,北京高院做出终审判决,宣告“飞利浦”“飞科”侵犯专利无效。“飞科”赢了这一场战役。

李丐腾就是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他就是想证明给别人看,他能行!他将他的奔驰换成了温州少有的悍马。梦想不止于这点,李丐腾在未来的日子里无疑会越飞越高。

上一篇:锐步:社会营销的力量 下一篇: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就“外资并购”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