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潜力,搭建知识与能力间的桥梁

时间:2022-07-02 09:13:22

充分挖掘潜力,搭建知识与能力间的桥梁

摘 要 高考是一种知识、能力、智力、体力和意志的竞争。如何开发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外化,主动地迎接挑战。文章从八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有很好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 潜力;挖掘;搭建;桥梁

高三学生,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语法已全部接触或掌握,具备一定的能力,处于从“认得出”到“分析得出”与“运用得上”的交接点上。如何通过建立知识网络进行开发、利用、拓宽和加深,通过精练与泛练、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和协调身心状态等,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在积极因素,促进知能转换。

一、以课本为线,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搭配、句型,跨册复习

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表达初期,可按文体将课文分类,引导学生逐类掌握文章特点,获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方面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文章主旨等;戏剧类课文用于复习口语,提高交际能力;论说文是训练寻找主题句、整体理解文章和练习缩写的好材料。在语言方面,可从语言结构对比归类、语义场小结、句型小结,经过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利于能力的形成。

二、以大纲为线复习高考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自学――练习――讨论――再练习――建立错误档案。这过程的关键有二:1.精选练习。把课本中表现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挑选并打印让学生练习、分析和小结,做好记录。2.建立错误档案。精练精讲以后,教师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能理解的,请教之后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隔一段时间又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提高答题的效率。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做专项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他们领会高考要求和试卷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熟练运用答题技巧。水平相同的学生,会不会答题,会不会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会不会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上的主动,结果迥异。强化训练的目的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英语运用能力。

(1)单项填空,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环境,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2)完形填空,根据文意决定用词,符合通篇的逻辑关系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关键。思路的正确来自对全 文理解的正确。

(3)阅读理解,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词,如but等,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它的后面。要用作 者或命题人的观点来理解短文;对于科普类文章,引导学生尽量联系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

(4)补全对话,要看习惯应答。

(5)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指导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把握词义、词性、词形、搭配、时态、语态、指代和逻辑关系等。

(6)书面表达,如何使学生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做到人称、时态、拼写正确和书写规范是关键。可以用“三定”法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格式,即确定是写信、通知、标题文章还是发言稿;二定内容,在一定范围之内哪些内容要点必须表达,哪些情理之中的头、尾不能忽略;三定表达方式,作文时师生一起讨论该用的句型、词组和单词等。

四、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转化,提高速度

精练是师生共同分析某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 生提供约三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

五、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对思维潜力进行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利用

复习的最后阶段常以套题为主,但每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一个专题上,如单词拼写题中的词义、词性和词形把握,短文改错中的语法、词法、逻辑分析,单选和完形填空题中的语境因素、词义辨析等。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复习,阶段侧重,全面练习,重点突破。

六、反复攻词汇关

考纲词汇通过认读、默写、听写、归纳小结、单词拼写等形式,让学生做到认得出、拼得准、用得上,让学生全面掌握考纲词汇。不管是常见的还是冷僻的,是易写的还是难写的,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是一般词义还是习惯的或特殊的用法,学生都应心领神会。

七、加强个别辅导,促进踏线生转化

踏线生有三种:四科总分踏线、四科总分波动踏线和英语单科成绩踏线。教师从大局出发,尽最大的努力抓好前两种踏线生的转化工作。总分踏线生而英语成绩过低的,要加强对他们的知识网络进行查漏补缺,学会,练习,记住,归纳,巩固,督促建立错误档案,打好基础。总分波动踏线生成绩大起大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清晰、不牢固。这类学生的关键是理清知识体系,稳定情绪,冷静发 挥,他们需要鼓励和树立信心。

八、进行考试技巧辅导,争取让学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复习的最后阶段,既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又需要教育他们善于自我调节,从而提高 临场的心理承受力度,以便从容地应试。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潜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与能力间的桥梁,高考后的成功,绝对不是梦想。

上一篇: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对教学秘书的人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