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累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时间:2022-10-06 07:26:58

以积累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摘 要】农村小学学生习作现状令人担忧,言之无词和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针对学生习作状况,提出《加强积累,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这一研究课题,主要从积累语言、积累生活、建立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有效链接、激发学生积累和写作兴趣等方面展开研究和实践,使习作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让学生爱写、会写习作,大力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积累语言 积累生活 有效链接 激发兴趣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语文课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习作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这一核心要求,一直以来就是广大语文教师孜孜不倦、不懈研究的课题。

但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首先对我校学生写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以了解学生写作状况。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我发现,学生习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言之无词和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面也不广,阅读兴趣更有待激发,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亦没有良好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大多不会在习作中运用,阅读积累和表达运用之间缺少有效的链接。

三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强化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并建立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之间的有效链接,促进两者的有机交合。

一、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内积累

吸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摒弃繁琐的分析,在语言习得上下功夫,抓住教材中利于积累的因素,多积累,多练笔,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训练。

1.抓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精彩片断多背多记

以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将课本语言内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将课本语言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组块中去;学完一课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读读背背,积累规范的课本语言。

2.抓教材中可练笔的内容多写多练

(1)仿写:仿照课文句、段的语言形式,写一句或一段话。

(2)加写、补写、续写:抓住课文开头、中间、结尾作者有意留下的语言空白,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加写、补写或续写一段话。

(3)改写:以课文为内容,进行体裁、语言形式、人称等方面的改写。

(4)缩写:将课文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缩写成一篇或一段比较简要概括的文字。

(5)写心得体会:结合课文或其中某一部分的人物、事件、作者的表达方法等,写出自己读后的收获与感受。

二、抓实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每周从语文课中辟出一节课作为自由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购书,相互换书,图书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的图书有保证。印发读书卡,让学生自由积累和按要求专项积累,语文教师利用阅读课适当指导阅读积累的方法,保证质量。

(1)读完再积累的方法。即看书时为了不影响整体阅读,先通览全篇,而后或摘抄或记忆其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

(2)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即指导学生读书后或汲取其中的佳词妙句,或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并记下文章对事是怎样记叙的,对思想是怎样表达的,对道理是怎样说明的,对情感是怎样抒发的,对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等,也就是记下作者的思路,或写出自己读后的收获和感受。

(3)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的读物采用不同等的策略去阅读,以取得最佳阅读效果。

三、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的有机结合

1.注意观察与阅读相结合

在观察中,帮助学生使表象逐步稳定、清晰、完整,使习作材料十分鲜明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及时地查阅被观察事物的有关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文章片段或语句,促使学生把被观察事物以双编码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

2.注意语言积累的迁移性

语言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迁移运用。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所观察到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

四、营造氛围,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1)习作内容提前布置。习作教学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每次习作提前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如写《一件事》,让学生积极观察、体验生活中身边的事、周围的事;让学生有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

(2)习作题目宽松、开放。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习作题目可不受课本范围的限制。教师可给一个“母题”,如《写一个事物》,让学生据此确定一个“子题”写作,可以是一种植物,可以是一种动物,还可以是一种玩具,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大胆写文。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施,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提高,习作水平大有长进。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写好习作,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生活积累是为开源,需要深入生活,心入生活;语言积累是为引流,需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了。

上一篇:老师,遇到“大约”二字就估算吗?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