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6 07:15:42

无公害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一、整地

胡萝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铺膜的和没铺膜的多安排谷雨和芒种前后播种。它直根入土深,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耕翻22——26cm,然后细耙2——3遍,整平耙细,并结合整地施人充分腐熟而细碎的有机肥。

胡萝卜可以高垄条播亦可以平畦撒播。通常垄距50——60cm,每垄条播两行,株距10cm左右。平畦宽1——1.5m,在较好的肥水条件下,株行距以10×10cm或12×12cm较为适宜。

胡萝卜种子有刺毛,妨碍种子吸水,且易粘结成团不便播种,所以播种前要将刺毛搓去。条播每亩用种0.75kg左右;撒播1.5——2kg。为使胡萝卜出苗快而整齐,也可进行浸种催芽,催芽一般可提前出苗3——4天。

二、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优质、外观漂亮、生长期较长、株型较大的品种。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三、浸种催芽:

播前应进行浸种催芽,方法为用30—35℃温水浸种3~4小时,捞出后用湿毛巾或袋子装好保湿,置于25~30℃温度下催芽3~4天,定期搅拌冲洗,待80~9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拌湿沙播种,播后均匀盖上一层薄土,覆盖上地膜,也可用草帘或秸秆代替。

四、播种

根据胡萝卜叶长期丛生适应性强,而肉质根膨大期要求凉爽的特点,在安排播种期时,应尽量使苗期在夏末秋初,肉质根膨大期尽量在凉爽的秋季。掌握合适的播种期,如播种过早,肉质根膨大期适值高温,呼吸作用旺盛,影响营养积累,不但产量降低,而且相株未等霜降就老化枯黄,如不收获,肉质根易老化、裂口,降低品质,而收获过早,因天气炎热,又影响贮藏。播种期过晚,生育期缩短,严霜到来时,肉质根尚未长足,产量亦不会高。因此,播种期一定要适宜。须适且新种子,搓去刺毛,经浸种催芽处理,然后播种,为了保证出苗率,最好按照每亩500克的播种量下种。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深度在5厘米,太深了,不易出苗;太浅了,又容易干种,不利于生根发芽。播种后,要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不超过2厘米,不能露籽。镇压要均匀,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掉。

五、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胡萝卜需要间苗,一般分2次进行。第一次当真叶长到2—3片时间苗,间隔2—3厘米;第二次在5—6片时进行,最终间隔8—10厘米。

胡萝卜根肥大,与相邻植株的间隙即栽培密度关系很大。如果一次陛按定苗间距播种或者仅通过一次问苗就定苗,苗子太小、太细会因风雨而倒伏,造成根形不整。另外,栽培密度若突然降低,会引起过量的生育,容易形成心部粗大,表皮粗糙,裂根也会增多。相反,间苗过晚密度太大则是形成短根的原因。结合生育进程合理密植,根据生长状况最少要进行两次间苗是科学的。

2 水肥管理

播种到出苗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一般要浇3次水。在幼苗1~2片叶时,及时间苗,株距3厘米,并在行间浅锄;在幼苗4—5片叶时,适时定苗,除去过密株、弱株和病株,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幼苗茁壮成长;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浅,以免伤根。在苗期要酌情浇水,使地表见干见湿。浇水或降雨之后,都应及时中耕松土。在幼苗7—8片叶时,应适当控制浇水,加强中耕松土,促使主根下伸和须根发展,并防止植株徒长;在秋胡萝卜生长期及时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使胡萝卜果面光滑,果型健美,优质高产。并在秋胡萝卜肉质根长到手指粗时,要控制好水分供应,过干易引起肉质根木质栓化,侧根增多;过湿易引起肉质根腐烂;忽干忽湿供水不匀,易引起肉质根开裂,降低品质。秋胡萝卜生长期长,而且需肥高峰期在中后期,所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进行分期追肥。以追施速效性肥料为宜,全生长期追肥3次,每15天追施一次。第一次追肥在破肚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公斤,以结合浇水冲施为宜,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养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后两次施肥量、方法与第一次相同。

六、采收

胡萝卜的肉质根达到采收成熟期时,一般表现为心叶呈黄绿色,外观稍有枯黄,直根肥大的地面会出现裂纹,有的根头稍露出地面。胡萝卜播种50天后,其肉质根中胡萝卜素形成速度较快,播后90天左右,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峰。随着胡萝卜肉质根的成熟,葡萄糖逐渐较为蔗糖,粗纤维和淀粉逐渐减少,营养价值提高,品质柔嫩,甜味增加。但达到高峰后,粗纤维又逐渐增加,品质变劣。7—8月份播的长红等晚熟品种,11月中旬至12月份收获。在无特大寒流的情况下,可一直采收到立春,亩产量在2000—4000公斤。立春以后,天气变暖,顶芽萌动,须根增加,甜味减少,品质变劣,抽苔前应全部收完。

(作者单位:162106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上一篇:浅谈无公害蔬菜的关键技术 下一篇:环境因素对起飞着陆安全问的影响及危机处置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