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06 07:09:2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2011年《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生物制药行业逐渐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本文根据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特点,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建立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分析其成长性。针对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差异化,建议国家对其成长进行扶持,上市公司自身要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升成长性。

关键词:生物制药上市公司 因子分析 成长性评价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主要生产低端的普药品种和仿制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且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量的萎缩、融资渠道的缩小导致生物制药企业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成长。因此有必要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做出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方针政策、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投资者投放资金提供一定的指导。鉴于此,本文选取2011年前已经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以2011年为分析期间,尝试为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构建一套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分析其成长性,不仅可以总体上判断我国制药企业的成长状况,也可找出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成长的瓶颈所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抛砖引玉。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

结合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抗风险能力四个方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建立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剔除ST、*ST和数据不全的公司,选取了19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1年作为分析期,对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使用excel2007汇总结果。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的财务指标以及上市公司2011年的审计报告。

(三)评价方法或者评价模型

本文针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特征,从成长能力、抗风险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这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以及评价。

三、实证分析

(一)可行性检验

首先做因子分析前,必须对已经整理的数据进行KMO 检验法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经spss16.0统计软件计算得出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如表2,本文的KMO统计量的值为0.501,虽然KOM值偏低,但是仍大于0.5,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条件,且样本分布的球形 Bartlett 卡方统计值为196.963,显著性概率为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研究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公因子方差、特征值和各因子解释的方差比例及其累计比例,以便提取公共因子。本文依据10个评价指标的关系,选择4个公共因子,从表3的总方差解释表中可以知道,前 4 个因子的初始因子解特征值均大于0.8,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282%,基本上能综合反映评价指标的内容,能够全面的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评价。

(三)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命名

利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其进行因子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使得提取后的公共因子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共因子Y1最高负荷的是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因此将其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Y2最高的两个负荷分别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因此将其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Y3与现金流动负债比和速动比率的相关性最强,因此将其命名为抗风险能力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Y4最高负荷是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因此将其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这四个因子与本文所建立的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致的。

(四)因子得分及排名

先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5),从而知道所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

Y1=0.412X1+0.241X2+0.411X3+0.071X4-0.142X5-0.065X6+0.035X7-0.002X8+0.095X9+0.065X10

Y2=0.107X1-0.222X2+0.041X3+0.145X4+0.062X5-0.043X6+0.113X7+0.091X8+0.484X9+0.456X10

Y3=0.030X1-0.026X2+0.007X3+0.066X4+0.203X5-0.136X6+0.505X7+0.508X8+0.130X9+0.081X10

Y4=-0.067X1-0.019X2-0.101X3+0.441X4+0.588X5+0.362X6+0.077X7+0.136X8+0.091X9+0.045X10

再以前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为权重,得到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即综合得分Y=0.2936Y1+0.2626Y2+0.2449Y3+0.1989Y4。

根据四个公共因子的函数公式和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函数,运用excel2007就可以算出各个公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结果进行排名。具体排名情况如下页表6。

(五)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表6,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与分析。

1.从单个因子进行分析。

第一个公共因子Y1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双鹭药业,分数高达2.9652,较高的是中牧股份、科华生物和上海莱士,得分都在1.0以上;得分比较低是瑞普生物、海王生物、诚志股份和鲁抗医药。2011年双鹭药业的多个药品被列为医保目录范围内,使其药品的销量大增,营业收入大幅上升,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91.90%,从而成为了销售商品的获利能力最强和股权投资所获利润最高的一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因此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具有较强的成长性。由于“限抗令”的出台,门诊、医院等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导致以“抗生素”为主打产品的鲁抗医药销量大幅下跌,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10.53%,获利能力和股东投资回报能力变成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最弱的一家公司,严重影响其成长性。

第二个公共因子Y2营运能力因子得分较高的是中牧股份、海王生物、诚志股份和东宝生物,由此看出这几家公司的总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较快,资产的利用率比较高;得分比较低的是瑞普生物、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和沃森生物,它们的得分都在-1.0以下,它们对资源的经营管理能力还需提高,以提升其成长性。

第三个公共因子Y3抗风险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海普瑞,分数高达3.9103,其次得分在0分以上的有舒泰神、双鹭药业、常山药业和中牧股份,其余14家公司的得分都为负数,得分排在最后的三位是安科生物、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海普瑞在2011年度采购原材料的数量减少和采购价格的下跌,导致应付账款同比下降了90.99%,流动负债也同比下降了56.05%,因此在短期内还债压力减少,流动资金较充裕,抗风险能力增强,尽管海普瑞在其他三个因子的能力不强,但是较强的抗风险因子大大提高了其成长性。虽然沃森生物和瑞普生物相对于2010年的短期偿债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其抗风险能力仍为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中最弱的两家公司。

第四个公共因子Y4成长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舒泰神,分数达到了3.2819,其次就是常山药业、瑞普生物和双鹭药业。得分比较低的是海普瑞、鲁抗医药、智飞生物和华兰生物。舒泰神在2011年建立了医药产业基地,在建工程项目迅速扩张,总资产增长率高达333.93%,在一定程度提高发展能力。且舒泰神的主打产品“苏肽”自2009年成为医保乙类药物,销量逐步上升,至2011年底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稳步增长的,因此舒泰神发展能力强,极具成长性。而智飞生物和华兰生物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负增长,原因是两家公司相关疫苗产品的销量大大下降,导致经营效益变差,成长状况令人担忧。

2.从综合得分进行分析。总体来说,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一般,19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综合得分是大于0,综合得分排名在前四位的是双鹭药业、中牧股份、海普瑞和舒泰神,他们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上;而排名最后的华兰生物、瑞普生物、鲁抗医药、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他们的得分都在-0.5分以下。此外,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差异比较大,最高分的双鹭药业与最低分的智飞生物相差1.6742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物制药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例如像双鹭药业的产品被医保目录收录后,产品销量大大上升,从而提高其成长性;另一方面是有些生物制药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利润来源比较局限,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不重视研发投入,技术门槛低,在产能不断扩张下,利润就越来越少,成长性也不容乐观。

四、结论

本文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建立成长性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进行成长性的综合评价,得出公共因子和综合因子得分排名表,并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虽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但成长性差异大。

笔者认为要提高生物制药企业的成长性,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就应出台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发展的政策,为生物制药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生物制药企业自身需要改善产品结构,逐渐由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向多元化的产品结构转变。此外还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门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J

参考文献:

1.刘秋生,童俊,李善龙.我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5).

2.孙红梅,邓瑶.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类公司成长性研究[J].财会月刊,2011,(3).

上一篇:论创业板财务会计信息效用治理对策 下一篇:论国际监管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