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以“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6 02:14:18

要善于以“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有趣导课,激活学生的思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语文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修改病句是一个很枯燥的知识点,很难让学生感兴趣。上课时,我经常会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其一,“古时一考生为文,援引了《诗经》中‘昧昧我思之’句,却误写作‘妹妹我思之’,考官啼笑皆非,便批道:“哥哥你错了!”

其二,“大家看,这个句子似乎有点病态,像是长了多余的瘤子,又像是有先天性缺陷,下面我们给他做做手术,该割的割,该补的补,还它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过不能割错,否则它马上就‘宣告死亡’了!”学生兴致高涨,争相发言,不一会儿便谈笑风生地把“病人”治好了。

以上趣味情景法减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因为幽默的趣味,把快乐带进了语文课堂。孩子们的大脑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状态,课堂收效自然很好。

二、因疑生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诧和问题开始的。”教师若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最后再解决之,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播放刘欢《好汉歌》渲染气氛,并用其中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导入,然后问学生:“鲁提辖为什么出手?怎样出的手?出手的结果如何?”这样的设疑,自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一次入手,就能很快引导学生理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而顺理成章地把握住故事情节。

三、因变出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经常听到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不太喜欢上语文课,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不可否认长期枯燥无味的,一成不变的上法,也是学生厌恶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若教师善于在课堂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就如同在一道菜里加入了味精,语文课堂就会被再次激活,学生就会集中精力,思维活跃,知识面也会随之扩大。

如在讲解《与朱元思书》中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随口加上庞龙《两只蝴蝶》中的歌词:“这些蝉不停地互相鸣叫,一定是在说:亲爱的,你慢慢飞,飞到丛林去看小溪水……”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多变的课堂情境,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趣味,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四、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尾则不仅能够达到调节疲劳、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能在激烈、愉快的气氛中把语文学习推向高潮。

如在上《核舟记》时,文章虽然不太长,但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当上到文中介绍东坡和佛印段落处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似乎有些倦怠。我就停了下来问学生:“据说当年东坡被贬黄州时和佛印和尚一起泛舟长江,曾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有同学知道吗?”

我环视了一下整个课堂,学生们都说不知道,显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了。然后我就针对这两人穿插了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他们泛游长江,正在饮酒谈诗之时,东坡见河岸上一狗在啃骨头,因大笑一指。佛印一看,即将手中东坡题诗之扇抛于水中,亦大笑。原来这是一幅哑联,两人无语中已是打了个哑迷,斗了机锋,成一妙对“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漂东坡诗(尸)”。

学生听完后都笑了起来,顿时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兴趣,先前的倦意一扫而空,接下来对两个人动作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顺利了,这样一来,把本来已经不再高涨的学习情绪进一步推向了高潮,课堂效果自然颇佳。

当然在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创造灵活多变、趣味横生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但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高自身水平,并结合生活和学生实际,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创设趣味,不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效率。

上一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