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整体设计策略

时间:2022-10-06 01:45:58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整体设计策略

词汇教学无疑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害怕记单词,大多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不少词在初学时虽被记住,但渐渐被遗忘;很多学生不懂得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以本校英语科组教师的研讨课、常态课为样本,从整体备课意识、整体设计策略、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整体备课的意识。很多教师习惯于将英语语言分裂为故事、词汇、句型、语音等若干个互不关联的独立板块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先教词后教句,更甚者只教词不教句,也没有创设真实语境和整体教学。(2)教师缺乏有效的词汇教学整体设计策略。部分教师满足于对词汇表象的解读,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挖内涵,导致词汇重复少、吸收少,学生的语言思维活动不能真正被激活。(3)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跟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开火车个人读、大小声读、高低音读、跟着韵律读……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学生记忆了一堆互无联系的词义和用法例句。基于此,词汇教学应该有整体设计策略。

一、单元整体设计,重视词汇教学的整体性

1. 单元内的整合。每单元词汇教学大致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课时要重视首次感知,可以结合语篇或创设的新语篇进行教学,在理解语篇大意的过程中,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在语篇不太难的情况下,可结合目标句型进行词汇的集中教学;第二、三课时可结合其它板块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新词汇。如教授“Where are you going?”一课,本单元目标词汇有六个:park, hospital,bank,shopping mall,restaurant,beach.因为学生已经非常熟悉park,我便将其余五个单词创设成一系列相对真实的情景,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并摆设好相关物品,然后把这五个场景用一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并表演:Today I want to go on a trip but I don’t have any money so I should take some money first. I take some money from the“bank group”. I pick up a shopping bag and go to the “shopping mall group”to buy something. I put on a hat and sunglasses and go to the “beach group”to play. I am very hungry and go to the“restaurant group”to have lunch. Oh!I have a stomachache because I have the wrong food in the restaurant so I want to go to the “hospital group”to see a doctor. 第二课时,延续上节课进行复习,结合教材的故事、歌曲和练习题操练单词、巩固句型。如果第三节课时间充裕的话,我还可以设计主题为“社区地图”的微课,播放给学生看,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2. 单元间的整合。词汇是有规律、成体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如学完了“Colors”和“My room”两个单元后,我整合成了一个微课: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身上不同的衣服颜色,带领学生复习了所有的颜色单词,再用白雪公主木屋里的所有物品复习了bed, pillow, table, door, window, lamp等单词。然后让学生以“What’s this? It’s... What color is this? It’s ...”句型进行了操练和巩固,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学生兴趣盎然,还能糅合两个单元的句型和单词进行综合运用:It’s a pink and brown bed.

二、融词于篇,注重词汇教学的情境性

整体设计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注重在语篇中学习词汇,运用语言,也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学生在感知语篇的过程中,就能够意会和习得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功能等。教授in, on, under, between等介词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一只小老鼠和一个纸箱子的相对位置”的情境,并穿插字幕和声音,组成动画,让学生听、说、读,并模拟动画中的小老鼠前进、后退、跳跃等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小老鼠所处的位置准确理解介词的方位以及方向,熟练掌握词义、功能、用法等。

三、文本再构,加大词汇的复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创设有效文本,尽可能多地再现新词汇和新句型,尤其是难度较大的单词,复现率要更高。比如“Happy Birthday!”这个单元,目标词汇有四组(单复数):balloons, candles, presents, cookies.学完教材的故事后,我再构了一个新文本: Lucy’s Birthday.

Jack:How old are you?

Lucy:Look at the candles.

Jack:1, 2, 3, 4, 5, 6. You’re six.

Lucy:Yeah, that’s right.

Jack:How old is your brother?

Lucy:He’s four.

Jack:Look, ten balloons and five presents!

Lucy:Yes. Let’s eat cookies.

我设计的这个文本跟教材故事文本的框架和语言点是大致相同的,但将教材人物换成了现实中的人物Jack 和Lucy,将sister变为了brother, 人称也从she 变为he, 对话后面还增加了新词汇balloons, presents, cookies.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复操练运用新词汇,降低了遗忘率。

四、融词于景,结合文化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结构明确地表述为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因此,词汇教学也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习俗、历史等。讲授Chinese food和Western food等食物类单词时,我用微课创设了两个主人公进入中餐馆和西餐馆进餐的不同场景,课件中呈出所需的各种各样的食物,这样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感受了中西方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区别,还深入了解了西餐的餐具摆放位置等等。

五、任务驱动,整体推进词汇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完成一项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最终完成这项任务,使学生为了运用而学习,学了就用,学了就能用。在“Food and drink”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六个单词cake, noodles, ice cream, bread, rice, milk,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交流和调查,用“What do you like?”和“What don’t you like?”句型提问,至少调查3个同学的饮食喜好,把调查结果填写到表格里,然后用“I like/ don’t like… He/ She likes/ doesn’t like ...”拓展句型和新单词汇报调查结果。在这样的任务中,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他们都需要思考,都需要根据各自的喜好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都需要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多项交流、积极合作。这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的本质。

上一篇:浅析增强高中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下一篇:论教师课堂教学“收”“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