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离婚诉讼中夫妻间婚内借款的处理

时间:2022-10-06 01:42:44

浅议离婚诉讼中夫妻间婚内借款的处理

摘 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明确了婚内借款协议的效力,该条规定并不违背法理,并且对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该条在适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例如与该解释第4条的区别适用,以及诉讼时效的起算问题等等,仍需要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完善。

关键词:婚内借款协议 共同财产 诉讼时效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规定:"夫妻之间订立借款协议,以夫妻共同财产出借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当看到这一条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感叹,在经济飞速发展三十年之后,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居然也发展到了这一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永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丰富得多,也复杂的多。

下面举一个例子:A(男)与B(女)育有一女C,后二人离婚,C由母亲B抚养。A又与D(女)结婚。现C因生病住院急需医疗费10万,此时,A从其与D的夫妻共同财产中拿出10万为C治病,并且与D签订婚内借款协议,后A与D离婚。第一,问A是否有归还欠款的义务;第二,如果C是A的哥哥,A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借款为哥哥治病,离婚后A是否有归还欠款的义务;第三,C是女儿与C是哥哥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一、认定婚内借款协议效力的合理性

在该条司法解释出台以前,婚内借款应该如何定性,离婚后应该如何处理,在理论上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民间借贷行为;有人认为是对部分财产约定分别所有;有人则认为夫妻之间根本不应该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所以离婚时没必要处理;有人认为借款方应该还;有人认为这本身就是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无需还等等。第16条直接认定了夫妻之间借款协议的效力,在我国的法制观念下,这样的明确规定是需要勇气的。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一条并不违背法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

当前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制在我国仍然是主流,但有时夫妻在处理和使用共同财产时意见并不一致,而在个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夫妻任何一方均有实现自己理想事业、从事某种爱好的权利和自由,而这种权利和自由,往往又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支持。婚姻法规定: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只要夫妻双方认为以借款的方式行使处理权更平等,基于意思自治原则,法院认定借款合同的效力也无可厚非。

二、夫妻间借贷的适用条件

根据16条的规定,除要求当事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合同生效要件外,还要符合以下要件:

第一,借款的来源是夫妻共同财产。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种类主要有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属婚后所得共有制,即婚后夫妻一方所得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均属夫妻共同财产。目前,我国约定财产制分为三种类型,即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和分别财产制。一般共同制是指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夫妻双方婚前、婚后的全部财产均归夫妻共同所有。限定共同制,指夫妻双方约定部分财产归夫妻共有,除此之外的其他财产归夫妻各自所有。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财产全部归各自所有。由此可知,只有在法定财产制和一般共同财产制、限定共同财产制下才存在夫妻共同财产,才能适用本条规定。

第二,借款的用途是夫妻一方个人经营活动或其他个人事务。首先,对于用途是否为个人经营活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判断:(1)投资的财产是否为一方所有;(2)双方是否约定经营活动完全由一方负责;(3)经营主体是法人的,其财产是否与夫妻共同财产混同。对于判断借款的用途是否属于个人事务,有学者认为,如果所为的事物属于一方法定义务,一般也不认定为个人事务,笔者认为对这一点的理解很重要,如果一件事物上升为法定义务,就不该再认定为是一方的个人事务。因此也就不能再适用第16条的规定。

针对上面的例子来讲,为女儿治病,属于A的法定义务,就不能认定为个人事务,即使夫妻之间存在借款协议,也不适用第16条;为哥哥治病,不属于法定义务,属于A的个人事务,可以适用第16条。但是笔者认为不论对A来说是不是法定义务,对D来说,既没有出钱为A的女儿治病的义务,也没有出钱为A的哥哥治病的义务,当A为哥哥治病的时候,D可以与A签订婚内借款协议,当A为女儿治病的时候,根据上文所述,是不能适用婚内借款协议的条款的,那么D要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应该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第2款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因此在该种情况下,D有权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三、适用本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夫妻一方向另一方从夫妻共同财产中借款的行为,这在本质上与普通的民间借贷并无不同。因此,处理此类案件,同样应适用民事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但是此处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如果婚内借款协议适用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那么诉讼时效是从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还是从婚姻结束之日起计算?笔者认为从婚姻结束之日起计算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婚内借款协议已经过了诉讼时效的话,在双方离婚以后,对债权人一方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规定一个特殊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表述出来。

第二,夫妻处分共同财产的效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夫妻以 "假离婚"的形式逃债,那么本条的规定会不会给夫妻恶意逃债留下空间。笔者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夫妻约定财产,还是婚内借款协议,它的效力均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内效力,二是对外效力。在对内效力上,夫妻的约定对夫妻双方有效,应严格遵守;而在对外的效力上就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夫妻任何一方对第三人负有债务时,若第三人知道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则对第三人有效,若第三人不知道夫妻之间的约定则此约定对第三人无效。夫妻任何一方不得以夫妻之间的约定而拒绝承担另一方的债务。应该先以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对第三人清偿债务,而后非债务一方再向债务一方索赔。

综上所述,《婚姻法司法解释 ( 三) 》第 16 条对于离婚诉讼中,如何处理夫妻婚内借款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法官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此条规定,一定要注意深刻理解法条内涵,准确把握适用条件,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合情合法地处理好案件。

参考文献:

[1] 王洪.婚姻家庭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 张兰新. 《离婚诉讼中夫妻间婚内借款处理的重新审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六条解析》,《前言》[J]. 2012. 2.

[4]王春伟.《浅析夫妻间婚内借款的效力认定》,《法制与社会》[J].2013.2.

作者简介:王澍,男,天津市蓟县人,湘潭大学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男,湖南省益阳市人,湘潭大学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我国出口贸易中自然人流动的相关法律问题 下一篇:民事裁判思维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