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法象经太古千变万化存精神

时间:2022-10-06 01:37:52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老师秉承着一颗继承发扬中华武学的拳拳之心,再一次接受了武当杂志社邀请,在武当山下,举办了第二届循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真乃学人之大幸。

李老师艺精功深,广学博闻,声名远播。全国各地新老学员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只求有缘得窥太极拳之真谛。太极拳是中华武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家对于太极拳的发展一直都十分重视,尤其是主席亲自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来,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健身运动,甚至遍及海外。但是在现今社会,这些广泛流传的太极拳却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操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宗,什么才是太极拳的根呢?李兆生老师剖晶析珠,追本溯源,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以示宗风脉持。太极拳乃源于武当,为三丰祖师所创。然当年旧貌之武当正宗太极却一直隐而不现,给人们留下一丝疑问,一段猜测。在沉隐了数百年之后的今天,终于有机缘得与世人见面了。

此次李老师升座讲解武当正宗太极拳,从开班起即直点根本。“太极拳以易宣之理,以艺演至精,非世知太极拳之浅薄。太极拳初以易感天下,昭至万方,通于万类,岂可以其拳艺诸式解耶?”太哉太极!夫何法不可兼纳之?正是因为秉持此意,此次李老师授课内容十分广泛,不单单拘于武法的传授。而是上追溯源流,叙说史理法,以文武两途展示嫡传真宗丹脉的脉流叙说,下化六艺以示人。

古有六艺之说:礼、乐、射、御、书、数。

礼,德之修也。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教,道教又是历来秉承太上之遗风,《太上感应篇》正是这种遗风泛化于俗的经典,以至于深入民族精神之骨髓。学武之人重在武德。子曰:“勇而无礼则乱。”那么作为一代宗风的传人如何在现代的社会中展现自我,正体现了先生的用心良苦。

乐,古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何谓诗?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真正的语言乃是诗。”正因如此,历代古圣先贤留下的练功谱文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古人早就发现诗以其特有的韵律震动共鸣以调节着人体的经脉。李兆生老师此次详细讲解了有关谱文以及声律的循经作用,通过诵读功谱,使音律和于人身神气之良性律动。何谓乐?大乐与天地和。西方人认为乐是真理之显现,是人与自然的共鸣和声。也是暗合声律。因此在授课期间,特意利用休息的时间,为大家选播了经典的皮影戏。皮影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让学员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循经太极拳之文宗的理解。

书,乃书法。学书与学剑是文武同宗的,是古已有之的。刘熙载在《书概》中曾提到“潜气内行”的“一笔书”,实则潜气内行与太极拳的循经如出一辙。此番先生将三丰祖师传下的龙行大草与天龙神剑的内容公之于众,此两者作为在循经的基础上与太极拳同根同源的修为,再现了当年武当文武同宗之神韵。

射,御,皆是武学范畴之内容,正是本次开班之主题。此次教学循经太极拳,采用配合谱文,口诀,挂图对应动作详细讲解。李老师亲自演练示范,学员颂谱操拳。同时具体介绍了有关十二正经的内容,用科学的方式阐述了每个动作所产生的循经轨迹,揭示宗风太极拳学识在健身方面的隐奥。并传授太极门宗当中丹医内疗神术有关太极按摩方面的内容,在内修和外治方面都体现了武通于医。

易,先生言,夫太极之名,源之于易。易有阴阳,而太极拳是以阴阳为首要原则来贯穿始终的行动。易之阴阳是太极拳艺,诸学识诸理论指导的起源。至此真正向社会展现了宗风之大化太极的真实面貌。诚如孔子所说“举直错诸枉”,此言不虚。

参加第二届循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人,其中有来自台湾的同胞,以及上一届参加武当专修班的老学员。一位多年研究并练习太极拳的学员,曾经多次参加过各类太极拳比赛,并获过全国冠军。他感叹道,这么多年遍访名师,没有一个人将太极拳阐述得如此精微,且社会上的太极拳大都只重架子招式,或仅以技击之小术为本,实无内操循经之修为。正如李老师所说,作为宗传的传统太极拳,之所以称之为内家,真正的体验在养气柔体,修脉炼气的功夫上。今日得遇正宗,实有丘陵日月不可相提并论之感。来自台湾的魏先生也深有体会,没想到祖国传统的声律有如此深奥的内涵。

在整个学习期间,学员们深深的为太极拳的宗风神韵所吸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操练之中。有基础的学员还主动耐心地为新学员矫正动作,讲解要领。大家在一起相互切磋,共同精进,意在使自己更快的掌握循经太极拳的神髓,以便遵照先生之教诲,将循经太极拳更广泛的奉献社会,并将其推向划时代的新高峰,以服务于全民健身的运动,诚如三丰祖师遗训所说:“使天下众英豪延年颐寿。”

先生诗曰:

操演玄机秉先生,造化万类应本源。

阴阳击合识人我,水火相推悟真玄。

持操道德参仁品,贵尊血脉聚贤诠。

圣哲留法承如意,造作太极隐仙颜。

上一篇:《丹道要旨》十字心法 下一篇:神奇的武当山古建筑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