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品德课堂实效性等

时间:2022-10-06 12:53:48

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品德课堂实效性等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教材的空间,也给一般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和体验,促进认识的提高,让教材发挥出新的功能。

一、将生活实例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教材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此,教师要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生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创设品德生长的空间。将真实生活通过课堂再现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如:在教《帮帮残疾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臂穿衣服,用口写字、模拟盲人问路等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要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的心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二、设计好实践活动,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生长

巴甫洛夫曾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成为巩固稳定的品德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的特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如:在学了《养成良好习惯》一课之后,鼓励孩子走向社会,上街调查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试着劝说沉迷于网络的同学等。将教育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道德观念,而且儿童通过真实生活也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做了适当韵增减。如:在教学《我生活的地方》的第一个主题《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时候,有的老师把“画画家乡的风光”这个活动减掉了,原因是老师认为,二年级的学生绘画技巧还达不到,画出来的家乡风光并不美丽。但老师增加了一个“观赏家乡的风光”活动,通过观看家乡的山水等使学生对家乡有个整体美的印象,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到本单元结束时再设计一个拓展活动“画画你心中未来的家乡”,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就能给予学生品德生长的空间,品德的良好种子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灵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体局)

中等职业学校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 陈靖婧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所在。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树立关心爱护学生的根本观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带班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一思想转化为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新班主任;德育;反思;职业学校

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利益着想

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我,在刚接手学生工作时难免有点书生气重。班主任们经常会收到学生处或团委下达的指令,在我看来这些应作为学生行为的最高指示,应像军令一般执行。这种具有强制性和压倒性的作风似乎很有铁腕风范。我往往是一厢情愿地将各种要求强压在班干部或是同学们身上。这让我在工作初期吃了不少的亏。

在屡屡受挫之后,我寻找各种机会与学生们交流,学生们告诉了我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一信息对我今后的工作充满了启示,那就是学生们需要为他们着想、能够从他们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的人。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班主任为了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就要做出牺牲,违背学校甚至是社会的规章制度来溺爱和过度保护学生,而是如有经验的老师所说,要换一种角度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看问题,但从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角度来提出意见和解决问题。从这以后,我对学校各项指令的贯彻执行,不再是用严厉的语言和冰冷的教条,而是用一种更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协商,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既能理解学校的规定,又能够心服口服地自觉执行。

二、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做“理解型”班主任

刚做班主任的我还显得非常年轻气盛,好高骛远。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班主任老师的尊严,我曾经在几次仪容仪表检查之后,对班上的几名学生点名要求他们剪头发,但是他们理直气壮地反抗,似乎竟形成了沆瀣一气的班级作风,“我就不听你的。学校都不能把我怎样,你又能把我怎样?”这样一种调调,着实让人烦恼不已。

经过半年时间的沉淀,在听取了有经验的班主任的指导建议之后,我决定放低自己的姿态,不再用衡量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学会“蹲下身去与孩子们对话”。新接手的第二个班级里,每个月的仪容仪表检查同样是难过的一关,染头发、戴首饰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再次遇到这样的难关,我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从公开点名要求整改变成了课后聊天谈心,使“批评”这一沉重的理念转化成一个沟通交流的机遇。比如小洁,她外宿迟到、染指甲、上课睡觉、不学习也不考证,连她妈妈都打电话请老师严加管教,作为班主任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我和小洁私下谈心,跟她聊生活上的烦恼,提出她的优点,最后再婉转地提及她在学校里表现的不足之处。小洁挺争气,在认真地许诺了“我试试看”之后,不仅上课开始听讲、背书,而且在校运会时主动报名比赛,让我开心不已,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了她。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这让我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们要适时抓住各种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就是他们身边的知心朋友,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值得信赖。

三、重视细节、不断关爱。让微笑成为名片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这个主任管得还真多,从教室卫生到学生作息,从仪容仪表到思想工作,需要不断重视细节的管理与规范,利用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个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除了教育的细节方面,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时时牢记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从人格上来说,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亲切、和蔼和平易近人的。这种爱,不仅是无微不至的,更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而这些爱,更应该是用微笑的形式向学生们表现出来的。

当天气突变时,班主任应该自然地提醒学生应该多穿件衣服;在班上,应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尽量避免正面的冲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应该耐心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工作指派。当然,在照顾关爱学生的同学,班主任也应该不忘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指出学生们的不足,既给学生以辩解的机会,又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努力改正的上进心。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在工作方面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仍有很多。我会不断从老班主任身上吸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实践中去。支持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在于我有一份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心。在教书育人这一行业工作,教书虽容易,育人却是极难的工作。让我们期待这任重道远的工作能够促进人的成熟和成长,赢得更多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熊华生.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3]龚志民.深眸:班主任笔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必由之路的策略和措施 下一篇: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细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