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06 12:34:49

广西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

【摘 要】在对广西民族预科生存在自卑、焦虑、抑郁、封闭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 民族预科生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35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是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民族预科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民族预科生是高等教育特殊层次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人们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广西民族预科生有比较强烈的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首先,广西民族预科生觉得自己是大学预备性质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属于降分录取、通过照顾才能上大学的那一群准大学生,因此每当与直接考上本科的高中同学相比,总感觉低人一等,甚至有“无脸见江东父老”的心态,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第二,由于广西民族预科生大都是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家庭经济一般比较困难。当进入大学后,经济贫困的部分民族预科生在与身着名牌、用钱大手大脚的来自城市或者来自富裕地区的本科学生一起搞活动或交往时,自觉寒酸,显得格格不入。此时,时尚与落后、富有与贫困的强烈反差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第三,在预科学习一段时间后,部分民族预科生往往会将自己与同班或周围的同学相比较,发现自己不仅成绩差,能力素质也差,没有什么特长,原来高中时代那种因学习好而“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感觉由高中时的“优等生”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差等生”,心理落差很大,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笔者曾对411名预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51名学生在读预科期间曾经有过自卑心理,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36.73%。

(二)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由于广西民族预科生只是准大学生,要成为真正的大学生,还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否则还有可能被退回原籍。而且,由于广西民族预科生入学时没有确定升上本科后所读的专业,而是到结业时才确定,每个预科生直升本科时要选什么专业和能够选上什么专业,主要根据直升高校提供什么专业、学生本人的学习成绩和其它方面的综合测评来确定。因此,预科生在预科学习期间,对自己结业时能否顺利直升本科以及能否选上自己心仪的热门专业,存在着焦虑心理。随着结业时间的临近,这种心理越发强烈。笔者曾对462名民族预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286名学生存在着焦虑心理,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61.9%。

(三)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人们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许多广西民族预科生来到预科读书后,发现自己再也不像在高中那样是班上学习的佼佼者,很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心理总感觉有些失意,总想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在很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能够超过其他同学,再次找回高中时那种受人尊敬的感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预科生还是会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甚至比原来还差,感觉在强手如林的班集体里,要“出人头地”是何等的艰难,似乎自己已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曾利用SCL-90测量表对2007级1073名民族预科生和1245名本科汉族学生的9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在抑郁这一项,民族预科生和本科汉族学生得分分别为:1.58±0.53和1.38±0.43,民族预科生得分明显高于本科汉族学生,证实了民族预科生有相对较严重的抑郁心理。

(四)封闭心理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不参加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自己独处,不与他人来往或很少来往。自我封闭者大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自我封闭是一种对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许多民族预科生由于自己的经济拮据,生怕在与别人交往中被看不起,同时由于自己没有明显的特长也不乐意参加学生社团活动。而且民族预科生由于自卑心理较强、生性害羞、性格内向,因此他们一般不主动与别人交往,不愿向别人敞开心扉,这种封闭心理在民族预科生中比较普遍。许多民族预科生的交往圈往往仅限于一起来预科读书的原来高中同学或老乡,与其他班的同学甚至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交往甚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帮助民族预科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树立榜样,帮助民族预科生建立自信心

针对民族预科生的自卑心理,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使在读的民族预科生了解他们已经大学毕业并取得成就的师兄、师姐的情况,从而帮助民族预科生树立自信心。比如可以利用学院大会、班级小会等各种会议的机会,邀请一些目前在社会上已经取得成就的原民族预科生回校给新生进行励志教育,用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在读民族预科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效果甚好。笔者在2008、2009、2010级学生中调查发现,经过励志教育后,分别有51%、56%、62%的学生自信心有明显的提高。

(二)积极引导,帮助民族预科生消除焦虑心理

民族预科生的焦虑心理主要来源于结业时能否选到自己认为热门的专业。针对民族预科生存在的这个心理问题,可以采取教育引导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把每届民族预科生结业时各个高校分配给民族预科生的专业情况,结业时的民族预科生是如何填报专业、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专业,目前这些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等信息给在读的民族预科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特别是要教育他们正确看待所谓的冷门专业,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只要今天认真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便在今天看来是冷门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一样大有作为”的道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帮助民族预科生减轻他们心中的焦虑心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和教育引导,化解民族预科生心中的抑郁心理

民族预科生产生抑郁心理,主要是因为上预科读书后,不再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学习上总想领先但经努力仍赶超不了别人而产生的。针对这一心理问题,要经常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帮助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为班主任或辅导员,当发现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在学习上或其它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不断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要教育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让他们懂得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名或前几名才是有前途的学生。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事实来说明,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读书时学习成绩并非全班最好,但出到社会工作时一样能够取得较大成绩的道理,从而使他们知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成才的唯一条件,避免他们因一时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抑郁心理。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民族预科生非智力因素,克服封闭心理

组织建立学生艺术、书法、绘画、讲演、摄影、体育等协会,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入健康的活动中。根据民族预科生爱好体育活动的特点,组织班级篮球、足球、乒乓球对抗赛,或组织春游、野炊活动。事实证明这对于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情绪氛围,以及对预科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封闭心理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五)以心理咨询为平台,帮助民族预科生找到克服心理障碍的办法

心理咨询是指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民族预科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民族预科生化解或减轻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除了平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以外,还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的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实践证明,设立心理咨询室,让专职教师对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化解或减轻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自2005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心理咨询室共接待来咨询的学生856人,其中属于心理问题的575人,占来咨询总人数的67.17%。这些学生通过心理咨询,90%以上都化解或减轻了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而第二次来咨询的学生只有7人,说明心理咨询对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覃殿益,韦克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2)

[2]李世光.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管理[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毛小玲,胡良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预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0)

【作者简介】樊常宝(1964- ),男,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鸿业)

上一篇: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职校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