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0-06 12:23:50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发展,作为河岸绿化的主打品种,柳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柳树的病虫害也一直困扰着园林人的心,做好柳树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柳树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1 形态态征

1.1 成虫 体扁平,长12~21mm,宽4~8mm。底色棕红,或深或淡,被不太密厚的灰色绒毛,与底色相衬。触角极长,体长与触角之比,雄虫为1∶3~5,雌虫为1∶2左右;被淡灰色绒毛,每节端部近1/2左右为棕红或深棕红色,雄虫第3~5节下缘密被短柔毛;触角柄节表面刻点粗糙,略呈粒状,第3节较柄节稍长;雌虫从第3节起,各节近乎相等或依次递短,末节最短;雄虫自第3节以下,各节均较前节略长,末节最长。前胸背板有许多不规则横脊线,并杂有粗糙刻点;中部前方有4个棕黄色或金黄色毛斑,处于不太显着的小瘤之上,排成一横行;侧刺突基部阔大,刺端很短,微向后弯。每鞘翅上各有2条深色而略斜的横斑纹,1条位于中部之前,1条位于端部1/3处,以后者较明显;深横斑处微微弓起,在每翅上还隐约地可以看到有2、3条纵脊线;表面密布颗粒或粒状刻点,尤以基部及肩部较明显;还有稀疏的小圆斑点,以翅中央中缝区较多;翅端钝圆。足相当粗壮,后足胫节第1节长度约与其它3节的总和相等。雌虫产卵管外露,极显著;腹部第5节较第3、4节的总和略长,末端不凹陷。

1.2 幼虫 老熟幼虫长而细扁,额上有8个具刚毛的孔排成一横列。唇基上有2~4条宽而分离的纵痕。触角2节,第2节为长方形,并着生一小圆锥形的透明突起。前胸前缘有一横列刚毛,前胸背板的后面,有2个非常粗糙而为红褐色的区域,同时具有多数散开的平滑斑点。无足。3裂。

1.3 卵 长5.5mm,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

1.4 蛹 体长30mm,裸蛹,黄白色。

2 分布

光肩星天牛源产中国和朝鲜半岛。目前随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等途径已入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这种昆虫最早于1996年在美国被发现,当时它们跟随木制品一起从亚洲传播到美国,可对多达13种树木构成威胁并导致这些树种的死亡。我国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等地 。

3 生活史及习性

光肩星天牛1年发生1代,或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来年4月份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共经41天左右。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份都有成虫活动。6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7~8月间为产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6月底开始出现幼虫,11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主要为害加杨、美杨、小叶杨、旱柳和垂柳等。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飞翔力不强,白天多在树干上交尾。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1个小槽,在槽内凿一产卵孔,然后在每槽内产1粒卵(也有两粒的),1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cm粗的树干上,尤其是侧枝集中,分杈很多的部位最多,树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天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mm,最长的达150mm。

4 防治方法

4.1 物理防治 可在成虫盛发期捕捉成虫,也可用农药喷洒和堵蛀孔。

4.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啄木鸟是天牛的主要天敌,应积极保护和招引。一般在33.33hm2林地中有1对啄木鸟,就可抑制天牛的发生。可于秋季在林地中每隔150m左右悬挂1个招引木。招引木应采用松软心腐的木段,长60cm,粗20cm,顶端钉一木盖,防止雨水流入。

4.3 药物防治 ①利用假死习性人工捕杀成虫,或用0.04%“1605”喷干毒杀成虫。②用锤击杀虫卵;或向有虫处(蛀孔)涂抹敌敌畏50倍液或煤油,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干毒杀刚孵化幼虫,喷液量以树干流药液为止。③幼虫长大蛀入木质部深处时,用注射器向蛀道内注射氨水;或向蛀孔内投放56%磷化铝片(1/6或1/3片);或用磷化铝与乙二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毒签插入蛀道内熏杀;施药后蛀孔用黏泥封塞为好。

(收稿:2013-03-03)

上一篇: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大棚西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